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Fujian Police Academy

杂志简介:《福建警察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5-1294/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法学论坛、警学研究、犯罪与对策_经济犯罪研究、教育教学研究

主管单位:福建省公安厅
主办单位:福建警察学院
国际刊号:1674-4853
国内刊号:35-1294/D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福建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1
复合影响因子:0.39
总发文量:1142
总被引量:2626
H指数:13
引用半衰期:4.5
期刊他引率:0.9617
平均引文率:9.4954
  • 论信息化侦查与公民权利保障

    作者:曹文安 刊期:2011年第04期

    信息化侦查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崭新的侦查模式,其对提升打击犯罪的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对信息化侦查缺乏必要的法律规制,侦查机关尚未建立内部防控机制,侦查机关及其人员保护公民权利的意识薄弱,从而导致信息化侦查过程中公民权利尤其是公民的隐私权经常受到侵害。必须通过加强对信息化侦查的规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树立侦查机关及...

  • 论刑侦发展与刑侦支撑体系建设

    作者:倪义福 刊期:2011年第04期

    刑侦工作作为抗衡、揭露、制裁刑事犯罪的国家"利器",面临在现有打击能力下发展创新的重大课题。研究刑侦发展离不开研究刑侦支撑体系建设,刑侦工作实际上是由主体支撑、信息支撑、保障支撑三者互为作用的有机体系,在核心构成、动力机制、基础保障三个方面支撑刑侦的发展,必须注重刑侦支撑体系的内在突破和整体推进,实现刑侦工作全面、协调、...

  • 运用临床心理学技术处理信访疑难积案的思考

    作者:杨晓华 黄作璋 刊期:2011年第04期

    福州市公安局鼓楼分局与福建警察学院合作,运用临床心理学技术处理信访疑难案件,在化解刑满释放人员"过激"闹访行为和有效稳控刑事案件伤残人对已决案件的反复缠访方面取得成功,为化解信访矛盾开辟了新途径。从临床心理学层面分析,造成积案难以化解的上访人员心理因素主要有:为宣泄负性情绪、为博取同情和重视、为谋取其他利益(包括不当利益...

  • 83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法医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陈仁辉 杨建平 张勇 陈伟毅 林海 林建聪 刊期:201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特点,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提供可靠消息和参考数据。方法将83例交通事故死亡的案例资料,按照死者性别、年龄、死亡原因、事故发生时间及地点、事故车辆类型等相关参数,进行法医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男性死者明显多于女性死者;死者年龄多见于30~60岁;案发时间以12~14时、18~20时最多,以秋、冬季节较多;死者主要交通行...

  • 警情含量与三分警务实战训练等级层次研究

    作者:张治平 刊期:2011年第04期

    基于对中国警务实战训练现状、普通警察与特殊警察不同、警察与军人区别等的分析,警务实战训练依据的警情含量可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不同的等级层次;同时训练等级层次的划分必然要求把量化警务实战训练硬件设施指标、进一步理清人与装备及其构成战斗力的关系这两大问题摆到应有的位置。

  • 诈骗犯罪的结构特征及预防对策实证研究——以C市主城50起诈骗案件为样本

    作者:冯骁聪 刊期:2011年第04期

    诈骗犯罪是近年来发案率较高的经济犯罪,针对其对策的探讨对于遏制这类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诈骗犯罪属于典型的交易被害型犯罪,它的完成有赖于被害人对行为人的积极"配合"与"服从"。对该类犯罪的结构特征进行考察,能够清晰地展现出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为提出该类犯罪的预防对策提供实证基础。

  • 论犯罪人的帮困扶助——以社会支持理论与社会控制理论的冲突为视角

    作者:桑先军 刊期:2011年第04期

    社会控制理论与社会支持理论在性善或性恶的切入点、社会支持与社会联系的作用与地位的认识上存在着种种不同与冲突。理论的冲突与融合往往带来实践的思考。以两种理论的冲突看犯罪人帮困扶助,它既是一项预防犯罪的举措,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而构建和谐的"社会联系"是其科学发展的基础与着力点。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高调解率的实证研究——基于“赔偿从宽”角度的分析

