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报

地球物理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杂志简介:《地球物理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4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074/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技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技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大气物理学·大地测量学、地球动力学·地震学、应用地球物理学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国际刊号:0001-5733
国内刊号:11-2074/P
全年订价:¥ 1600.00
创刊时间:1948
所属类别:科技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62
复合影响因子:1.73
总发文量:4633
总被引量:92998
H指数:97
引用半衰期:6.2434
立即指数:0.0071
期刊他引率:0.7509
平均引文率:29.6118
  • 阿尔芬波动特征对卫星磁力仪零位标定的影响

    作者:潘宗浩; 王国强; 孟立飞; 易忠; 张铁龙 刊期:2019年第04期

    磁通门磁力仪的零位偏移量在卫星轨道上会因诸多因素而发生改变.为此,基于剪切阿尔芬波动不改变总磁场强度这一特征的Davis-Smith方法被提出用于计算磁力仪的零位补偿.实际上,行星际空间中没有纯粹的阿尔芬波动.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存在小的压缩波动情况下,阿尔芬波动的幅度、周期和相位以及数据窗口时间长度等对Davis-Smith方法计算零位补偿...

  • 基于单站多系统的GNSS硬件延迟估算方法及其应用

    作者:熊波; 李肖霖; 万卫星; 佘承莉; 胡连欢; 丁锋; 赵必强 刊期:2019年第04期

    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GNSS)的不断发展,中国地区单个GNSS接收站在一个时刻可以接收到超过30颗GNSS卫星的信号,这为单站GNSS硬件延迟估算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首先通过GNSS硬件实验,分析了不同温度条件下GNSS系统硬件延迟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当温度快速变化时,硬件延迟变化比较剧烈,变化幅度...

  • ZH-1卫星观测的VLF人工源信号特征分析与全波模拟

    作者:廖力; 赵庶凡; 申旭辉; 汪枫; 泽仁志玛; 黄建平; 张学民; 欧阳新艳; 鲁恒新 刊期:2019年第04期

  • 雷暴激发的环状重力波在中高层大气中的传播特征

    作者:温颖; 张其林; 徐寄遥; 李钦增; 郜海阳 刊期:2019年第04期

    本文使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子午工程朔州观测站的全天空气辉成像数据,以及FY-2气象卫星云顶亮温数据(Black Body Temperature,TBB),气象再分析数据和地闪数据,研究了2013年8月10日(LT)发生在内蒙古地区的雷暴活动激发的中高层环状重力波(Concentric Gravity Waves,CGWs)事件.根据最小二乘法的拟合结果和色散关系理论曲线,确定了激...

  • 大陆碰撞过程中的多地体变形模式

    作者:皇甫鹏鹏; 李忠海; 范蔚茗 刊期:2019年第04期

    几乎所有的大陆碰撞造山带都含有多个增生地体,它们是大陆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对地体拼贴过程及其相应地质记录都做过详细探讨,但对后期大陆持续汇聚过程中的多地体之间的变形行为及拆离模式目前研究得仍较为薄弱.为此,我们以'两地体'结构为代表,通过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试验,来探讨多地体流变结构及其几何参数对大陆碰撞动力学过程的影响.模...

  • 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多尺度层析成像

    作者:李贞; 郭飚; 刘启元; 陈九辉; 李顺成; 齐少华 刊期:2019年第04期

    利用布设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的甘肃宽频带地震台阵记录到的远震P波走时数据,采用小波域参数化和基于L1范数的稀疏约束反演算法的多尺度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了该地区400km深度范围内上地幔的P波速度结构.本文采用的多尺度层析成像方法可以自适应数据非均匀采样的情况,有效降低谱泄漏效应和反问题的多解性,明显提高解的分辨率和可靠性.层析成像结...

  • 青藏高原东缘岩石圈结构对现今地表垂向运动影响的数值分析

    作者:庞亚瑾; 程惠红; 张怀; 石耀霖 刊期:2019年第04期

    参考青藏高原东缘松潘—甘孜地块至四川盆地陡变地形起伏和地壳密度结构的横向差异,本文建立了二维牛顿黏性流体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构造加载、陡变地形和重力效应控制下青藏高原东缘岩石圈变形特征,探讨横向不均匀的地壳密度结构、陡变地形和岩石圈流变性质对区域现今垂向运动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在构造加载作用下,松潘—甘孜地块至四川盆地地...

  • 2008年汶川地震同震-震后应力演化及其对2017年九寨沟M_S 7.0地震的影响

    作者:黄禄渊; 程惠红; 张怀; 高锐; 石耀霖 刊期:2019年第04期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了MS7.0地震,距离汶川地震震中约为140km.地震的发生会调整区域应力分布和影响区域地震活动性变化.那么,汶川地震的发生对此次九寨沟地震有何影响?区域应力如何演化?为回答这些问题,本研究基于高性能并行有限元方法和网格自适应加密技术,采用含地形起伏的黏弹非均匀椭球型地球模型,分别计算了汶川地震引起的同震-震后...

