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报

地球物理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杂志简介:《地球物理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4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074/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技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技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大气物理学·大地测量学、地球动力学·地震学、应用地球物理学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国际刊号:0001-5733
国内刊号:11-2074/P
全年订价:¥ 1600.00
创刊时间:1948
所属类别:科技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62
复合影响因子:1.73
总发文量:4633
总被引量:92998
H指数:97
引用半衰期:6.2434
立即指数:0.0071
期刊他引率:0.7509
平均引文率:29.6118
  • 地球内核及其边界的结构特征和动力学过程

    作者:温联星; 田冬冬; 姚家园 刊期:2018年第03期

    现代地震学展现出了一个复杂的地球内核内部和表面结构.地球内核内部结构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其地震波速度和衰减呈现各向异性,且各种结构(速度、衰减和各向异性)均呈现东西半球差异,而内核表面的新发现则包括其局部区域存在起伏的地形和固液并存的糊状层.地球内核压缩波速度和衰减均呈现以地球旋转轴为轴的柱对称各向异性,沿地球旋转轴方向...

  • 西北太平洋俯冲地区410-km间断面上覆低速层探测

    作者:王秀姣; 韩光洁; 李娟 刊期:2018年第03期

    自20世纪90年代首次探测到410-km间断面上覆低速层以来,全球多个俯冲带和大陆克拉通地区都陆续发现了该低速层结构.对其特性及形成机理的探讨是深部地幔结构、物性和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聚焦于西北太平洋俯冲地区410-km间断面上覆低速层的探测及特性研究上.通过对发生于日本北海道地区两个中等深度地震区域波形资料的分析,利用三重震...

  • 东北日本地震波速度、Vp/Vs和各向异性结构:对俯冲带水迁移过程的探讨

    作者:王建; 肖卓伟; 赵大鹏; 姚振兴 刊期:2018年第03期

    本文利用区域地震初至波到时数据,通过地震层析成像研究获得了东北日本俯冲带上地幔(深至约150km)的P波速度(Vp)、S波速度(眠)、Vp/Vs和P波各向异性结构.结果表明,低速及高Vp/Vs比异常体主要分布在火山下方的下地壳和地幔楔中,其与低频地震的分布吻合,该区域与俯冲板块脱水所释放的流体及其导致的部分熔融密切相关;俯冲的太平洋板...

  • 中国东部地区的壳-幔过渡带结构

    作者:孙伟家; 符力耘; 魏伟; 林羿; 唐清雅 刊期:2018年第03期

    莫霍面是地壳和上地幔的边界,但莫霍面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面”,而是一个反映地壳和地幔物质交换、相互作用等动力学意义的“过渡带”.本文综合深地震反射、宽角地震折射和高温高压岩石物理实验结果,确定壳一幔过渡带的地震P波速度变化范围为6.8~7.5km·s^-1.在克拉通等构造活动稳定地区壳-幔过渡带内的速度梯度强且壳一幔过渡带厚度薄,...

  • 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地区地壳Lg波宽频带衰减模型

    作者:赵连锋; 谢小碧; 王卫民; 姚振兴 刊期:2018年第03期

    利用1996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发生在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和日本南部的113个壳内地震在602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观测到的波形资料,建立Lg波衰减成像数据集.根据22,551条垂直分量波形,计算Lg波振幅谱,提取单台、双台和双事件数据,采用区域Q值、震源函数和台基响应联合反演方法,建立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地区0.05~10.0Hz的宽频带衰减模型.模型...

  • 2013年巴基斯坦俾路支Mw7.7地震震源过程研究

    作者:王卫民; 郝金来; 何建坤; 王洵; 赵连锋 刊期:2018年第03期

    利用高分辨光学影像获取的同震水平位移场资料联合远场波形数据反演获得了2013年巴基斯坦俾路支Mw7.7地震的震源过程模型.结果显示这是发生在具有弧形铲状几何形态的Hoshab断层上的一次左旋走滑为主要运动特征的强烈地震事件.推断这种具有罕见运动模式的强烈地震是斜向应力场与特殊的断层几何形态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工作中采用大数据量均匀...

  • 2016年印尼苏门答腊岛海域Mw7.8地震震源运动学特征

    作者:赵旭; 姚振兴 刊期:2018年第03期

    根据中国和全球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记录,采用w震相矩张量反演、反投影分析及有限断层模型反演方法,研究了2016年3月2日印尼7.8级地震破裂过程,分析讨论印尼地震震源运动学特征.结果表明:此地震为一次对称的双侧破裂走滑型事件,北北东一南南西向的断层节面(走向5。/倾角85。)为发震断层面.标量地震矩约6.19×10^20Nm,矩震级为7.79,...