    作者:宋瑞平 张秀峰 刊期:2011年第04期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能有效地减少矛盾对抗,缓解情绪对立,平衡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是人民法院在刑事司法领域的重要司法举措,也因此有着较高的调解率。对两种案件类型的实证分析表明,"赔偿从宽"在实践中大力促成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成为影响高调解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 论附条件逮捕制度的案件分流功能

    作者:姚磊 刊期:2011年第04期

    附条件逮捕制度的确立加强了逮捕程序的案件分流功能。通过对"基本构成犯罪"和"重大案件"的界定,可以明确逮捕各分流程序的案件范围和适用前提。该制度的案件分流功能具有减少审前羁押、加强对严重犯罪的有效控制和提高审查逮捕效率的作用。一般案件和附条件逮捕案件,适用不同的程序。

  • 浅议大调解的泛化

    作者:许方钱 刊期:2011年第04期

    大调解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缓解法院解决纠纷的压力,也可以丰富人们处理纠纷的方式。随着司法实践对大调解的逐渐重视,大调解呈现出泛化的趋势,主体的功能定位不清晰、理念认识不准、案件适用范围扩大。泛化的大调解不仅损害了司法的权威,而且影响了调解组织的公信力、遏制了规则的形成。解决大调解的泛化问题,只有建立在对调解进行理性认识、确...

  • 迈向多元化:我国量刑独立的基本进路

    作者:张训 邓传芳 刊期:2011年第04期

    中国量刑独立的最终去向是迈向多元性。特别是相较于定罪程序,量刑程序因量刑信息的多元、参与主体的多元和量刑规则制定主体的多元而呈现出开放性特质,并因为量刑形式、方式的多变和量刑证据规则的宽松而呈现灵活性特征。

  • 论对“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的理解与适用

    作者:熊瑛 刊期:2011年第04期

    常见的协助抓捕行为有当场指认、实际带捉、提供线索和按要求联络等,协助抓捕的对象是其他犯罪嫌疑人,应视具体情况决定其他犯罪嫌疑人是否包括同案犯。犯罪分子因交代同案犯个人信息而使得司法机关得以成功抓捕同案犯时,是否认定为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同案犯,应考察个人信息是否在犯罪过程中使用,如果已使用就不应认定,反之则可以。而当犯罪分子交...

  • 单纯醉酒驾驶犯罪化理论依据探究

    作者:姚万勤 刊期:2011年第04期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将单纯的醉驾行为作为犯罪化处理,司法实践只关注案件实体的处理,忽略了法理的探究。单纯醉驾之所以能够作为犯罪化处理,其理论依据在于:从客观上看,醉驾行为制造了法所不允许的风险,增加了该行为发生交通事故的盖然性;从主观上看,行为人设定的醉酒行为是在故意状态下为之,并能预见和认识到自己在责任能力低下的状态下...

  • 交通肇事罪之“逃逸”解析——以台湾肇事致人死伤逃逸罪为借鉴

    作者:张超 刊期:2011年第04期

    关于为何加重处罚交通肇事逃逸,我国学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理论界主要存在的"逃避法律追究说"和"不救助被害人说"都不能指明交通肇事后逃逸与其他犯罪后逃逸的区别,因此也就无法合理解释处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原因所在。而借鉴台湾地区的刑法学理论,"确认利益说"说明了交通肇事后逃逸的特别之处,因而是可取的。

  • 刑事违法性浅谈

    作者:崔啸 刊期:2011年第04期

    违法的根据是什么,这是一个为法学家们所争论不休的问题。在刑事法学领域,无论是法益侵害说,还是规范违反说,若是论及违法的根据,似乎都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答。相比较之下,法益侵害说由于采客观违法论为其视角,更适合诠释一般违法性之本质;而规范违反说由于采主观违法论为其视角,更易于对刑事违法性进行解读。因此,就刑事违法性来说,在首先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