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玉米机收减损技术浅议

玉米机收减损技术浅议

时间:2022-10-14 15:08:39 关键词: 玉米机收 减损技术 操作
摘要:近年来,东辽县玉米机收面积增加,机收损失率成为影响机收推广的主要原因。产生机收损失的原因有机械因素、耕作因素和人为因素,为了减少粮食机收损失,从问题产生的三大因素着手,推广规范化种植,改进收获机械结构和性能,在玉米成熟期适时机收,加强机收技术培训,从多个环节减少玉米机收损失。

玉米机收减损技术浅议

0引言

东辽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丘陵地带,耕地总面积为10.8万hm2,机械收获面积逐年增加,2021年该县玉米种植面积为9.8万hm2,虽受秋季多雨的影响,全县机收面积仍旧高达7.8万hm2。目前,东辽县玉米收获已基本实现机械化,2021年吉林省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2%,机收减损是降低玉米生产环节损失、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机械收获虽能节本增效,但在机收环节损失率较高,农民比较抵触。如何减少粮食机收损失率,成为机收能否被广大群众普遍认可并接受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分析玉米机收环节粮食损失产生的原因,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探索机收减损的有效举措。

1机收损失分类

玉米机收损失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部分。直接损失为机收过程中造成的玉米果穗没被收起和机械摘穗剥皮传输过程中造成的掉粒损失。间接损失则是在机收过程中因工作部件对玉米籽粒造成的各种损伤所引起的霉烂变质。霉粒严重影响粮食的品质和售价,也是需要重点控制的机收减损的一个方面。根据国家玉米收获机行业标准来看,玉米机械的籽粒损失率≤2%,果穗损失率≤3%,籽粒的破损率≤1%,即使是符合国标的合格收割机,机收的粮食损失也相当惊人。

2机收损失产生的主要原因

2.1机械方面

目前,玉米机械收获技术比较成熟,可一次完成摘穗、剥皮、集堆、茎秆粉碎还田等多项作业。分为自走式和背负式两种,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科技的进步,收获机的性能也有了较大提升。但玉米籽粒损失率、果穗损失率和籽粒破损率大的问题仍未彻底解决。2.1.1玉米垄距与收获机行距不相适应。一般常用型号玉米收获机行距为70cm左右,所以收割地块垄距应控制在60~80cm之间,进行机收作业的玉米垄距最好控制在65cm左右,垄距过大,易产生向前推倒或侧向压倒茎秆的现象,被压倒的带穗茎秆往往不易被收起,会被随之通过的茎秆切碎装置粉碎抛撒到田间,造成损失。东辽县玉米田的垄距不统一,为玉米机收作业带来难度。且加之地块零星分散,地形复杂多变,这些都使玉米收获机的粮食损失率很难降低,玉米机械收获的工作效率也很难提高。2.1.2种植的玉米品种不适合机械收获。农民喜欢种植稀植果穗大、产量高、成熟期长的品种,而机收则结合玉米生长整齐、成熟度一致、籽粒硬度较高、适当密植、包叶松散的玉米品种。所以要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种植适宜机收的品种,应选择穗位较高,抗倒伏能力强,成熟后籽粒硬度较大、不宜断穗、掉粒且果穗粗壮,适合密植,成熟期相对较短的玉米品种。吉林辽源地区辽科38、裕丰506等品种就比较适合机收。2.1.3其他方面玉米机收减损还应注意:1)分禾装置配置不合理,易造成玉米茎秆折断,导致玉米穗不能被收起,产生损失。2)摘穗板间隙过宽。正常情况下摘穗板前端间隙应该保持在32~35mm,后端应保持在35~38mm,否则容易产生掐尖现象。3)输送机构末端结构不合理,或与果穗箱的位置配置不合适,易使果穗被甩丢产生损失。

2.2收获时期选择不合理

玉米进入成熟期后,要在完熟期开始机械收获。适时收获可统筹机具调度和人力安排,加快机收进度。还可增加玉米籽粒重量,降低机收损失。在玉米生产中过早或过晚收获都会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带来不利影响。当玉米包叶变黄,籽粒基部出现黑帽,并出现固有光泽时,可以认定玉米成熟,可以机收。在玉米完熟期即可进行机收作业,若在枯熟期收获,损失较大。主要是枯熟期玉米秸秆干枯质脆,易倒伏;玉米在枯熟期秸秆变脆,包叶松弛,穗尖裸露,进行机收作业时,果穗易掉粒,也易破碎。

