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论评

地质论评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Geological Review

杂志简介:《地质论评》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3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952/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地质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地质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地质工作服务城市发展与安全、城市地下空间智能探测与利用、基础地质研究进展、能源资源研究及勘查进展、矿产资源研究及勘查进展、深地资...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国际刊号:0371-5736
国内刊号:11-1952/P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1936
所属类别:地质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8
复合影响因子:1.84
总发文量:1502
总被引量:36924
H指数:76
引用半衰期:6.3431
立即指数:0.1575
期刊他引率:0.9003
平均引文率:27.7953
  • 华北地区两个世代深部构造的识别及其意义——燕山运动与深部过程

    作者:邢作云; 邢集善; 赵斌; 刘建华; 袁晓萍 刊期:2006年第04期

    通过对华北地区地震层析成像成果的研究,将其深部构造划分为三带:①大型软流圈上涌柱带,主要出现两个大型软流圈上涌柱;②过渡带,呈现4个小型软流圈上涌柱(软块)与岩石圈较厚区(硬块)相间的构造格局;③巨厚岩石圈带,为巨厚岩石圈(鄂尔多斯硬块)稳定区。依据岩石圈热力学衰减原理,一定体积的深部构造可存留200~300Ma之久,而传导...

  • 地球初期壳幔演化的物理过程

    作者:王守旭; 张兴春; 陈衍景 刊期:2006年第04期

    原始地幔处于全球性的高温熔融状态,其上层的冷却演化过程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高熔点矿物结晶沉降阶段、岩浆不混溶阶段和固化成壳阶段。在此过程中,原始地幔逸出挥发性物质,形成了地球的超临界流体圈。通过岩浆不混溶作用所形成的富Si—Al质岩浆最终固化为原始大陆壳。超临界流体圈的分解,分别形成酸性H2O圈和CO2大气圈。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作者:禹启仁 刊期:2006年第04期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6年5月23~26日在北京举行。23日上午、、曾庆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开幕式。曾庆红同志受党中央委托,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并作了题为“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功立业”的重要讲话。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代表科技界,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孙春兰代表人民团体...

  • 辽西中生代沉积岩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作者:刘艳青; 杨忠芳; 赖木收 刊期:2006年第04期

    辽西地区在中生代时期经历了三次火山-沉积旋回,形成的沉积岩中蕴含大量的地壳演化信息。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了该区中生代沉积岩的稀土、微量元素含量,应用微量元素La—Sc—Th,Th—Co—Zr/10沉积构造背景判别图解对区域构造背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中生代沉积岩稀土元素含量较高,具有后太古宙沉积岩特征;②三叠...

  • 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模式

    作者:芮宗瑶; 侯增谦; 李光明; 刘波; 张立生; 王龙生 刊期:2006年第04期

    已有的斑岩铜矿成矿模式都是建立在“B”型俯冲基础上的,而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为18~12Ma,主碰撞期为65Ma,因此属于“A”型俯冲时期,即印度大陆壳俯冲到亚洲大陆壳之下的早期,此时夹于两者之间的新特提斯洋壳尚未消失掉,由此上地幔脱水和部分熔融提供了斑岩铜矿的主要成矿的物质来源。本文讨论了俯冲作用与斑岩铜矿的关系,通过驱龙和冲江...

  • 纪念中国早期地质工作的开拓者之一——李捷先生

    作者:王艳君 刊期:2006年第04期

    李捷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是中国早期地质工作的开拓者之一,是中国地质学会的26位创始会员之一。在长达60余年的地质生涯中,李捷先生在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第四纪冰川、工程地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许多方面具有开创性。他是中国第一代由本国培养成长并有重大贡献的地质学家,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地质事业,硕果累累,为社...

  • 秦岭大陆碰撞金成矿机制与金矿带时空定位

    作者:关连绪; 王科强; 黄辉; 王美娟; 关妍 刊期:2006年第04期

    通过分析秦岭巨型金矿带内353处岩金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带内矿化强弱变化有序,由NE向SW依次分出小秦岭-熊耳山强矿化带、北秦岭弱矿化带、中秦岭强矿化带、南秦岭弱矿化带和松潘-甘孜强矿化带5个亚带。它们的成矿时代始于印支期,经燕山期,终于喜马拉雅早期。其中小秦岭-熊耳山亚带主成矿期为燕山晚期,中秦岭亚带主成矿期为燕山早期,...

  • 滇-黔地球化学边界似基韦诺(Keweenaw)型铜矿中有机质与成矿条件研究

    作者:刘德汉; 孙永革; 徐世平; 朱炳泉; 陈广浩; 柴平霞; 胡耀国; 常向阳 刊期:2006年第04期

    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铜矿中有机质的类型、特征及其与自然铜矿化的关系。观测结果表明:矿床中有机质的类型比较复杂,有峨眉山玄武岩晚期火山喷发间歇沉积的腐殖型有机质转变的镜质组、丝质组和由腐泥型有机质成因的充填状沥青。铜矿区原生沉积有机质经受的热演化程度达到VR。 1.6%~1.9%,远比矿区VRo 1.08%~1.3...

