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研究

第四纪研究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Quaternary Sciences

杂志简介:《第四纪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708/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地质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地质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论文、研究简报、书评和后记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
国际刊号:1001-7410
国内刊号:11-2708/P
全年订价:¥ 624.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地质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99
复合影响因子:2.29
总发文量:1643
总被引量:37997
H指数:82
引用半衰期:5.6264
立即指数:0.6643
期刊他引率:0.6159
平均引文率:37.7429
  • 我国青藏高原气候动力学研究的近期进展

    作者:吴国雄 刊期:2004年第01期

    文章回顾了我国在青藏高原气象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藏高原气候动力学研究的近期进展;指出了青藏高原“感热驱动气泵(SHAP)”在调制东亚季风及全球气候中的重要作用;在强调全球海陆分布所产生的“四叶型”加热L0SECOD激发出夏季副热带基本环流型的基础上指出高原的隆升增强了东亚季风的北伸;论述与青藏高原抬升相联系的高原负涡度源所激发...

  • 青藏高原大冰盖假说的提出与扬弃

    作者:施雅风 刊期:2004年第01期

    M.Kuhle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青藏高原冰期发育大冰盖假说,连续发表20多篇文章,喧闹一时,吸引很多人注意,一批中国学者首先反对,不少欧、美、日等国学者专程为此问题上高原考察,结果均持异议。1991年第13届INQUA大会前后,很多学者参加的横贯青藏高原考察,未能看到冰盖假说的任何实证。IGCP计划253项为此问题设立的成问题冰盖工作组,工...

  • 一个新的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强弱变化之大气环流场差异

    作者:王会军; 姜大膀 刊期:2004年第01期

    文章提出了一个新的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并以此为依据从1948~1999年中挑选出两组强弱冬季风年份,通过合成分析对大气环流场和海表温度场在强弱东亚冬季风年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冬季风强度变化不单纯受局地气候系统影响,而与北半球半球尺度上的大气环流异常紧密相连。相对于弱的情形,强东亚冬季风年份中国大陆中东部及其东...

  • 6kaB.P.东亚区域气候模拟及其变化机制探讨

    作者:郑益群; 于革; 薛滨; 王苏民 刊期:2004年第01期

    中全新世是地质历史上最近的温暖时期。文章利用包含较详细陆面过程的区域气候模式,通过分别加入现代植被和根据花粉化石资料转化的东亚地区古植被,模拟了6kaB.P.东亚季风气候,并研究了植被变化对东亚气候的影响。由区域气候模拟得到的较高分辨率的气候演变图像表明6kaB.P.太阳辐射季节循环增大,高纬度地区积雪、海冰减少,极地海洋升温...

  • 青藏高原现代表土中冷杉和云杉花粉的空间分布

    作者:吕厚远; 王淑云; 沈才明; 羊向东; 童国榜; 廖淦标 刊期:2004年第01期

    文章通过对青藏高原北纬25°~45°,东经75°~106°范围内海拔1000~5700m的地区所采集的598个表土样品的孢粉分析,研究了现代表土中冷杉和云杉花粉的分布与植被、气候和海拔之间的关系。表土样品中冷杉和云杉花粉高含量范围对应着青藏高原南部和东部山地暗针叶林分布区,花粉等值线图较准确地反映了冷杉和云杉的丰富程度及其与植被、环境的关系...

  • 青藏高原层状地貌与高原隆升

    作者:潘保田; 高红山; 李炳元; 李吉均 刊期:2004年第01期

    夷平面、剥蚀面和河流阶地等层状地貌面是长周期地貌演化研究的主要对象,它们不仅记录了区域地貌的发育历史,而且可以用来反演区域构造活动、气候变化等内动力过程的演变。深入研究青藏高原上这些地貌面的特征、变形、成因和形成时代,是探讨青藏高原隆升年代、幅度和过程的重要途径。野外考察与室内制图表明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山地普遍存在两级...

  • 岩溶夷平面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

    作者:李德文; 崔之久 刊期:2004年第01期

    文章以作者在青藏高原南部及东邻地区获得的资料为基础,就青藏高原地区夷平面的识别、整体坡降、时代以及夷平面对构造隆升的响应等问题进行讨论。区域对比与成因分析显示青藏高原石林等形态形成于土下环境,属覆盖型岩溶,而与其共存的红色风化壳(石灰土)具有脱硅富铝作用弱而粘化作用强的特征,与湿热气候条件下的夷平面环境是一致的。根据野...

  • 青藏高原末次快速隆升与“亚澳”陨击事件

    作者:葛肖虹; 任收麦; 刘永江; 吴光大; 袁四化 刊期:2004年第01期

    黄土、山前磨拉石年代学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山脉最晚一期,也是最强烈的隆升事件发生在早更新世晚期(0.9~0.8MaB.P.)。这是一次由于印度板块脉冲式陆内俯冲(A型)引起的“挤压隆升”,而不是重力均衡引起的“伸展隆升”。它对中亚及我国西部广袤区域盆-岭地貌的形成、盆地中-新生界构造变形和大范围的干旱与沙漠化起了决定性...

