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报

地球物理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杂志简介:《地球物理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4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074/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技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技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大气物理学·大地测量学、地球动力学·地震学、应用地球物理学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国际刊号:0001-5733
国内刊号:11-2074/P
全年订价:¥ 1600.00
创刊时间:1948
所属类别:科技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62
复合影响因子:1.73
总发文量:4633
总被引量:92998
H指数:97
引用半衰期:6.2434
立即指数:0.0071
期刊他引率:0.7509
平均引文率:29.6118
  • 利用EUV模拟观测和CT方法重建均匀等离子体层全球密度分布——三维ART重建和地球遮挡效应研究

    作者:金鑫 李亮 陈志强 徐荣栏 黄娅 张丽 刊期:2011年第07期

    本文对地球等离子体层和电离层进行了三维建模,并模拟卫星对30.4nm极紫外线的探测过程,取得圆轨道平行束情况下的投影数据.采用改进的ART算法对所得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获得等离子体层的空间密度分布.结果表明,在投影角度覆盖180°的情况下,重建结果很好地再现了模型中空间各点的数值.文章对实验结果从CT重建方法的角度进行了讨论及分析.

  • 热源激发重力波特征以及波流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作者:丁霞 张绍东 易帆 刊期:2011年第07期

    本文在二维等温可压大气中引入了一个随时问和空间变化的热源扰动,分别以静止风和中纬1月份月平均向东的纬向风急流为背景,对不同背景下热源激发的重力波的传播详细过程及其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热源激发出来的重力波在初始阶段有很宽的频谱范围,随后由于重力波的传播效应,水平波长和垂直波长分布范围随时间都有所减小.顺风传播的重力...

  • 中层大气重力波的全球分布特征

    作者:张云 熊建刚 万卫星 刊期:2011年第07期

    从2002年1月到2009年12月的SABER温度剖面数据提取了可以反映重力波活动的垂直尺度2~10km的中尺度温度扰动,分析了全球中层大气重力波的分布.重力波扰动在夏季和冬季明显强于春季和秋季,而冬季与夏季相比,在70km以下的高度夏季弱于冬季,在70km以上夏季比冬季要强.从全球重力波分布来看,较大值分布在冬季半球和25°N到25°s的热带范围,其...

  • 基于GPS技术实时监测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长三角区域电离层TEC变化

    作者:王虎 王解先 白贵霞 王潜心 李浩军 朱卫东 刊期:2011年第07期

    2009年7月22日上午发生的日全食是21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日全食,其全食带覆盖了中国中部的长江流域,为研究日全食对电离层的影响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为此本文通过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了实时求解TEC和GPS系统硬件延迟,为实时监测日全食期间电离层变化提供了绝对的电离层TEC.采用上海和浙江区域内GPS网的观测数据,建立了实时区域电离层延迟...

  • 黄土高原定西地区陆面物理量变化规律研究

    作者:张强 孙昭萱 王胜 刊期:2011年第07期

    本文利用在黄土高原定西地区长期观测的陆面物理量资料,在分析了土壤温度和湿度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研究了陆面辐射分量、能量分量、地表反照率和Bowen比等陆面主要物理量的变化特征,讨论了陆面能量不平衡差额的分布规律,发现黄土高原定西地区陆面物理量特征与其他地区很不同,揭示出的土壤温度日波动向深层的传播规律和8~9月土...

  • 2010年智利Ms8.8级地震前可能的潜热通量异常及其与地表温度变化的关系

    作者:陈梅花 邓志辉 马晓静 刊期:2011年第07期

    本文研究了2010年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前后地球表面潜热通量的时空演化过程,并分析了可能的潜热通量异常及其与地表温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此次地震及其强余震前出现了三次明显的潜热通量异常,第一次潜热通量异常出现于主震1个月前,主要分布在震中及其东南陆区,第二次潜热通量异常出现在主震前7天,异常区分布在震中西南的海域,...

  • 重力卫星GRACE检测出2010年智利眠8.8地震的同震重力变化

    作者:周新 孙文科 付广裕 刊期:2011年第07期

    本研究通过对重力卫星GRACE观测数据的处理,采用去相关加300km半径的高斯平滑,成功地提取了2010智利Mw8.8地震所产生的重力变化信号,最大变化幅度达到7μGal,并且与位错理论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是继GRACE检测出2004苏门答腊M9.3地震重力变化后的又一个卫星观测地震的例证,说明GRACE具有检测出M〈9.0量级地震的能力,为利用GRACE...

  • 稳定的鄂尔多斯地块在整体运动吗?

