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Fudan Forum on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杂志简介:《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8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语言学、文学_澳大利亚文学专栏、文学_美国文学专栏、文学_英国文学专栏、文学_叙事学研究专栏、翻译学

主管单位:复旦大学外文学院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外文学院
创刊时间:198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9
总发文量:515
总被引量:399
H指数:7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11.6286
  • 从性别角度评孟加拉国版《群鬼》——《克里斯纳比巴》

    作者:莎碧哈·哈克 刊期:2011年第01期

    孟加拉国对易卜生的接受与性别问题和不断增长的社会性别意识有关,在对易卜生戏剧的讨论中,我们必须把焦点放在关键的性别问题上,如男性、女性在教育、工作和经济等方面存在差别的问题、妇女代表的问题、宗教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剧本的改编来创造孟加拉国本土文化语境下的易卜生主义。

  • 易卜生的《布朗德》:在孟加拉国对原教旨主义的一份控诉书

    作者:艾哈迈德·艾撒纳泽曼 刊期:2011年第01期

    本文研究《布朗德》在孟加拉国的上演表现。在2004年的首演之后,因其对当代社会和国家政治较强的针对性,而受到观众和评论家的关注。本文认为由于这个国家人民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极端主义所拥有的直觉知识,观众们可以很容易地把"布朗德"当做是一个穆斯林狂热分子。本文通过叙述最近这个国家一些令人不安的原教旨主义活动情况,指出在过去四年里...

  • “政治狂欢”:易卜生戏剧与当代孟加拉国

    作者:沙菲·艾哈迈德 刊期:2011年第01期

    易卜生的戏剧,一方面被广泛地看作通过一个个体在行动和思想方面的自由程度来评价他/她的地位,另一方面可以被看作是社会结构的延续中存在的困境。本文尝试把焦点放在当今孟加拉国的政治现实,并且基于对易卜生在《青年同盟》和《人民公敌》中所指出的社会、道德和政治问题的分析。

  • 论《裸者与死者》与《贝奥武甫》的否定互文性

    作者:丁秉伟 刊期:2011年第01期

    诺曼·梅勒的小说《裸者与死者》与史诗《贝奥武甫》在形式上有着许多看似相似实则相反之处。《裸者与死者》运用了史诗的叙事模式和主要符号——英雄、死亡、继承者,并对这些符号进行重写,赋予其全新的意义,使文本间形成一种否定互文性。小说利用否定互文性谴责了美国社会中极权势力时人性的扼杀,表现出对人性光辉的期待。这种创作手法为现代主...

  • 从《阿凡达》看后现代符号经济下神话思维的复兴

    作者:吴娟 刊期:2011年第01期

    电影《阿凡达》通过瑰丽磅礴的文化探寻,将被现代性所打压的深厚文化资源成功转化为巨大的生产资本。随着传统物质经济逐渐转向后现代性的非物质的符号经济,神话思维这一古老的原型模式因其丰富的符号性和叙事性得到重新复兴的历史契机和发展机遇。具有强烈原始主义倾向的《阿凡达》促使观众深刻反思、重新审视神话思维中蕴含的壮烈豪迈的诗情、...

  • 情人、物件、文化之恋:评《纯真博物馆》的幽灵性

    作者:支运波 刊期:2011年第01期

    《纯真博物馆》提出了究竟什么是爱,如何珍藏爱,以及如何平复爱的伤痛的问题。凯末尔对芙颂的痴迷令人难以置信,爱她及她所触碰的一切:物件与街道、城市与文化。思念她、追寻她,这种被爱情萦绕的精神状态近乎于幽灵性。凯末尔感到芙颂始终处于在场与不在场,可见与不可见,既是实体又是精神性的无所不在。作为一种隐喻,这种爱至幽灵的爱情象征了以...

  • 本雅明《柏林童年》的批判性题旨

    作者:王涌 刊期:2011年第01期

    《柏林童年》与一般回忆录不同之处是它在回忆录这种文学样式中,以特有的意象展示、审美地实施着作为现代思想主潮之一的社会批判。这种审美化的社会批判,一方面刷新了回忆录这种文学样式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也原创地使现代性批判获得了一种特有的审美形态,即借助于意象展示而不是概念阐释。这样的批判不仅是《柏林童年》的深层题旨,也是本雅明...