  • 甘肃疏勒河冲积扇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活动的响应

    作者:王萍; 卢演俦; 丁国瑜; 陈杰; Karl-HeinzWyrwoll 刊期:2004年第01期

    甘肃疏勒河冲积扇是面积达2400km^2的一个巨型冲积扇,位于青藏高原北缘阿尔金断裂带东端。区域构造上该扇发育在阿尔金主断裂、三危山断裂和南截山断裂组成的阿尔金断裂带左旋走滑构造域。根据野外调查获得的沉积层序、地貌形态和构造变形等资料,该冲积扇可划分为老冲积扇和新冲积扇。老冲积扇扇顶紧靠阿尔金主断裂,由已显著构造变形的早更新...

  • 秦岭中更新世以来抬升的新资料及认识

    作者:薛祥煦; 李虎侯; 李永项; 刘护军 刊期:2004年第01期

    秦岭北坡的陕西省洛南县南洛河北岸发育高度不同的6层溶蚀洞穴,其中5层溶蚀洞穴中发现沉积物和古生物化石。对这些洞穴进行了考察和发掘,并研究了洞穴内沉积物的化石。另外对洞穴外的河流阶地进行了高程测量和对比分析,用选频光释光法测定各洞穴底部沉积物和洞穴外河流阶地沉积物的年龄,确定了各洞穴大致的形成时代,并首次得到秦岭中更新世...

  • 中国西北干旱区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的环境意义——以民勤盆地三角城古湖泊为例

    作者:张成君; 陈发虎; 尚华明; 曹洁 刊期:2004年第01期

    通过对中国西北干旱区石羊河流域民勤盆地三角城古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δ^13Corg)分析,表明末次冰期与全新世时气候和植被有明显的差异,末次冰期δ^13Corg总体偏轻(-30‰~-25‰),而全新世碳同位素组成则有较大的变化,在早全新世碳同位素组成有多次短期快速变重(-10‰左右)的变化,中全新世碳同位素组成总体偏重(-20‰~-10‰),晚...

  • 北京2002年3月20~21日尘暴过程的降尘量与降尘粒度特征

    作者:王赞红; 夏正楷 刊期:2004年第01期

    本文对2002年3月20~21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次尘暴过程进行了降尘量和降尘粒度的研究。通过对分时段监测取得的13组降尘样品进行降尘量和粒度测定,结合风速变化情况,可将本次尘暴分为尘暴前期和尘暴后期两个过程。降尘量和粒度参数值在尘暴前期和后期都呈现不同特征。结论认为,风速是降尘量变化的重要因素。当风速进一步增大时,降尘量反而...

  • 河北平原曲周地区全新世地层的思考与启示——就“河北平原南部曲周地区早、中全新世冲积物的分析及古环境状况的推测”一文与王红亚等商榷

    作者:吴忱; 许清海; 阳小兰 刊期:2004年第01期

    河北平原南部曲周地区的全新世地层,在埋藏深度、地层厚度、堆积速率和颜色、粒度结构、孢粉含量与种属等方面,与河北平原其他地区不同。因此,对该地层的确定值得进一步思考。但地层划分的依据是与地层沉积顺序完全一致的数个^14C测年。其准确性应不容质疑。因此,它对全面认识河北平原的全新世地层和新构造运动形迹会有许多新的启示。

  • 河北平原南部曲周地区河间洼地沉积若干特征及相关问题——对吴忱等问题的回答

    作者:王红亚; 石元春; 于澎涛; 汪美华; 郝晋民; 李亮 刊期:2004年第01期

    河北平原南部曲周地区一河间洼地剖面中240cm,160cm和80cm深度处的AMS^14C测年结果分别为10210±80aB.P.,8270±70aB.P.和6500±60aB.P.。由这3个测年数据和代用指标数据相结合推测的曲周地区全新世古环境状况及其变化与其他研究者在其他地区,尤为河北平原其他地区所获的结果是相同或相似的,并且在时间上是吻合的。由这3个数据推导的沉积...

  • 晚上新世以来南海北部上部水体结构变化及东亚季风演化

    作者:黄宝琦; 成鑫荣; 翦知湣; 汪品先 刊期:2004年第01期

    文章通过对南海大洋钻探1146站有孔虫组合及其壳体氧、碳同位素的研究,探讨了南海北部上部水体结构对晚上新世(3.2—2.0MaB.P.)北极冰盖的形成、扩大的响应。浮游有孔虫混合层和温跃层属种相对百分含量的变化,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和Cibicidoides wuellerstorfi种间碳同位素的差值,以及底栖有孔虫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