2.3机械操作方面

2.3.1操作人员操作水平不高。玉米收获机组进地作业涉及很多方面,既需要拖拉机驾驶技术,还需要收割机操作技术,因为其涉及摘穗机构、剥皮机构、集穗机构、粉碎机构等众多机构,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操作人员需取得收获机驾驶证方可从事机收作业,还要掌握收获机使用、维修、保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使机器随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保证收割机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减少粮食损失。2.3.2不能正确调整摘辊间隙。适当调整摘辊间隙才能使摘辊正常作业,间隙一般应控制在13~20cm范围内,茎秆较粗,果穗较大,种植密度也较大时,间隙要大,反之要小。只有机手在机收作业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才能减少粮食损失。2.3.3不能正确调整剥皮压送器剥皮压送器的作用是将果穗压在剥皮辊上,方便剥皮辊上钉齿撕开包叶进行剥皮,同时向下拨动果穗。要合理控制压力,当压力过大时,籽粒破皮掉粒现象严重,损失增大。压力过小时,果穗剥净率下降,输送能力不足。2.3.4不能及时卸粮。在收获作业时要求机手要注意观察,时刻掌握作业进度和集穗箱装粮情况,当集穗箱快装满时就得及时选择合适的地形停车,切断动力停止机收作业,安排运粮车及时卸粮。否则会因集穗箱中的玉米过满溢出,导致玉米穗掉落,产生损失。2.3.5不能正确收获倒伏玉米。在生产实践中,总会碰到玉米倒伏的情况,顺垄倒时要逆倒状方向收割,横垄倒时可延垄正常收割。这些都是在实际生产中会碰到的情况。在收割倒伏玉米时,要及时调整收获机摘穗装置,使摘辊前端处在工作允许的最低位置,同时调整扶禾器,使其尽量靠近地面,收获机的作业速度也应较正常收获时慢一些,这样有利于收割机收净倒伏的玉米穗。对于倒伏严重的地块,还可加装倒伏秸秆扶禾器辅助进行收获。

3采取的应对措施

3.1采用规范化种植

当前,东辽县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不利于玉米规范化种植的推广,限制了大型玉米收获机的使用。为了整合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就需要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参加合作社,改变农业经营模式。政府部门要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在合作社或农机大户中推广集中连片种植,开展玉米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既要统一玉米品种及种植模式,还要统一植株行距,应尽量规范一致,这样有利于玉米联合收获机进地作业。对于一些特殊地块,还应进行宜机化改造,政府要加大农田建设投资力度,改进基础设施建设,使地块整体上适合机收作业。

3.2加强对操作手的培训

机收粮食减损,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需要稳定的人员队伍和生产经营模式,既要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还要保持人员相对稳定,不断积累经验持续推进。1)要做好宣传工作。必须在全社会营造“减损增粮”意识。要让广大群众清楚我国粮食供给紧平衡的现实。仅2021年我国就进口粮食1.64亿t,地方政府需要对粮食供给有清楚的认识。东辽县作为产粮大县,既要扩大粮食生产,提高总产量,还要减少粮食损失,做到颗粒归仓。机构改革后,乡镇成为推动本地粮食生产的主角,需动员乡镇相关部门和基层工作人员增强节粮减损意识,既关注机收效率,更关注机收质量,要强化责任落实、宣传引导和督导检查,使粮食机收减损工作落实到位。2)要抓好技术培训。县农广校、农机推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针对粮食减损问题组织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增强专业合作社法人,家庭农场负责人和种粮大户对粮食减损的重视,提高机手的节粮减损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农机推广部门要利用农闲时间邀请厂家专业技术人员或业内专家对机手进行技术培训,采用理论、参观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升机手操作使用玉米收获机的能力,要通过培训提升农机手减损节粮意识和责任心,打造出一支技术好、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机手队伍。