  • 鸟迹与龙文:哈代小说《苔丝》的诗画艺术

    作者:罗杰鹦 刊期:2011年第01期

    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已被列入世界古典文学阆苑。它对充满盎然生趣和诗情画意的山水牧场、田园荒原等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描写,对细节的准确精心描绘,唤起了独到的视觉意象,可视性强。本文追踪文中背景与人物,风景与人物之间的张力与相互依存性,探讨哈代在创作小说时所运用的视觉媒介,说明《苔丝》与莱辛《拉奥孔》所提倡的以静制动、...

  • 从联想反应类型和母语影响看二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

    作者:郑咏滟 刊期:2011年第01期

    近年来国内外二语词汇联想研究颇为活跃,但是针对学习者的词汇联想反应究竟以哪种类型为主以及母语对反应类型的影响,各种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本研究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对JohnRead的词汇联想测试进行修订并引入母语干扰项以考察母语对反应类型的影响。87名大学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完成该测试。分析表明,受试的聚合型反应与组合型反应并无显著差...

  • 不同水平写作者语篇组织能力对比研究

    作者:王志军 刊期:2011年第01期

    英语书面语和口语在语篇的组织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而复杂名词词组的使用在书面语篇的组织上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主要考察不同水平写作者名词词组的使用情况,目的在于揭示不同水平写作者在语篇组织能力上的差异,并发现较低水平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方法上的指导。

  • 日语平板式声调习得的实验性研究

    作者:刘佳琦 刊期:2011年第01期

    本研究对中国人日语学习者进行了语音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了日语声调的习得特征。就"日语平板式声调习得困难"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这一习得特征并非以往研究所说完全起因于母语迁移,而应该从语言习得普遍性的方面来分析,使之更为合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着眼于平板式和起伏式声调对立的教学建议。

  • 语言系统中的意识形态与外语教学

    作者:董宏乐 刊期:2011年第01期

    语言系统中的意识形态是指一个语言民族共享的假设、信仰和价值体系,反映了一个语言社会体察现实的角度,也不被察觉地影响了社会成员的思维模式。本文简要论证语言意识形态是浸透在语言各个层面上,进而讨论外语教学中将语言系统中的意识形态明晰化的必要性,目的是为外语教学界提供一个新的考虑问题的方法。

  • 从语际距离看对外西语教材编制:以第三人称宾格代词为例

    作者:曹羽菲 刊期:2011年第01期

    "语际距离"指的是语言之间存在的类型区别,也就是两种或多种语言之间存在的语言形式结构方面的异同程度。在外语教学中,语际距离通常指学生的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差异程度。在外语教材的编制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语际距离"的差异,针对母语不同的学生编制不同的教材。本文以"第三人称宾格代词"为例,通过分析语际距离和教材比较对西语教材的编...

  • 对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的调查研究

    作者:吴晶 刊期:2011年第01期

    针对目前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只靠死记硬背词汇而导致记忆效果差等问题,本文着重研究学生使用各类词汇学习策略的真实情况,并揭示他们不能有效地掌握和灵活地使用多种学习策略的原因。问卷结果显示,学生需要通过引导进一步了解平常较少接触的策略并增强关于这些策略的知识。另外,改善学习条件也是促进学生词汇学习策略...

  • 邝其照和他的《华英字典集成》

    作者:高永伟 刊期:2011年第01期

    晚清时期由传教士编写的双语词典,无论是英汉词典还是汉英词典,都是为了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旨在帮助国人学习英语的英汉词典始于19世纪60年代末,其编写者是邝其照。然而,在现有涉及英汉词典史的文章或专著中,邝其照鲜有人提及,其生平和作品很少有人知晓。作者基于多年的资料搜集,在文中不仅详细介绍了邝其照的生平及其作品,而且侧重从词典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