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报

地球物理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杂志简介:《地球物理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4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074/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技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技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大气物理学·大地测量学、地球动力学·地震学、应用地球物理学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国际刊号:0001-5733
国内刊号:11-2074/P
全年订价:¥ 1600.00
创刊时间:1948
所属类别:科技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62
复合影响因子:1.73
总发文量:4633
总被引量:92998
H指数:97
引用半衰期:6.2434
立即指数:0.0071
期刊他引率:0.7509
平均引文率:29.6118
  • 地球弓激波及其与行星际激波相互作用

    作者:胡友秋; 孙旭东 刊期:2006年第02期

    给定地球轨道附近的行星际条件和地球弓激波的几何位形,本文分析向阳侧弓激波强度参数沿激波阵面的分布,以及行星际激波与弓激波的相互作用.对于弓激波阵面相对日地连线轴对称的情形,得到如下结论:(1)弓激波强度参数分布相对由行星际磁场和日地连线构成的基准面对称,各激波强度参数的最大值出现在基准面上.磁压比在垂直激波线一侧较大...

  • 利用ClusterⅡ数据分析等离子体片区磁结构运动特性

    作者:任志鹏; 路立; 雷建国; 李中元; 刘振兴; A.; Balogh; H.; Rème 刊期:2006年第02期

    利用Cluster Ⅱ 卫星上搭载的磁通门磁强计的观测数据,可以计算磁结构的运动速度.本文在GSM(Geocentric Solar Magnetospheric System,地心太阳磁层系)坐标系下处理了磁暴期间(2002年8月1日到2日)和磁场宁静期(2002年8月6日到7日)的等离子体片区的观测数据.通过分析磁结构速度的统计特性和频谱特性,得到以下结论:(1)磁结构运动速...

  • 磁层顶压缩事件的磁场分析

    作者:沈晓阳; 陈鸿飞 刊期:2006年第02期

    向日面磁层顶在平静太阳风条件下,处于10RE(RE为地球半径)左右.但在异常的太阳风条件下,即南向行星际磁场很强和(或)太阳风的动压很大时,会被压缩,甚至到达同步轨道附近.集中分析2001年4月11日的磁暴事件,研究当磁层顶发生强烈压缩以后。在地球空间和地面上产生的磁场影响.磁层顶位形选取Shue(1998)模型计算.当把计算结果与GOESl...

  • 电离层GPS掩星观测改正TEC反演方法

    作者:吴小成; 胡雄; 张训械; Jens; Wickert 刊期:2006年第02期

    电离层掩星观测中,当低轨卫星(LEO)轨道高度较低时,轨道以上的电离层电子总含量(TEC)对掩星反演的影响不能忽略.目前,一般采用指数函数等外推方法来处理该问题,对反演结果可能引起较大误差.为提高电离层掩星反演精度,本文研究利用LEO处于非掩星一侧GPS观测数据的改正TEC新反演方法.用三维射线追踪程序计算出电离层掩星观测模拟数据...

  • 应用地基GPS遥感倾斜路径方向大气水汽总量

    作者:毕研盟; 毛节泰; 刘晓阳; 符养; 李成才 刊期:2006年第02期

    应用地基GPS沿倾斜路径方向遥测大气水汽总量,是获得测站周围水汽三维空间分布信息(水汽层析)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地基GPS沿倾斜路径方向遥感大气水汽总量的原理和方法;首先用湿梯度、后处理残差联合计算接收机上空不同方位上大气水汽各向异性成分,在此基础上重构倾斜路径水汽总量.为验证GPS观测结果精度,用微波辐射计(WVR)与GPS一起进...

  • 风应力桥梁作用下热带太平洋和热带大西洋相互作用的数值试验

    作者:赵珊珊; 杨修群; 张强; 张艳 刊期:2006年第02期

    利用中等复杂程度热带大气和海洋模式研究了热带太平洋和大西洋SST通过风应力桥梁的相互作用.利用1958—1998年NCEP分析的海表面温度场(SST)强迫大气模式得到的表面风应力与NCEP分析的同期热通量共同驱动海洋模式,作为控制试验;和控制试验平行,但强迫大气模式的SST在某一海盆取为多年气候平均值的试验作为敏感性试验;比较控制试验与敏感...

  • 北极夏季冰面上近地层特征及热量收支问题

    作者:周明煜; 李诗明; 陈陟; 张占海; Xubin; Zeng 刊期:2006年第02期

    应用1999年8月19—24日我国第1次北极考察资料对北极夏季近地层气象要素梯度特征和冰面热量收支问题进行了讨论.北极夏季近地层相对于冰面的相对湿度很大,经常接近于饱和状态,冰温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冰面附近冰温梯度较大,白天很小.在冰温垂直分布中20cm冰层温度有时可出现极大值.冰面热量收支计算表明,夜间冰面辐射冷却损失热景主要...

