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

东南传播杂志 省级期刊

Southeast Communication

杂志简介:《东南传播》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5-1274/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策划_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建党一百周年影视研究、乡村文化传播、媒介融合前沿和理论、跨文化传播、产业研究、传媒与社会、受众研...

主管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主办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国际刊号:1672-9579
国内刊号:35-1274/J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2004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福建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93
复合影响因子:0.33
总发文量:7628
总被引量:14050
H指数:31
引用半衰期:4.3527
立即指数:0.0504
期刊他引率:0.9623
平均引文率:6.7969
  • 中国传播媒介的绿水青山——中国传媒经济理论研究四十年之九

    作者:周鸿铎 刊期:2019年第05期

    传媒绿水青山是什么?2005年8月15日,首次提出"绿水青山"概念,2013年再次强调了这个概念.从此以后,这个概念就被应用到了经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中国的传媒绿水青山概念也就是2013年以后在阐述传媒生态、传媒二重性理论以及传播媒介生命体时借用的一个形象化的概念.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共区分为生命的"产生"、生命的"存长"和生命的"消存"三...

  • 话语分析在国内新闻传播学领域的运用(2004-2018)——基于八本CSSCI新闻传播学类期刊的视角

    作者:魏曦英 刊期:2019年第05期

    本文基于2004-2018年CSSCI数据库八本新闻传媒类期刊的相关论文,以点带面,从媒介类型、研究题材、借用理论、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描述话语分析在国内新闻传播领域运用的概况.并在此基础上,探求话语分析对国内新闻传播领域学术研究的促进和提升,并对传媒话语分析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 解读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舆论——由"李杜之争"谈起

    作者:买钰莹 刊期:2019年第05期

    1922年美国著名的新闻评论家李普曼发表的《公众舆论》一书在美国学术界引起的巨大反响.书中李普曼强烈抨击了传统参与式民主的弊端,认为公共舆论含有非理性因素,而日益发展的大众传播的再现化手段更是不利于公众把握社会议题,公众直接参与公共事务只能带来社会的混乱.作为美国传统参与式民主的积极倡导者,杜威则为参与式民主正名,指出大众传播...

  • 碎片化阅读对人的生存的影响——从报纸用户到手机用户的阅读行为的考察

    作者:王锦刚; 刘丽晓 刊期:2019年第05期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碎片化阅读已经从报纸用户扩大到手机用户.所谓碎片化阅读,是指通过报纸、手机等媒体,人们在业余时间对业余内容进行没有明确目的的浅易阅读行为.报纸碎片化阅读是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形成的,具有阅读的业余性、媒体的商业性和信息的保密性等特点.数字化时代以来,碎片化阅读扩大到手机用户,其业余性特点...

  • 第三种力量:技术在整合营销传播发展中的动力分析与审视

    作者:赵恒煜 刊期:2019年第05期

    技术作为继创意、媒体之后驱动广告与整合营销行业的第三种核心力量,正在更广的领域、更多的应用、更深层次的介入整合营销传播,为整合营销传播业的未来发展带来广阔的前景和无限的遐想.本研究以媒介技术分析为立足点,探讨技术作为整合营销传播发展核心力量的动力机制,尝试总结概括新媒体技术在整合营销传播发展中所存在的若干进本矛盾,探索技术...

  • 亲属称谓泛化的语言实践和意义解码——以"爸爸"为例

    作者:陈亚威 刊期:2019年第05期

    亲属称谓泛化作为一种交往策略长期存在于中国社会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语言的不断更新,"爸爸"的泛化已然成为一个传播学和语言学事实."爸爸"泛化的语言实践包含了当代青年对商业社会文化逻辑的认同、对现实生存状况的无奈控诉以及青年群体内部微观的权力操演.剖开"爸爸"这一文化符号,能寻觅到中国父权文化逻辑的肌理,也能窥探到青年共享的...

  • 历史中的"后真相"借鉴——从媒体反思走向受众反思

    作者:庞云黠 刊期:2019年第05期

    作为新生概念的"后真相",其实在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与其内涵相似的概念,即一二战期间的西方的宣传概念.两者都强调先入为主的非理性认知习惯,强调情感和感觉处于意见形成过程中的首位.战时西方的宣传概念在战后丧失了话语合法性,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后真相"是否也会如此?本研究认为两个概念所处的时代不同,造成了两者传播主体的差异,战时宣传主体...