    作者:陈小斌 臧绍先 魏荣强 刊期:2011年第07期

    以华北地区三维流变结构和活动地块划分为基础,结合速度结构、热结构等其他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建立起一个与实际情况较为相符的三维黏弹性体模型,在GPS速度场约束下,本文实现了华北及其邻近地区岩石圈动力学三维数值模拟.通过与GPS速度场及计算的欧拉极参数的拟合对比分析,详细论证了鄂尔多斯地块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并印证了鄂尔多斯地...

  • 镁橄榄石相变长大率与水含量的关系及亚稳态橄榄石的存在深度

    作者:王曙光 刘雅静 宁杰远 刊期:2011年第07期

    通过分析镁橄榄石相变长大率方程的指前系数和亥姆霍兹活化能在不同含水条件下的实验拟合值,本文研究了橄榄石相变长大率与水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含水量较高的镁橄榄石在相变过程中对应较低的亥姆霍兹活化能,而长大率方程中的指前系数几乎是一个与含水量无关的常数.这个常数的数值在晶界控制长大的晶体相变动力学经典理论中相应于晶界是一层...

  • 地壳岩石剪切失稳的应力与应变准则

    作者:秦四清 泮晓华 刊期:2011年第07期

    本文建立了岩石体膨胀起点与峰值点之间应力与应变关系的解析表达式,分别给出了其剪切失稳应力与应变准则.考虑到地壳岩石缓慢加载作用使其均匀性指标的减小效应,本文也分别给出了简化的适用于脆性破坏预测的应力与应变准则.实例表明该应变准则可用于崩塌与强震等脆性破坏问题的预测分析.

  • 各向异性ATI介质剪切位错源地震矩张量

    作者:蔡晓刚 姚陈 陈晓非 刊期:2011年第07期

    考虑震源区为各向异性ATI介质情形下,给出了剪切位错源地震矩张量解析表达式并模拟了震源区各向异性对双力偶分量(DC)、补偿线性偶极子分量(CLVD)和各向同性分量(ISO)的影响.结果表明,即使剪切位错源仍能产生非双力偶各向同性分量,其导致沿着ATI介质对称轴方向体积变化;当断层面位于ATI介质对称平面或者震源区为各向同性介质时,剪切...

  • 利用噪声HVSR方法探测近地表结构的可能性和局限性——以保定地区为例

    作者:王伟君 陈棋福 齐诚 谭毅培 张项 周青云 刊期:2011年第07期

    近地表结构和构造探测是研究活动断层近地表特征和工程场地地震效应的关键环节.对于城市地区,丰富的噪声限制了常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应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利用噪声也可用来反演近地表结构.我们在河北保定地区,布设了一条由二百多个观测点组成的密集地震噪声剖面,探索利用噪声探测近地表结构的可能性.用噪声水平和垂直向谱比法(HVSR)...

  • 2008年汶川地震近断裂区域变形场的空间分布

    作者:白玉柱 徐锡伟 徐杰 周本刚 刊期:2011年第07期

    应用Yoshimitsu Okada及Steketee静态断裂位错模型及目前汶川地震研究成果,理论上反演龙门山近断裂区域在汶川地震中从震源深处至地表的变形(应变)场分布.通过矢量合成及坐标变换方法将Yoshimitsu Okada单一静态断裂位错模型应用于龙门山断裂带错裂研究中,重点研究汶川地震中因龙门山中央主断裂中、北段和山前断裂中段共同错动形成的应变场...

  • 汶川地震断层带结构及渗透率

    作者:陈建业 杨晓松 党嘉祥 何昌荣 周永胜 马胜利 刊期:2011年第07期

    对汶川地震断层带进行了跨断层的渗透率测量.结果显示汶川地震断层由低渗的核部(2.4×10^-19~3.8×lO^-16m^2)、高渗的破碎带(3.7×10^-16~3.0×l0^15m^2)以及含裂隙原岩(6.0×10^-18~4.3×10^-10m^2)组成(有效压力40MPa),其中新鲜断层泥具有最低的渗透率.断层泥和两侧原岩由于渗透率低,阻碍流体跨断层带流通,断层带内的流体活...

  • 汶川8.0级地震前水氡浓度的临界慢化现象研究

    作者:晏锐 蒋长胜 张浪平 刊期:2011年第07期

    近年来,临界慢化(Critical slowingdown)现象在揭示复杂动力系统是否趋于临界性灾变方面展示了重要潜力.本文基于临界慢化的概念,将其用于水氡浓度观测资料的处理.以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破裂段及附近地区水氡浓度观测点资料为例,分别计算了表征临界慢化现象的自相关系数和方差.结果表明,汶川8.0级地震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