  • 层结海洋中小振幅内行进波的演变和破碎

    作者:李丙瑞; 田纪伟; 范海梅; 刘志亮; 赵骞 刊期:2006年第02期

    采用高精度的拟谱方法,数值模拟了层结海洋中小振幅内行进波的演变和破碎过程.在演变过程中,导致内波破碎的PSI不稳定机制在共振相互作用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能量从初级波向低频、高波数运动缓慢传递并形成一次级波包,随即破碎发生.破碎后产生的层化湍流引起的强烈混合以及湍流间歇性可从总能量和涡度峰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看出.我们分析...

  • 区域闪电活动对地面相对湿度的响应

    作者:熊亚军; 郄秀书; 周筠珺; 袁铁; 张廷龙 刊期:2006年第02期

    全球闪电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温度和湿度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基本气象因素.本文利用美国全球水资源和气候中心提供的1995,2002年全球闪电资料和NCEP气象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区域闪电密度对地面相对湿度(Rн)的响应.发现在平均相对湿度,1Rн72%的经度带里闪电密度与尺。呈正相关.而在Rн73%的经度带里,闪电密度与尺。呈负相关;在Rн74...

  • 土壤含水量空间尺度分布非均匀对中尺度脉动量和通量的影响研究

    作者:姜金华; 胡非; 程雪玲 刊期:2006年第02期

    本文采用RAMS(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模式模拟研究了没有背景风的情况下,土壤湿度非均匀分布的长度尺度分别为40km逐渐减小到2km时,地表通量的分布和大气边界层的响应.运用二维傅里叶变换。分析了地表通量、中尺度脉动量和中尺度通量的二维幅度谱分布,初步探讨大尺度模式中非均匀地表条件下的边界层参数化问题.分析结果...

  • 降水条件下的典型干旱区陆面特征模拟验证

    作者:王胜; 张强; 卫国安 刊期:2006年第02期

    利用“我国西北干旱区陆一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在敦煌双墩子戈壁站取得的观测资料及最近的一些研究成果对陆面模式中反照率、相似性函数及地表粗糙度(动量粗糙度,标量粗糙度)3个方面的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改进,然后对一次典型降水过程的陆面特征及近地层的风、温、湿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式能对降水条件下的干旱区陆面特征进行较好...

  • 青藏高原地表温度的比较分析

    作者:江灏; 程国栋; 王可丽 刊期:2006年第02期

    利用青藏高原改则、甘孜、拉萨和那曲气象站的地面水银温度计观测的地面0cm温度和地面向上、大气向下长波辐射观测资料,计算和比较分析了地面水银表温度与地表辐射温度的差异.分析表明,由于地面水银温度计接触式测温方法的局限性,使得气象台站观测场地的地面水银表温度存在较大的误差:在裸露地表,夏季白天的正偏差可达4℃以上,夜间的负偏...

  • 用曲面Spline方法表示1900~1936年中国(部分地区)地磁场及其长期变化的分布

    作者:高金田; 安振昌; 顾左文; 韩炜; 詹志佳; 姚同起 刊期:2006年第02期

    根据1936.0年426个地磁测点和28个IGRF计算的地磁数据,计算地磁场和地磁异常场各个分量的曲面Spline模型,并绘制相应的地磁图和地磁异常图.依据我国部分地区的1909-1915,1915-1920,1920-1930,1930-1936年间地磁偏角长期变化图,1908-1917,1917-1922,1922-1936年间水平强度长期变化图和1908-1922,1922-1936年间垂直强度长期变化图,使用...

  • 应用LP165P模型分析月球重力场特征及其对绕月卫星轨道的影响

    作者:鄢建国; 平劲松; 李斐; 王威 刊期:2006年第02期

    通过现有的最新月球重力场模型LP165P和GLGM-2模型对月球重力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计算了相应重力场的阶方差,给出了两种模型在月球外部空间不同高度上的重力异常分布图,分析比较了截断至不同阶次的月球重力场模型在不同高度上所反映的月球重力场的特征和差异.此外,利用GSFC/NASA/USA的GEODYNⅡ轨道分析软件模拟计算了不同高度处卫星的轨...

  • 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现代岩石圈演化动力学模拟

    作者:郑勇; 傅容珊; 熊熊 刊期:2006年第02期

    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近20万年来青藏高原岩石圈形变演化过程,探讨了印度一欧亚大陆的碰撞对中国大陆岩石层形变和应力场的影响以及它们与强地震活动性的关系.结合现代GPS、地震和地质学观测的结果,对比分析了中国大陆在百万年、十万年和十年尺度上的形变和构造应力场的基本格局.研究表明:(1)印度一欧亚大陆的碰撞以及印度大陆的持续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