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环境学报

地球环境学报杂志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Earth Environment

杂志简介:《地球环境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1-1482/X,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环境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环境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论文、专论、研究论文、研究亮点等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国际刊号:1674-9901
国内刊号:61-1482/X
全年订价:¥ 480.00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环境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英语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5
复合影响因子:0.72
总发文量:707
总被引量:1890
H指数:15
引用半衰期:8.5
期刊他引率:0.9286
平均引文率:19.75
  • 17世纪日本2次重大台风事件的路径重建

    作者:小林雄河; 潘威 刊期:2014年第06期

    西北太平洋地区,特别是中日两国为台风灾害多发区,这些地区的台风路径变化会带来深刻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以前基本上不存在定量气象资料,只能靠历史文献重建台风事件。日本17世纪史料有限,利用史料的同时,还利用器测时期的台风记录推测了历史时期台风路径及其规模。本文重建了1650年9月11日和1674年9月15-17日影响日本的台风大致路径。通...

  • 1815-1869年影响浙北地区台风序列重建与路径分析

    作者:郑微微; 唐晶; 杨煜达 刊期:2014年第06期

    利用清代日记资料中的天气信息,参考现代定义,通过制定影响浙北地区台风的辨识标准,识别出了1815至1869年间影响浙北地区的60次台风。重建了影响浙北地区台风发生频次序列,发现1823-1835年和1848-1861年间频次偏高。根据台风影响下地面风向转变规律,利用日记中的风向记录判断出32次台风相对于浙北地区的行进路径,其中1835至1844年与1850至...

  • 黄土高原地区1766-1950年雨季开始时间及其对夏季风的响应

    作者:刘欢; 潘威 刊期:2014年第06期

    利用黄河中游陕县站和永定河下游卢沟桥站逐日平均水位记录,以首次涨水超过0.64m作为汛期建立的标志,在“侯”尺度下重建了黄河以及永定河汛期开始时间距平序列,黄河中游序列开始于1919年,永定河下游开始于1912年。研究时段内,黄河中游平均入汛时间在7月5-10日、永定河在7月16-20日。相比黄河中游,永定河入汛时间比较稳定,汛期开始时间...

  • 明清时期我国水、旱灾害时空演变特点的对比分析

    作者:张琨佳; 杨帅; 苏筠 刊期:2014年第06期

    研究历史时期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点,可以为自然灾害风险防范提供基础依据。论文基于《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中的水旱灾害记录,重建了明清时期的水灾和旱灾县次序列,并分别绘制了水旱灾害的空间分布地图。分析结果显示:明清时期(1368-1911年)共发生水灾28266县次、旱灾21992县次,水灾较旱灾频发,但旱灾较水灾易出现高发...

  • 过去千年西北季风边缘区干湿变化的重建及分析

    作者:杨煜达; 韩健夫; 成赛男 刊期:2014年第06期

    利用历史文献中的旱涝灾害记载,成功建立了西北季风边缘区AD1000-1949的逐年湿润指数,能比较好地指代这一区域的干湿变化情况。在过去千年中,西北季风边缘区有一次大的由干变湿的转折,发生在AD1550后。同时存在较明显的60-70a周期和110a左右的周期。通过与树轮重建的非季风区的干湿变化及与石笋重建的夏季风强弱变化相比较,发现季风边缘区...

  • 西汉至五代中国盛世及朝代更替的气候变化和农业丰歉背景

    作者:尹君; 罗玉洪; 方修琦; 苏筠 刊期:2014年第06期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研究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从粮食安全角度研究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朝代盛世及更替的影响,有助于从过程和机理的角度客观评价气候变化在朝代兴衰更替过程中的作用,从也可为深入认识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历史案例。本文首先界定了210BC-960AD(西汉至五代)期间中国社会的朝代更替及盛世时期,并以重建的...

  • 清代华北平原灾害赈粮调度数量的时空变化

    作者:黄欢; 萧凌波; 罗玉洪; 方修琦 刊期:2014年第06期

    历史时期政府主持的赈粮调度是水旱灾害背景下社会响应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相关研究可为当前及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及极端事件提供借鉴。以清代华北平原和政府赈粮调度为研究区和研究对象,根据《清实录》中的记载重建华北平原的赈粮数量序列,并结合水旱灾害对赈粮强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清赈粮调度在时间上存在显著的阶段性变化,可以分为空白期...

  • 中世纪暖期渤海沿岸内涝现象的出现及其成因的个案研究——以北京延芳淀为例

    作者:邵双龙; 潘威 刊期:2014年第06期

    本文主要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分析,重建延芳淀地区辽代之前、辽代、辽代以后的水环境变迁情况。即:辽代之前,该地区处于漯水和潞水两条河流下游漫流区,是一个典型的河网沼泽平原;辽代,出现积水现象,形成湖泊;辽之后,渐渐地由成片湖泊解体为几个较小的湖泊,最后被开垦为农田。其中,辽代是延芳淀水域面积最大的时期,重点重建这...

  • 从小圩到园田:近百年来上海地区河网密度变化

    作者:闫芳芳; 满志敏; 潘威 刊期:2014年第06期

    基于GIS技术复原历史河流面貌,并构建格网体系管理历史区域水系信息,在目前的历史地理学界中尚使用较少,制约了对三角洲河网复杂形态的深入研究。本文以今上海地区为研究范围,提取本区域1918年和1978年两个时间断面上河网信息,建立湖荡面积、河网密度、河流长度等指标。比对两个时间断面上的河网密度指标发现,1918-1978年河网密化的原因是...

  • 历史文献在我国最近2000年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谭亮成; 马乐; 毛瑞雪; 蔡演军 刊期:2014年第06期

    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其中记录下了丰富的气候变化信息,这是重建历史时期气候、环境变化的宝贵资料。本文系统回顾了我国历史气候学的发展过程,梳理了历史文献在重建最近2000年降雨、温度、台风和沙尘暴活动等中取得的成果。文章最后对历史气候学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 前言

    刊期:2014年第06期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若想预知未来的气候环境状况,必先了解气候环境变化的历史,以进一步探究其规律。我国现代气象观测记录的时间非常短,大部分气象站是建国以后建立的,难以满足年代际尺度气候变化研究的需要。因此,从其他地质、生物、历史记录如冰芯、石笋、湖泊纹层、珊瑚、树木年轮和历史文献等获取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信息成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