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Fud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杂志简介:《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330/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论文、研究快报(英文)、研究简报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国际刊号:0427-7104
国内刊号:31-1330/N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55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
复合影响因子:1.03
总发文量:1435
总被引量:16048
H指数:53
引用半衰期:7.3421
立即指数:0.0862
期刊他引率:0.9944
平均引文率:23.6897
  • 本体论视野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者:俞吾金 刊期:2006年第05期

    在当代中国,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诠释主要有三种见解,即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和社会存在本体论。本文在分析、评论这三种见解的基础上,提出了第四种见解,即成熟时期马克思哲学乃是一种实践-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这一新观点的提出使马克思本体论的全幅内容得以显现。

  • 《资本论》的当代意义

    作者:余源培 刊期:2006年第05期

    《资本论》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起点。它提供了批判“历史终结论”的立场、观点、方法。《资本论》是哲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双向建构的结晶,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在哲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中研究人类社会和人类解放的大思路。当代应当继承与发扬这种学风。《资本论》关于三大社会形态的学说,要...

  • 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哲学——论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所给予我们的启示

    作者:陈学明 刊期:2006年第05期

    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一种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丧失了哲学的特性也就丧失了其革命的特性;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提出过要“终结”和“消灭”哲学,但不能因此而否认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哲学,关键在于必须用马克思的“不在现实中实现哲学,就不能消灭哲学”的辩证思维来理解这些有关“终结...

  • 何谓马克思“高级的哲学直观”

    作者:邹诗鹏 刊期:2006年第05期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的“高级的哲学直观”,是马克思恩格斯针对国民经济学家的“普通的哲学直观”、“费尔巴哈的二重性直观”以及潜在的黑格尔式的概念思辨从而正面提出的哲学直观方法。其实质是立足于实践观及唯物史观对人之本质及其丰富性的直观,是对科学、技术及工商业等现代性及人的本质性要素的感性确认。高级的哲学直观其重心不只...

  • 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从复旦大学西方哲学学科的建设说开去

    作者:刘放桐 刊期:2006年第05期

    1956年是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在经历长期曲折的过程后出现历史性转折的一年。正是适应这一转折,复旦大学和其他重点大学在这时新建或重建了哲学系及所属西方哲学(包括现代西方哲学)学科。1957年的反右运动使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风云突变,“”时期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再次中断。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哲学学科研究大致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重建、抛弃简单化的...

  • 论《哲学贡献》在海德格尔哲学中的地位

    作者:张汝伦 刊期:2006年第05期

    海德格尔的《哲学贡献》一书是到目前为止出版的海德格尔著作中最主要的著作,而不是《存在与时间》之外他的第二主要著作。它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应该在《存在与时间》之上,对后者的一些观点有所纠正。它论述了海德格尔最根本的思想,涉及海德格尔毕生工作的大部分重要主题。就此而论,没有任何其他海德格尔的著作可以与之相比。

  • 维特根斯坦关于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之间“第三种可能性”的思考

    作者:徐英瑾 刊期:2006年第05期

    在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发展历程中,在“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之间再开辟出“第三种可能性”的想法曾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与他对于其“现象学”观念的思虑纠缠在一起——比如根据他晚年的追溯,科学经验与逻辑之间的中介地带就曾被他描述为“现象学”。就坚持那些构成物理世界的先验法则在被给予范围内的可直观性而言,维氏的“现象学”其实...

  • 牟宗三“自觉”思想的理论意义

    作者:杨泽波 刊期:2006年第05期

    对道德本心能够“自觉”,这种“自觉”就是康德所不承认的智性直观,这是牟宗三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这一思想包含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因为如果我们不再像康德那样将“自我”规定为“我思”之“我”,而是视为一种“真我”,那么对于这种“真我”的“自觉”就是无法否认的。

  • 论二程思想之异同

    作者:徐洪兴 刊期:2006年第05期

    本文详细考察了二程(程颢与程颐)兄弟在气象上的差异及对二程思想异同认识的历史演变。从道学思潮的主题和二程共同创建“洛学”的实际历史过程出发,作者提出二程思想大同小异,“大同”同在他们共同致力于建构“理”本体论这个关节点上,“小异”主要异在工夫论上。

  • 罗近溪的经典诠释及其思想史意义——就“克己复礼”的诠释而谈

    作者:吴震 刊期:2006年第05期

    在“克己复礼”的诠释史上,“克去己私,复返天理”这一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主流见解到了阳明学的时代,遭到了严重的挑战,明代心学家罗汝芳(号近溪)提出了“能己复礼”、“能身复礼”的全新诠释。这一诠释的思想意义不仅在于罗汝芳由此确立了以“己即人”、“人即仁”为核心内容的仁学思想,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经典解释的案例适以表明对于经...

  • 道学谱系下的张横渠“气”论研究

    作者:郭晓东 刊期:2006年第05期

    本文认为,被看作道学家的横渠,其学说只有在道学的语境下加以解读,才是合理的解读。横渠“气”学的要义不在于建立一种“气”的本体论,而在于与之相关的工夫论。就工夫论而言,横渠最大的贡献是从“气质之性”的角度来讨论“气”的问题,从而将人的气禀问题引进到道学的视野之中。

  • 依中国文化精神建设当代国学

    作者:王德峰 刊期:2006年第05期

    “当代国学”与“近代国学”有别。近代国学之研究,起自中学与西学之对比以及依西学之目标重理国故,其意义主要在近代中国革命的意识形态方面。当代国学则缘于西学根本局限性之发现以及中国文化生命之复兴的需要。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文化精神的区别在于:一为“实践感性”,一为“实践理性”。明此区分,是建设中国学问之当代构架的出发点。当...

  • 理性与宗教间的角斗与协同——评哈贝马斯与拉辛格的辩论

    作者:张庆熊 刊期:2006年第05期

    本文论述哈贝马斯与拉辛格一场有关道德与政治的关系的辩论。尽管他们在实践的层面都寻求理性与宗教之间的对话和合作,但理论立场完全不同。对于哈贝马斯来讲,这一对话和合作的基础在于交往理性能够吸纳宗教的积极因素,而拉辛格认为理性与宗教需要互相制约和互相净化。

  • 洛克政治哲学的神学维度

    作者:孙向晨 刊期:2006年第05期

    我们总是从世俗的角度去理解近代的政治哲学,事实上,在西方近代早期,宗教问题始终与政治问题纠缠在一起。本文以洛克的理性观为线索,探讨了洛克对理性与信仰、信仰与权力的看法,追溯了洛克政治哲学基本概念的圣经基础,以及在洛克的圣经历史观中,基督的降临对于政治社会的意义。

  • 价值判断的可证实性——杜威对逻辑实证主义反价值理论的批判

    作者:冯平 刊期:2006年第05期

    经验主义是逻辑实证主义和杜威哲学的共同前提。“可证实性原则”是经验主义关于陈述、判断之意义标准的表达。逻辑实证主义根据“可证实性原则”斥逐价值问题;杜威在认可“可证实性原则”的前提下,从“价值表达的可证实性”、“隋感、欲望的可证实性”、“评价判断的可证实性”三个方面证明了价值判断的可证实性,从而捍卫了哲学研究价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