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报

地球物理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杂志简介:《地球物理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4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074/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技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技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大气物理学·大地测量学、地球动力学·地震学、应用地球物理学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国际刊号:0001-5733
国内刊号:11-2074/P
全年订价:¥ 1600.00
创刊时间:1948
所属类别:科技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62
复合影响因子:1.73
总发文量:4633
总被引量:92998
H指数:97
引用半衰期:6.2434
立即指数:0.0071
期刊他引率:0.7509
平均引文率:29.6118
  • 青藏高原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李秋生; 高原; 王绪本; 赵俊猛 刊期:2020年第03期

    岩石圈地球物理探测、深部结构成像与各向异性等研究是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和反演成像技术的进步,信息提取与细节分辨能力不断提升,青藏高原壳幔结构、碰撞和隆升动力学、资源与地质灾害的深部机制等研究进展显著.本专辑收录33篇论文,主要分布在深部结构与地球物理探测、地震各向异性与变形、断裂性质...

  •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震各向异性及其深部构造意义

    作者:高原; 石玉涛; 王琼 刊期:2020年第03期

    青藏东南缘是青藏高原物质东流的通道,为了更全面了解复杂的岩石圈结构和强烈的变形特征,本文介绍了青藏东南缘岩石圈各向异性的形态,综合其他研究者得到的该区域壳幔各向异性结果,增加了部分新的资料,更新了青藏东南缘岩石圈方位各向异性图像,探讨了区域深部构造意义.基于近场小震、远震和背景噪声资料计算结果,青藏东南缘地震各向异性展现出独...

  • 青藏高原岩石圈三维电性结构

    作者:杨文采; 金胜; 张罗磊; 瞿辰; 胡祥云; 魏文博; 于常青; 于鹏 刊期:2020年第03期

    本文报道通过综合大地电磁调查数据研究青藏高原岩石圈三维电阻率模型的初步成果.大地电磁法调查区域已经覆盖了高原大部分面积,为全区三维电阻率成像研究打下了可靠的基础.对多个测区大地电磁数据进行精细的同化处理和反演成像,取得了青藏高原可靠的岩石圈三维电阻率结构图像.成像的区域为28°N—35°N,80°E—104°E.三维反演计算时采用的网格尺寸...

  • 深反射大炮揭示的青藏高原侧向碰撞带地壳骨架结构

    作者:酆少英; 李秋生; 邓小娟; 李井元; 熊小松; 卢占武; 李文辉; 王晓冉; 吴庆宇; 石金虎 刊期:2020年第03期

    青藏高原东南缘处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侧翼,揭示该地区的岩石圈结构有助于完整理解青藏高原碰撞造山的动力学过程,对构建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框架至为关键.本研究对横过青藏高原侧向碰撞带的一条深反射地震剖面的15个大炮资料,进行了针对性静校正、去噪等处理和单次叠加成像,结果剖面显示了侧向碰撞带岩石圈结构的骨架特征:(1)双程走时(TWT)...

  • 喜马拉雅造山带西部拉昂错蛇绿岩带区域地壳深部结构及其可能构造归属研究

    作者:于洋; 徐啸; 高锐; 郭晓玉 刊期:2020年第03期

    前人研究表明喜马拉雅造山带西部出露的拉昂错蛇绿混杂岩为新特提斯洋壳岩石圈的一部分,代表了新特提斯洋的关闭及其随后大洋岩石圈物质的仰冲.鉴于拉昂错蛇绿岩的构造演化历史尚不明确,前期对于拉昂错蛇绿岩带构造归属的研究主要基于岩石学研究和地表地质调查等,缺少精细的深部地壳结构进行运动学指示,因此证明拉昂错蛇绿混杂岩体的构造归属并...

  • 青藏高原P波速度层析成像与岩石圈结构

    作者:瞿辰; 胥颐; 杨文采; 汪晟; 刘晓宇 刊期:2020年第03期

    利用中国西部地震台网的数据,通过体波层析成像反演了青藏高原及邻域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根据地壳和上地幔的速度变化和构造特征,重点讨论了下地壳流动、地幔上涌、岩石圈减薄以及与藏北新生代火山岩和藏南裂谷系的关系等问题.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中、下地壳平均速度偏低,低速区主要分布在拉萨和羌塘块体内部,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扩大到松潘—甘孜块...

  • 青藏高原东北缘及邻区Rayleigh和Love波背景噪声层析成像

    作者:付媛媛; 肖卓 刊期:2020年第03期

    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及邻区流动密集地震台阵——喜马拉雅二期2013年12月至2015年8月期间的三分量连续波形数据,采用背景噪声成像方法获得了Rayleigh波周期为6~30 s和Love波6~25 s的二维相速度.6~12 s Rayleigh和Love波相速度在鄂尔多斯盆地及银川—河套地堑呈现明显的低速异常,而在西秦岭造山带和中亚造山带则显示高速异常.16~25 s的相速度同时...

