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Fudan Forum on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杂志简介:《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8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语言学、文学_澳大利亚文学专栏、文学_美国文学专栏、文学_英国文学专栏、文学_叙事学研究专栏、翻译学

主管单位:复旦大学外文学院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外文学院
创刊时间:198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9
总发文量:515
总被引量:399
H指数:7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11.6286
  • 漂泊的心灵——论阿诺德·贝内特《五镇的安娜》中安娜的边缘性特征

    作者:胡强; 杨争艳 刊期:2011年第02期

    阿诺德·贝内特是英国爱德华时期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五镇的安娜》是贝内特第一部以家乡陶瓷之都为背景、反映爱德华初期中产阶级日常生活的"五镇小说"。参照社会心理学"边缘人"这一概念,分析小说主人公安娜在"空间"、"道德"与"身份"三层维度上的边缘性特征,不仅可以反映出当时英国社会的变迁,还可以从侧面折射出贝内特对社会发展和伦理道德等问...

  • 从海岛看世界——乔治·麦凯·布朗小说中的家园政治

    作者:王卫新 刊期:2011年第02期

    除了短暂的求学岁月,乔治·麦凯·布朗一生与奥克尼岛相伴,海岛的意象及历史成为他小说创作的丰富源泉。由于布朗的小说题材仅限于奥克尼岛的生活、历史和传说,他的作品常常被贴上狭隘主义的标签。其实,布朗的小说并不狭隘。对他而言,没有什么地方比奥克尼岛更中心,在奥克尼岛上他可以全面地观察生活,在历史的海洋中穿越,在传说和幻梦中成长。奥克...

  • 走向“荒野”而非“荒芜”:论《丁登寺》的生态意识

    作者:王宪 刊期:2011年第02期

    荒野是生态批评的重要内容,它是人类获得救赎的家园。新历史主义"没有丁登寺的《丁登寺》"结论的实质是用"荒野"证明荒芜、颓废,推理出《丁登寺》是逃避心态下的哀歌。《丁登寺》表现了主动向自然学习的"类自然主义",在同时代具有先进的意义。它的两个方面昭示了启蒙与反启蒙的两种趋势,而不是反启蒙、保守的充分条件。

  • 再谈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的主体性——从两位华美男性文学评论家的性别批评实践说起

    作者:李丽华 刊期:2011年第02期

    本文透过两位华美男性文学评论家凌津奇、尹晓煌的性别批评实践回顾30年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伊莲·肖瓦尔特对男性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的质疑。试图考察新的性别理论背景下,日益居上的新一代华美男性文学评论家对华美文学性别议题的思考,对父权/男权价值体系秉持的政治立场,也藉此考察男性视角的内部差异。目的在于展望性别批评实践...

  • 《幽暗之地》:个人型叙事声音解析

    作者:王莎烈 刊期:2011年第02期

    小说《幽暗之地》是由两个毫不相干的中篇小说构成,故事中的叙述者都以第一人称形式出现。叙事中两人津津乐道地刻意彰显自我中心论,而这种自我中心论的核心究其实质就是"父亲声音"(被小说主人公内化为己有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声音,笔者称之为个人型叙事中的强音)的彰显,尽管在叙述中两人偶尔也会显露出一些内心深处的人性(个人秉性中的善良与正义...

  • 论狄金森诗歌中的悖论

    作者:杜明甫 刊期:2011年第02期

    悖论是狄金森诗歌中的主要艺术手法之一。悖论看似互为矛盾,实际上却包含着深邃的道理。狄金森诗歌中的悖论有力有效地展现了诗人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了生活和宗教的重压、失败爱情的沉重打击以及诗歌不能被人理解、被人接受的痛苦。狄金森诗歌中的悖论充分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个性,展现了诗人驾驭语言的非凡才能。

  • 《吉姆爷》的地理空间呈现

    作者:杜明业 刊期:2011年第02期

    康拉德的小说在广阔的背景中以精湛的叙事艺术表现出深刻的主题,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席位。《吉姆爷》历来受到广泛好评,被评论界认为是其里程碑式的作品。自小说问世以来,研究者对其主题、叙事艺术等方面作了不少探索。从文学的地理批评角度,以小说中的大海和丛林地理因素为研究对象,揭示两种空间表象的美学意蕴,探讨小说在空间建构上的美学...

