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报

地球物理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杂志简介:《地球物理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4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074/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技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技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大气物理学·大地测量学、地球动力学·地震学、应用地球物理学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国际刊号:0001-5733
国内刊号:11-2074/P
全年订价:¥ 1600.00
创刊时间:1948
所属类别:科技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62
复合影响因子:1.73
总发文量:4633
总被引量:92998
H指数:97
引用半衰期:6.2434
立即指数:0.0071
期刊他引率:0.7509
平均引文率:29.6118
  • 基于人工电离层扰动对地-电离层波导传播的VLF波的影响

    作者:杨巨涛; 李清亮; 王建国; 郝书吉 刊期:2017年第02期

    要基于低电离层加热理论和甚低频电波在地一电离层波导中传播理论,建立低电离层扰动对甚低频电波传播影响的分析模型,并利用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据此模型,研究了加热功率、加热波极化以及背景参数所导致的低电离层扰动对不同频率甚低频电波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电离层扰动越强,则通过该区域内甚低频波幅度和相位的相对变化越...

  • 不同初始扰动对电离层扩展F影响的数值模拟

    作者:高泽; 方涵先; 汪四成; 杨升高 刊期:2017年第02期

    重力波、中性风场、电场是激发电离层扩展F的主要影响因子,本文基于中低纬电离层扩展F发展的物理模型,通过电场强度、背景风场对扩展F影响作用的分析和经验对比,首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后借助该模型数值模拟了给定背景环境下三种尺度初始电子密度扰动条件下扩展F的发展情况,同时研究了利用化学物质释放实现一定尺度扰动,进而激发扩展F的...

  • 利用COSMIC掩星探测分析120°E经线附近电离层E层闪烁指数变化

    作者:黄智 刊期:2017年第02期

    利用气象、电离层和气候卫星联合观测系统COSMIC掩星2007-2013年探测资料,分析了120°E经线附近电离层E层区域(70~140km)闪烁指数的季节、地方时和空间变化.结果表明强电离层闪烁主要集中在磁纬度±30°内,夏季达到最大,冬季其次,春季最小.闪烁峰值大小与太阳辐射有关,但北半球夏冬季闪烁峰值大于南半球观测结果,秋半球闪烁峰值大于春半...

  • 日侧极光弧的发光强度与沉降电子能谱的相关关系

    作者:丘琪; 杨惠根; 陆全明; 胡泽骏 刊期:2017年第02期

    文利用中国北极黄河站多波段全天空极光观测数据,选取稳定的日侧极光弧,统计研究了极光强度比I557.7/I630.0与极光发光强度I557.7的相关关系.发现I557.7在午前暖点和午后热点区附近出现极大值,分别为2.2 kR和2.9 kR;而I630.0在磁正午出现极大值,为1.5 kR.当I557.7从0.1 kR增加到10 kR时,极光强度比I557.7/I630.0也由0.2增加到9.结合DMSP卫...

  • 中间层顶重力波耗散引起钠原子输送的激光雷达观测研究

    作者:巴金; 胡雄; 闫召爱; 郭商勇; 程永强 刊期:2017年第02期

    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廊坊站(40.0°N,116.3°E)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2011年至2013年共约82 h的钠原子数密度和垂直风观测数据,分析了廊坊地区中间层顶区域大气重力波耗散引起的钠原子输送特征.分析得到,90~100 km处重力波耗散引起的平均钠原子垂直通量整体为负,钠原子向下输送,在93 km处达到最大负值-1.47×108m^-3 m·s^-1,85...

  • 利用日本GPS网探测2011年Tohoku海啸引发的电离层扰动

    作者:唐龙; 郭博峰; 李哲 刊期:2017年第02期

    海平面的海啸波会产生大气重力波进而引发电离层扰动.本文利用日本GPS总电子含量数据来探测2011年3月11日Tohoku海啸引发的电离层扰动.观测结果表明,在日本上空的电离层中存在两种重力波信号,分别由海平面的海啸波以及地震破裂过程产生.地震产生的电离层重力波分布在震中周围(包括海洋上空以及远离海洋的区域),而海啸引发的电离层重力波主...

  • CHAMP型卫星定轨顾及非线性改正的轨道扰动方程

    作者:于锦海; 朱永超; 孟祥超 刊期:2017年第02期

    本文针对CHAMP型卫星建立了顾及非线性改正的轨道扰动方程定轨理论与方法.首先从卫星运动的二阶微分方程出发,引入了正常引力位以及相应的参考轨道,然后分别推导了线性化轨道扰动方程与顾及非线性改正的轨道扰动方程,同时说明了建立的线性化轨道扰动方程与目前处理CHAMP卫星数据的动力学定轨方法是等价的.其次分别对线性化轨道扰动方程与顾及...