  • 新疆准噶尔-东天山地区产于韧性剪切带中的金矿床成矿流体与碳、硫、铅同位素

    作者:王莉娟; 王京彬; 王玉往; 朱和平 刊期:2006年第04期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是新疆准噶尔-东天山地区重要金矿类型。本文以科克萨依、康古尔、红石金矿为典型矿床,研究它们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爆裂温度、包裹体成分、包裹体水的来源等,并进行了硫、铅同位素及近矿围岩碳同位素、矿体石英包裹体中CO2、CH4气体的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硫、铅为深源,暗示了本区金成矿物质的地幔来源。部分碳为...

  • 滇西新生代盆地与砂岩型铀矿成矿

    作者:孙泽轩; 陈洪德; 吴英; 姚毅锋 刊期:2006年第04期

    滇西新生代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铀资源,现已探明8个中、小型砂岩型铀矿床,是中国重要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带之一。本文在收集研究前人施工钻孔资料1200个,施工钻孔25个的基础上,编制岩性-岩相-地球化学剖面图66张,研究了滇西新生代盆地与砂岩型铀矿成矿。认为滇西地区存在2种类型的新生代盆地,其盆地沉积演化、火山活动、地貌景观等不同,砂岩...

  •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飞来峰成因的新证据

    作者:周自隆; 阮明德 刊期:2006年第04期

    近来发现四川彭州(原称彭县)、什邡一带的飞来峰是第四纪冰川作用形成的。笔者等在塘坝子、葛仙山等飞来峰的底界及周边,多次发现飞来峰是压在早更新世的冰水堆积层之上。葛仙山北寨门、丁家湾,什邡大垭口等剖面的地质现象,充分说明塘坝子、葛仙山等飞来峰是第四纪中更新世时“飞”来,压盖上去的。同时可见飞来峰与第四系之间是“冷接触”...

  • 长江三峡巴东复杂斜坡系统成因研究

    作者:刘传正; 刘艳辉; 连建发 刊期:2006年第04期

    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所在的扇形大斜坡是一个复杂斜坡系统。斜坡后缘边界的挤压变形带是斜坡整体沿其底界面(T1j^3-T2b^1)之间岩层界面向长江发生重力蠕滑作用的结果,不存在“巴东断裂”问题。斜坡系统内部未发现成规模的褶皱,也不存在数量众多的内动力成因的断裂带。巴东斜坡区浅表生变形破坏类型可概括为侧向拉裂、“雪崩式”垮塌、表层...

  • 简单斜坡油气富集规律——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北段为例

    作者:付晓飞; 王朋岩; 申家年; 付广; 吕延防 刊期:2006年第04期

    斜坡是断陷和凹陷型盆地的重要构造单元,按其断裂发育程度和沉积厚度分为复杂斜坡和简单斜坡。松辽盆地西部斜坡为断裂不发育、平缓的简单斜坡,简单斜坡油气成藏有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简单斜坡的原油主要来自临近的凹陷,油气沿砂体以优势路径方式侧向运移,油气呈“线状”分布;二是简单斜坡大规模构造圈闭不发育,圈闭类型以地层、...

  • 嫩江组二段底部标志层岩石矿物学特征与成片套损因素新认识

    作者:刘合; 卓胜广; 高合明; 刘建东; 吴恩成; 金岩松 刊期:2006年第04期

    大庆油田嫩江组二段底部与嫩江组一段顶部成片套损严重,从前一直认为泥岩吸水膨胀、蠕变是导致成片套损的主要因素。成片套损位置研究发现,嫩江组二段底部与嫩江组一段顶部成片套损实际集中于嫩江组二段底部标志层内,而嫩江组二段底部标志层岩石矿物学特征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其不含遇水膨胀的蒙脱石,且粘土矿物含量也低于其上下相邻岩石,表...

  • 与侵入岩有关金矿床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在中国的前景

    作者:胡朋; 聂凤军; 江思宏 刊期:2006年第04期

    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是近年来识别出来的一种新的金矿类型。这类金矿床常在远离汇聚板块边缘的克拉通边缘环境中产出,与已知的W/Sn岩浆省叠加。它们具特征性的Au+Bi+W+Te+Sb+As等亲石元素金属组合,在时空上和成因上与中等还原的分异Ⅰ型侵入岩密切相关,随就位深度的不同而显示不同的矿化特征。形成于地壳浅部环境(〈5km)中的金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