  • 《橘子不是唯一水果》的后现代主义叙事艺术

    作者:高群 刊期:2011年第02期

    《橘子不是唯一水果》是英国小说家珍妮特·温特森的半自传体成名作。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分析这篇小说的叙事策略:通过互文性、嵌套式的叙事结构,温特森将女主人公的成长故事与《圣经》、中世纪传奇和童话寓言融为一体;其具有共时性、流动性、多样性特点的多维度叙事,表现了主体具有多侧面的自我和复杂的心理需求,批判了将真实与虚构、善与恶...

  • 被科学测错的世界——对丹尼尔·克尔曼《测量世界》回归神性秩序的探讨

    作者:姚磊 刊期:2011年第02期

    德国作家丹尼尔·克尔曼承袭德意志文化语境里的反人本主义精神,在冒险小说《测量世界》里虚构了德国历史上两位真实人物亚历山大·冯·洪堡和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的测量世界的经历,以戏谑幽默的笔法刻画了两位天才追求科学理性的成功与失败,对起源于欧洲启蒙运动的人本主义思想进行了文学层面的反思和批判,从而阐明人类应回归神性秩序的合理性。

  • 功能词汇计算研究综述

    作者:孙爱珍; 叶向平 刊期:2011年第02期

    功能词汇凭借其语法功能,在英语文本中构成框架组织,逃脱写作者有意识的控制,故成为作者身份研究中一个可依赖的语言特征。这个确认的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例如任意性之争、与实义词之争,计算的方法也经历了单个统计方法、多变量统计方法、连接主义的神经网络系统、人工智能型计算方法等。

  • “后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学——兼评《语言课程设计》

    作者:王峰; 刘雪芹 刊期:2011年第02期

    本文对《语言课程设计》(Language Curriculum Design,2010)进行评介,指出国外语言课程设计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同时与以往经典语言课程设计模型作对比,重点探讨了外语教学的层次观、外语课程设计的系统观和动态观,希望能对我国相关领域研究以启示。

  • 跨文化语境下的篇章与图像:中德讣告对比

    作者:陈琦 刊期:2011年第02期

    当今符号学研究正经历着一场由语言到图像的转向。哲学、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分别从各自角度影响着图像理论的发展。现代篇章理论认为,图像属于篇章范畴,同文本共同构成篇章整体。中德讣告中的图像以照片、肖似图像、图文共同体和象征图像的形式与文本形式互动,以替代关系、辅助说明关系、依存关系和指涉关系的方式与文本构成篇章综合体。

  • 语用文体学研究前沿展望——第十二届国际语用学研讨会“语用学与文体学界面研究”专题评介

    作者:毛延生 刊期:2011年第02期

    2011年6月3-8日第十二届国际语用学大会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召开,大会专设一个"语用学与文学文体学界面研究"专题针对语用文体学研究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语用文体学研究的学科定位,并为该领域研究的深化与具化指明方向。文章将逐一介绍该专题中的论文,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介。

  • 《红楼梦》英译研究之中文版本

    作者: 刊期:2011年第02期

    《红楼梦》霍译和杨译两个英文全译本为《红楼梦》英译对比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但两者原文版本的差异尚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本文扼要介绍《红楼梦》中文版本情况,指出两个英文全译本采用的中文版本有别,并举例分析两者的差异。只有提高中文版本意识,才能把《红楼梦》英译研究不断引入精细化、科学化发展轨道。

  • 论英语习语的翻译策略

    作者:谭卫国 刊期:2011年第02期

    习语作为语言的精华能折射出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共性、相似性与个性。习语的翻译既是语言的翻译,又是文化的翻译。本文首先诠释习语,指出习语翻译研究现状,并比较主要翻译策略。接着结合丰富的实例,详尽地论证英语习语的翻译策略——直译、意译和直译加意译;其中,直译和意译又分别细分为三种翻译策略予以详悉探究。最后,作者提出以直译法为主、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