  • 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对周围地区的静态应力影响

    作者:靳志同; 万永革; 刘兆才; 黄骥超; 李瑶; 杨帆 刊期:2019年第04期

    基于九寨沟M_S7.0地震的破裂模型及均匀弹性半空间模型,本文计算了该地震在周围主要活动断层上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在周围地区产生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和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对余震的触发.结果表明:(1)九寨沟地震造成虎牙断裂中段库仑破裂应力有较大增加,已经超过0.01 MPa的阈值,虎牙断裂北段、塔藏断裂中段和岷江断裂北段北部的库仑破裂应力有较大降...

  • 基于Pn/Pg相对定位方法研究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7.0地震起始破裂深度

    作者:魏星; 王向腾; 李志伟; 王烁帆; 黄志斌; 刘杰 刊期:2019年第04期

    本文利用Pn/Pg相对定位方法,测定了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M7.0主震及部分余震的起始破裂深度.地震的起始破裂深度是理解地震孕震机理的重要参数,而九寨沟地区台网稀疏,地壳速度结构复杂,基于传统的到时定位方法测定地震起始破裂深度误差较大.Pn/Pg相对定位方法首先基于流动观测近台记录对2017年8月10日M4.1和11月7日M4.5余震震源位置进行测定,...

  • 龙门山断裂带最新地震活动特征及其意义

    作者:刘小梅; 吴晶; 梁春涛; 钱旗伟; 杜培笑 刊期:2019年第04期

    综合最新布设的龙门山断裂带地震空段台阵(LmsSGA)与四川省地震局固定地震台网数据,对龙门山断裂带新近一年(2016年11月21日到2017年10月28日)的23479个地震事件开展双差定位工作,共获取包括汶川地震余震和芦山地震余震在内的6111个重定位地震事件.在此基础上,分别与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的早期余震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汶川地震发生近...

  • 综合利用多种地壳形变观测资料计算鲜水河断裂带现今滑动速率

    作者:李铁明; 祝意青; 杨永林; 徐云马; 安艳芬; 张瀛; 冯胜涛; 槐岩珂; 杨九元 刊期:2019年第04期

    本文首先沿走向将鲜水河断裂带划分为炉霍、道孚、乾宁、康定和磨西五个断裂段,利用沿断裂带布设的跨断层短基线、短水准场地测量资料计算了近场的断层活动参数,利用覆盖断裂带相对较大区域的重力、GPS观测资料计算了重力场动态变化、GPS速度场.基于重力场动态变化和GPS速度场采用蚁群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具有全局优化的优势)分别反演计算了五个断...

  • 2017年精河M_S6.6地震邻区构造应力场特征与发震断层性质的厘定

    作者:刘兆才; 万永革; 黄骥超; 靳志同; 杨帆; 李瑶 刊期:2019年第04期

    2017年8月9日新疆精河发生M_S6.6地震,深入了解该地震的构造应力背景及其所破裂断层的活动特性对理解其孕震过程及震后的地震危险性估计十分重要.本研究自GCMT目录收集了2017年8月9日新疆精河MS6.6地震震中及其邻区的253个震源机制解,应用MSATSI软件反演了该地震及其邻区的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西北区域应力场的最大主压应力轴的方位从西到东呈...

  • “松科二井”邻域岩石圈精细结构特征及动力学环境——深地震反射剖面的揭示

    作者:符伟; 侯贺晟; 高锐; 刘财; 杨瑨; 国瑞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为揭示'松科二井'邻域岩石圈精细结构特征,布设了一条过井近南北向的深地震反射剖面,采用多尺度药量结合的激发技术,长排列、重点段加密接收高次覆盖的采集方式,通过高保真、高保幅的处理流程获得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结果显示:T4反射轴之下沉积岩层状反射与火成岩杂乱反射相间,有两处疑似上古生界地层,分别位于松科二井下方(...

  • 青藏高原冈底斯带及邻区重磁三维反演及岩浆岩特征研究

    作者:胡斌; 贾正元; 张贵宾; 张刚; 张昌榕; 孙仁斌; 陈涛 刊期:2019年第04期

    岩浆岩在青藏高原的大陆动力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构造演化的记录,又是重要构造-岩浆-成矿带的指示.本文主要基于冈底斯带及邻区的地面重力和航磁数据,首先进行地质-地球物理先验信息约束下的重磁2.5维交互式反演,再将2.5维反演结果作为参考模型加入到三维反演计算中,得到地下三维密度和磁化率结构.结合岩浆岩密度、磁化率统计资料和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