3.3要准确确定机收作业

适时开展机收作业,有利于抢抓农时,减少粮损,确保丰收。东辽县农业部门要在秋季组织农技专家与合作社联动,及时深入到田间地头,做好技术指导。农技专家要结合自身的专业技术知识,根据当地的气候和作物品种特点合理确定机收作业时间,并将确定机收时间的意见建议上报给农业主管部门,农业主管部门依据专家建议组织全县农民适时开展机收作业,争取在最合适的时期开展机收作业,使机收损失降到最低。

3.4要引导农民选购优质农机装备

品牌机械虽然价格较高,但作业质量有保证,作业效率较高。要通过购机补贴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民购置先进适用、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的收获机械。要引导生产企业推进技术进步和产品提档升级。要让当代最好的农机技术成果全面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保证机收作业又好又快完成。

3.5作业前要做好收获机调试工作

进行机收作业时应根据作业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收获机的作业参数,使机组顺利作业,在保证作业效率的基础上减少粮食损失。确定适宜收获作业期后,机收要执行玉米作业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做好玉米收获机的维修保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好玉米收获机,使机具达到良好的工作状态,尽量减少机收环节落粒、丢棒、破损、破碎等损失。1)合理选择行走路线。收获机作业时保持直线行驶,避免边转弯边作业,应根据地形选择合适的作业线路。转弯时应停止收割作业,作业时采用倒车法转弯或兜圈法转弯。2)合理选择作业速度。合理控制收获机转速是机收减损的关键,作业时要根据收获机自身喂入量、植株密度、植株高度、秸秆干湿度等因素合理选择作业速度。一般情况下,先低速作业,然后再适当提高速度,最后采用正常速度作业,同时观察扶禾、摘穗、剥皮机构是否堵塞。作物湿度大时,应降低速度,作物较干燥时适度提高速度。3)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作业幅宽或收获行数。为提高作业效率,应在负荷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幅作业,保证作物喂入均匀。喂入量不均匀会影响作业质量,增加损失率和破损率。4)保持一定的留茬高度,一般高度要小于80mm。既要保证秸秆粉碎还田质量,又能避免刀具过低着地造成损坏。5)根据作业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摘穗机构的工作参数。常用的摘穗辊式摘穗机构收获损失率较大,籽粒破损率较高,需合理确定转速。转速过低,果穗与摘穗辊接触时间较长,被啃伤的几率会增大;转速较高,果穗与摘穗辊碰撞激烈,掉粒的几率会增大。需合理调整摘穗辊间隙,间隙过小,碾压和断茎情况较重,粗秸秆还易堵塞;间隙过大会使果穗被啃伤,使掉粒损失增加。6)做好剥皮装置的调整。摘穗剥皮型玉米收获机,试割后,通过调整剥皮辊间预紧压力使剥皮机构正常工作。预紧压力过大,传递动力就越大,籽粒损伤率和破碎率就越大。还要调整好压送器与剥皮辊之间的间距。间距过小,玉米果穗与剥皮辊的摩擦力较大,虽剥净率较高,但单果穗易堵塞,果穗损伤率会增高,落籽率也会增加。剥皮辊一般倾斜11°左右,如果倾角过小,果穗停留时间长损伤率和掉籽率也会增加。

3.6要进行机收试收作业

收获机正式开始收割作业时,要选择合适的地块试割。对机器现有的技术状态进行一次全面的现场检验,看收获机各部分是否存在故障,根据作物品种特性和实际效果再进行必要的微调,使作业质量达到农户要求。收获机进入待割地块后,先接合动力,让机器缓慢运转,待收获机工作正常后,再挂上低速挡前进。加大油门,当机器达到额定转速后,松开离合,使机组前进。正常速度试割20m后,停机,检查收获果穗的剥净率、籽粒损失、破碎程度、含杂情况,是否有漏割和堵塞情况,各部分作业是否正常。如有问题,继续调整,再试割再调整,直到效果满意为止。

4结语

为了减少粮食机收损失,详细分析了在玉米机收环节产生粮食损失的主要原因,重点分析了机械方面的原因、机手的人为因素、传统耕作方式和经营方式对机收减损的影响,并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通过加强机具各部件的调整、加强机收减损宣传、加强人员培训、改变经营模式和耕作模式等举措,使玉米在机收作业环节的粮食损失率尽量降低,通过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

作者:于乃群 任宝柱 单位:东辽县甲山乡综合服务中心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