  • 刍议传统广播电台开发移动客户端的转型发展之路——基于地市级与省级电台客户端比较研究

    作者:梁唐辉 刊期:2019年第05期

    笔者选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市级电台客户端和五个省级电台客户端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出地市级电台客户端打造"智慧城市"、尝试"UGC(用户生产内容)"模式、构建社区圈层等特点,而省级电台客户端则更侧重于深耕内容.通过对比各自的优势和缺陷,地市级与广播电台客户端可以互相借鉴彼此发展经验,聚集传统广播电台深化媒介融合发展的合力.

  • 增强"四力",让广播连线报道更出彩

    作者:肖燕 刊期:2019年第05期

    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集中反映了与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宣传思想战线队伍提出的高标准和严要求[1].本文通过探讨广播连线报道的特点及如何才能做好广播连线报道的角度,阐述广播新闻者要不断学习贯彻增强"四力"的要求...

  • 微信对农村文化的重组与再造——论微信与二十一世纪以来乡村文化的生成

    作者:牛国义 刊期:2019年第05期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1]自微信推出以来,用户量在不断增加,据腾讯《2017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4%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8.89亿;报告还显示,50%的用户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长达到了90分钟.而这庞大的用户群体,不只包括城...

  • 闽台乡村文化传播策略及发展路径的研究现状、思路及方法

    作者:帅志强; 蔡尚伟 刊期:2019年第05期

    系统梳理海峡两岸乡村文化建设比较,重点比较有关两岸及闽台乡村文化传播、发展、利用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发现基于美丽乡村建设比较视角的相关研究阙如,结合闽台乡村文化传播策略和发展路径的应用对策比较研究匮乏.阐述闽台乡村文化传播策略的比较研究思路,主要包括福建美丽乡村建设与台湾乡村社区营造乡村文化建设的异同点,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

  • 叙事学理论框架下的桌面电影表达——以《网络谜踪》为例

    作者:柴莞庚 刊期:2019年第05期

    桌面电影的兴起无疑是数字技术革命的产物,而其新颖的叙事模式更是打开了新的叙事格局.传统的电影叙事强调内容大于形式,而这种新的叙事方式却发出了相反的声音:形式大于内容.因此,探讨桌面电影的叙事方式就显得无比重要.本文将论点建立在叙事学理论框架下,试以2018年最受好评的桌面电影《网络谜踪》为例,旨在从电影叙事学中的叙述者、视觉聚焦...

  • 新世纪以来华莱坞女性电影中的阶层书写

    作者:彭思佳 刊期:2019年第05期

    本研究梳理了新世纪华莱坞女性电影的阶层书写,其中分别通过城乡差异、职场竞争以及婚姻再现了女性的阶层流动.笔者进一步分析了女性阶层上升的叙事模式与人物特征,认为华莱坞女性电影建构了理想的女性阶层上升模式,这基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推进,其叙事模式与电影生产受到社会文化语境的深刻影响.

  • 诗意的"假象":作者论视角下的李沧东影像序列解读

    作者:代玉菲 刊期:2019年第05期

    脱胎于社会题材,借助于影像与媒介的传播,韩国导演李沧东一贯善用高度诗化、意象层叠的电影语言表达现实的冷峻与暴烈.本文以作者论为观照视野,从李沧东影像作品序列的个人标识、深层结构和呈现方式角度切入,系统探讨了其作品的传播内核与意义.影像主体上,"失意人物"贯穿其作品序列,成为李沧东导演的个人标识;影像内核上,存在与阶级的变奏形成其...

  • 一切景语皆情语——论贾樟柯电影中的空间呈现

    作者:吴岸杨 刊期:2019年第05期

    在贾樟柯的电影里,背景里的空间和前景里的其他主体同样重要,甚至空间本身就是主体.空间不仅是实在的,更是隐喻性质的;不仅包含叙事功能,更具有表意作用.破旧残败的居住环境,奋斗打拼的工作场所,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渴望离开的故土家园,这些都可以作为理解贾樟柯电影人文情感和现实关怀的重要参照.细致开展相关探讨,既是对贾樟柯作者研究的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