  • 基于全球气象再分析资料的InSAR对流层延迟改正研究

    作者:唐伟; 廖明生; 张丽; 张路 刊期:2017年第02期

    气压、温度和水汽含量等大气物理参数的时空变化导致的对流层延迟是制约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高精度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最新研究显示气象再分析资料在补偿对流层延迟影响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这促使我们对其有效性和鲁棒性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首先推导了利用气象再分析资料对InS...

  • 起伏地形下的高精度反射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

    作者:张新彦; 徐涛; 白志明; 高锐; 李秋生; 刘有山; 张智 刊期:2017年第02期

    全球造山带及中国大陆中西部普遍具有强烈起伏的地形条件.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地壳结构成像问题像一面旗帜引领了当前矿产资源勘探和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深地震测深记录中反射波的有效探测深度可达全地壳乃至上地幔顶部,而初至波通常仅能探测上地壳浅部.为克服和弥补初至波探测深度的不足,本文基于前人对复杂地形条件下初至波成像的...

  • 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跨断层基线变化机理探讨

    作者:李玉江; 陈连旺; 刘少峰; 季灵运; 占伟 刊期:2017年第02期

    2013年芦山MS7.0地震发生后,鲜水河断裂北西段的侏倭、虚墟等跨断层测点基线测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异常核实结果认为基线异常属实.该异常变化是否与芦山地震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性,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分析芦山地震发生前后鲜水河断裂北西段不同基线长度的变化特征.基于鲜水河断裂带及邻区三维非线性黏弹性有限元模型,以GPS观测资...

  • 额尔古纳地块东缘和兴安地块西缘电性结构研究

    作者:梁宏达; 金胜; 魏文博; 高锐; 侯贺晟; 韩江涛; 韩松; 刘国兴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夹持在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是解决东亚大陆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其中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地块位于东北地区西部,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横过额尔古纳地块东缘和兴安地块西缘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揭示了两块体结合带附近的深部电性结构,进而为该区构造演化提供新的电性依据.本文通...

  • 鄂尔多斯地块北部至阴山造山带深部电性结构特征研究

    作者:许林斌; 魏文博; 金胜; 叶高峰; 梁宏达; 贾常秀; 龚旭; 于洋 刊期:2017年第02期

    在SinoProbe-01项目的资助下,完成了一条跨越鄂尔多斯地块北部、河套断陷盆地和阴山造山带的大地电磁剖面,剖面长约440km,共包括24个宽频测点和4个宽频长周期联合测点.采用NLCG算法对TE和TM模式数据进行了二维反演,获得了该剖面的二维电性结构模型.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地块北部由浅至深电性结构比较简单,成层性较好,大体可分为低阻沉积盖...

  • 基于震源-河谷波场数值模拟的坝址地震动参数确定方法

    作者:贺春晖; 王进廷; 张楚汉 刊期:2017年第02期

    针对目前高坝坝址地震动参数确定方法的一些不足,本文尝试了一种基于地震学理论的坝址区三维地震动场生成方法.基本思路是将地震学和工程学结合,针对设定地震,建立震源-传播介质-坝址峡谷场地数值模型,通过超大规模的数值计算,模拟地震波从发震断层破裂开始到坝址场地的物理传播过程,生成坝址区的三维地震动参数.与传统基于衰减关系的地...

  • 中国地震烈度评定值的统计检验

    作者:潘岳怡; 俞言祥; 肖亮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为研究我国地震烈度的评定是否存在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本文从统计的角度,选取合适的烈度衰减关系模型作标准,基于残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对1900年到2013年间392个地震的烈度评定值随年份变化的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出一种改进的衡量拟合优劣的算法,量化数据的整体偏差并直观地展现数据的离散程度.统计检验结果表明,烈度评定值无论按区域...

  • 海底冷泉的地震海洋学初探

    作者:陈江欣; 宋海斌; 关永贤; 杨胜雄; 拜阳; 耿明会 刊期:2017年第02期

    海底冷泉活动在全球大陆边缘海域广泛分布.与传统利用高频声学方法探测海底冷泉羽状流不同,本文利用常规多道反射地震(地震海洋学)方法对海底边界附近水体进行成像,结合盆地流体逸散结构特征,圈定活动冷泉流体活动发育位置,分析其地震反射特征和流体活动特征.研究表明,活动冷泉流体渗漏、逸散活动在多道反射地震剖面上一般呈羽状、扫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