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法治论坛 裁判文书说理的认知心理学分析 【正文】

裁判文书说理的认知心理学分析

作者:曾建东; 李桂模 广州市黄埔人民法院
司法裁判   文书   思维方式  

摘要:2014年的法院新闻,中国裁判文书网无疑是最吸引眼球的主角。除极少数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和调解结案的案件外,全国各级法院生效裁判文书~1悉数上网亮相,接受社会公众的围观和品评。此举被誉为司法公开和司法文明的重大进步,赢得了众多喝彩。但是,裁判文书公开也带来了一些"副效应",个别"八卦"裁判文书被曝光,个别法院被推到了尴尬的聚光灯下。社会公众的质询也随之而来: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裁判文书的满意度如何?他们不满意的裁判文书存在哪些问题?可接受的裁判文书应当是怎样的?尽管裁判文书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了二十多年,尽管许多法官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裁判文书,但是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实务界认识到,裁判文书说理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定纷止争、案结事了功能的发挥,影响司法公信力提升,急需有针对性的研究及其解决方案。"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2,这是各级法院共同的司法目标。这个目标涵盖了司法公正和司法公开两个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司法公开是保障和促进司法公正的手段,同时又是社会公众感受司法公正的载体。司法的权威性来源于司法的公正性,司法的公正性来源于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司法裁判的公正感和接受度,最终来源于他们的社会认知和心理感受。有鉴于此,本文以当代认知心理学~3为视角,聚焦当事人和社会公众认知司法的过程,试图为完善裁判文书说理机制寻找一条新的路径。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