  • 远震接收函数确定的鄂尔多斯西部及邻区Moho面性质和构造意义

    作者:黄柳婷; 沈旭章; 郑文俊; 钱银苹; 张冬丽; 王文天; 李小林 刊期:2020年第03期

    基于呈南北向线性分布且穿过鄂尔多斯地块的129个流动台站远震记录,获取了20267条远震P波接收函数.通过叠加转换点相同的接收函数,提取了可靠的P-S一次转换波和多次波到时,进而确定了南北向横跨鄂尔多斯地块剖面的地壳厚度与波速比分布.同时,利用单台速度-密度跃变(δβ-δρ)扫描叠加方法确定了Moho面速度和密度跃变.结果显示:秦岭—渭河盆地下方具...

  • 鄂尔多斯西缘北段的地壳结构和块体间变形关系

    作者:陈一方; 陈九辉; 郭飚; 李顺成; 齐少华; 赵盼盼; 李晓姝 刊期:2020年第03期

    本文对喜马拉雅计划二期部分台站的远震波形数据进行接收函数提取,利用接收函数共转换点叠加方法获得阿拉善地块、鄂尔多斯地块以及银川—河套盆地下方0~80 km深度的速度间断面结构.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地块成层性好,地壳厚度为38~42 km,康拉德界面为18~22 km,阿拉善地区的Moho面深度为38~45 km.河套盆地地壳厚度约52 km,银川断陷盆地和贺兰山下方...

  • 海原弧形构造区地壳三维精细速度结构成像

    作者:莘海亮; 曾宪伟; 康敏; 高级 刊期:2020年第03期

    利用海原弧形构造区及周围区域地震台网1970—2015年期间记录的天然地震到时数据,采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对构造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与地震震源位置进行联合反演,获得了高分辨率的三维VP、VS以及VP/VS模型,分析讨论了速度、波速比分布与强震发生以及断裂等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地震主要沿断裂呈弧状展布,速度在横向分布上具有较大的...

  • 青藏高原东南缘Moho面速度密度跃变研究

    作者:董蕾; 沈旭章; 钱银苹 刊期:2020年第03期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下深部结构的研究对了解青藏高原的变形机制和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四川、云南固定台站记录到的远震波形资料,首先采用接收函数H-k叠加方法获得青藏高原东南缘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进而利用接收函数一次转换波和多次波幅度信息确定了青藏高原东南缘Moho面上的S波速度和密度跃变.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由南到北...

  • 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深部构造特征、固体潮应力变化与地震触发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冠男; 王志 刊期:2020年第03期

    本研究通过反演241,561条纵波和209,363条横波高质量的地震走时数据,获得了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的P波、S波以及泊松比的三维结构模型,并结合相位分析与Schuster测试讨论了该断裂带上地震事件的触发与其深部构造以及固体潮所产生的应力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26.5°N、28°N、29.5°N以及31.5°N四个位置附近存在低速、高...

  • 基于地震背景噪声的四川威远地区浅层速度结构成像研究

    作者:曾求; 储日升; 盛敏汉; 危自根 刊期:2020年第03期

    地震S波速度是防震减灾中场地分类、强地面震动模拟建模等的重要参数.地震背景噪声成像方法可以重建地下浅层三维结构以及探测浅层速度结构变化,为页岩气开采提供参考,有效规避地震灾害风险.本文收集了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间四川威远地区50个流动台站记录到的垂直分量连续波形记录,利用波形互相关提取2~6 s的基阶Rayleigh波经验格林函数,采用...

  • 巴颜喀拉地块东部及邻区重力均衡与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

    作者:杨光亮; 申重阳; 黎哲君; 王嘉沛; 谈洪波; 赵炳杰 刊期:2020年第03期

    基于SIO(Scripps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最新全球重力和高程模型,计算了巴颜喀拉地块东部及邻区的布格重力异常、均衡重力异常、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及荷载比.结合大地热流、地震速度结构、地震活动和断裂构造分布等,分析了地壳均衡状态和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地质构造单元间的差异及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布格重力变...

  • 青藏高原东南缘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及其构造意义

    作者:胡敏章; 金涛勇; 郝洪涛; 李忠亚; 王嘉沛; 张勇 刊期:2020年第03期

    本文利用三维有限差分方法,基于EIGEN6C4布格重力异常和SIO V15.1地形数据,计算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缘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为0~100 km,四川盆地和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最大,达50~100 km;巴颜喀拉块体东部、川滇菱形块体大部、滇西等地区岩石圈强度弱,有效弹性厚度一般小于15 km;羌塘块体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