  • 朝鲜地下核试验的地震学观测

    作者:谢小碧; 赵连锋 刊期:2018年第03期

    自2006年至2017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中朝边界地区的试验场进行了6次地下核试验.本文综合报道根据东北亚地区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资料利用地震学方法对这六次地下核爆炸的研究.结果表明,朝鲜地下核试验在区域台网产生的地震记录具有典型浅源爆炸的特征.针对上述资料发展了处理核爆数据的方法并据此得出各次朝鲜核爆的地震学参数,包括...

  • 基于“剪切+张裂”一般位错模型频率域求解微震震源机制

    作者:李晗; 姚振兴 刊期:2018年第03期

    研究微地震的震源机制,获得压裂区域的破裂方向、尺度和应力状态等信息,在非常规油气开采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微震,通常采用剪切位错或者矩张量模型对震源进行描述.本文从其实际发震机制出发,使用了“剪切+张裂”的一般位错点源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发展了一种利用全波形信息,通过波形振幅谱相关和初至约束,在频率域求解微震震源机制...

  • 近地表强衰减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模型

    作者:谢佩瑜; 杨顶辉 刊期:2018年第03期

    建立符合油气储层近地表复杂介质强衰减性质的数学一物理模型是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D’Alembert黏弹性介质模型存在的量纲不统一和不能充分刻画孔隙介质结构的不足,通过引入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参数修改耗散项,改进了原D’Alembert模型,获得了能精细刻画具有强吸收衰减特征的近地表复杂介质模型,即改进的近地表黏弹性模型.基于...

  • 求解双相和黏弹性介质波传播方程的间断有限元方法及其波场模拟

    作者:张金波; 杨顶辉; 贺茜君; 马啸 刊期:2018年第03期

    间断有限元(Discontinuous Galerkin:DG)方法具有低数值频散、网格剖分灵活、能模拟地震波在复杂介质中传播等优点.因此,本文将一种新的DG方法推广到双相和黏弹性等复杂介质的地震波场模拟,发展了求解Biot弹性波方程和D’Alembert介质波动方程的DG方法.首先通过引入辅助变量将Biot双相介质弹性波方程和D’Alembert介质波动方程转化为关于...

  • 基于单台加速度记录的混合全局优化HVSR反演场地浅层速度结构

    作者:荣棉水; 符力耘; 李小军 刊期:2018年第03期

    利用水平与竖向谱比(HVSR)方法反演场地速度结构是国际上迅速发展的研究领域.HVSR反演计算实质是一个土层场地模型空间搜索的全局优化问题,当模型搜索空间的复杂程度增大时,目前常用的搜索算法收敛速度慢,计算效率较低.本文实现了一种结合遗传和模拟退火方法优点的混合全局优化HVSR反演算法,通过理论模型和竖向台阵实测数据的检验,表明...

  • 基于地幔动力学模拟推断云南地区剪切波各向异性源的深度

    作者:朱涛 刊期:2018年第03期

    地震各向异性与地幔对流导致的变形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地幔对流模拟可被用来预测地震各向异性,并推测剪切波各向异性地幔源的深度.本文建立了基于地震速度结构的地幔对流模型来预测云南地区剪切波分裂的快波方向,它同时受地表板块运动和地幔内部的温度扰动所驱动.通过与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推测在云南地区西北部和东部区域,剪切波各向异...

  • 太原盆地及周边地区双差层析成像

    作者:王长在; 吴建平; 杨婷; 王未来; 范莉苹; 房立华 刊期:2018年第03期

    山西断陷带位于鄂尔多斯与华北地块交汇处,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强震活动带之一,尤其是断陷盆地中部区域,6级以上地震频发.本研究旨在揭示忻定盆地中南部、太原盆地及临汾盆地中北部交汇处的深部结构特征,分析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探讨该区域孕震环境.利用山西地震台网观测数据以及固定地震台站融合流动台站得到的地震数据,共7455个地震事件,...

  • 历史大地震断层滑动模型的建立及其对同震数值计算的影响-以1920年宁夏海原Ms8.5大地震为例

    作者:邓园浩; 程惠红; 张贝; 张怀; 石耀霖 刊期:2018年第03期

    大地震的发生会引起区域位移场和应力场发生变化,进而改变区域内及临近断层的应力状态和地震活动性.目前,研究学者可据已有的断层滑动模型来计算分析大地震同震应力变化,同时采用库仑应力触发理论来进一步分析震后余震分布和断层危险性.然而,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不少大地震,例如,1920年的海原Ms8.5大地震,是全球范围内少见的特大地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