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

东南传播杂志 省级期刊

Southeast Communication

杂志简介:《东南传播》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5-1274/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策划_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建党一百周年影视研究、乡村文化传播、媒介融合前沿和理论、跨文化传播、产业研究、传媒与社会、受众研...

主管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主办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国际刊号:1672-9579
国内刊号:35-1274/J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2004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福建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93
复合影响因子:0.33
总发文量:7628
总被引量:14050
H指数:31
引用半衰期:4.3527
立即指数:0.0504
期刊他引率:0.9623
平均引文率:6.7969
  • 寻找媒体融合发展的突破口

    作者:谢宗贵; 钟金华; 张梅; 庄亚界 刊期:2017年第12期

    面对互联网的深度冲击,绝大多数传统媒体用户流失,影响力和赢利能力等下降严重。对此,本文认为,传统媒体必须依据各自特点、立足融合发展,才能成功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其关键路径在于科学的顶层设计,方向明晰后,则在内容生产、传播手段、人才培养、赢利模式等方面发力,全面整合多种资源,构建闭环生态,媒体融合发展方可有效推进。

  • 大数据广播的车载端收听趋势判断

    作者:张向荣 刊期:2017年第12期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广播生存空间被压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传统广播要想生存和发展,拥抱新媒体转变为拥有传播节点各项大数据的"大数据广播"是必由之路,是大势所趋,而转变的路径需要传统广播人去尝试和探索。

  • 传统媒体的媒体融合发展案例分析——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频道为例

    作者:杨鹏 刊期:2017年第12期

    福建作为一个沿海的省份,台风多发,每年都会有较多的台风登陆,大风大雨影响了福建人民的工作与生活,大家众志成城,防抗台风。作为福建唯一的省级专业新闻频道——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新闻频道,在台风登陆的前前后后,打破常规,长时间不间断地利用各种传输设备、各种新兴媒体模式,对台风的路径以及福建省内各地市防抗台风的实时情况进行特别直...

  • 人民网“一带一路”报道的特点与优化策略

    作者:程枝文; 李雅真 刊期:2017年第12期

    从2015年3月被正式提出至今,"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作为国内重点新闻网站的排头兵和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综合性网络媒体之一,人民网对"一带一路"的报道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采用内容分析,对人民网"一带一路"的相关报道进行研究,总结其报道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人民网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进而优化"一带一路"相...

  • 媒体融合 探索发展——浅谈平潭传媒融媒体中心建设之路

    作者:黄女梅 刊期:2017年第12期

    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是媒体革新图存、赢得未来的必由之路。平潭传媒中心借电视台高清改造之机,利用中心下辖平潭时报、平潭广播电视台两家媒介单位的优势,大胆创新,打造融媒体中心。为媒体转型铺路,为实验区对内、对外宣传添砖加瓦,更为岚台两岸媒体合作交流提供前沿的技术服务。本文以平潭传媒中心融媒体项目建设为基础,对报纸、电视、广播及...

  • 全新思维视域下的数据新闻设计

    作者:杨竞雯 刊期:2017年第12期

    关于数据新闻设计的研究,常见于传播学或信息设计学领域。本文试图从未来学的视角切入,用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的全新思维理论来分析数据新闻设计,探索二者的契合映照之处,并以国内外近两年的典型数据新闻作品进行佐证,为数据新闻设计提供一种新颖的思维框架与创新路径。

  • 提高文化品位 深化闽台文化交流——评汪毅夫《中国文化与闽台社会》

    作者:洪霆 刊期:2017年第12期

    著名学者汪毅夫,长期以来致力于闽台社会与历史文化的研究,先后出版了多部关于闽台文化研究的论著,《中国文化与闽台社会》一书,更是他多年来智慧的结晶。

  • 历史纪录片如何参与历史的书写——以纪录片《台湾1945》创作为例

    作者:郭江山 刊期:2017年第12期

    台湾光复史是两岸关系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纪录片《台湾1945》试图突破史学研究局限,打造"海峡两岸第一部全面反映台湾光复的影像志"。在恪守真实性的前提下,该片秉承"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的学术品格,通过历史资料、见证人口述、情景再现等表现方式,以实现"重返历史现场,抢救国家记忆"的创作意图。在创作过程中,该片挖掘到大量新鲜的材料...

  • 华莱坞:唤醒传统文化基因中的中华记忆

    作者:沈珺 刊期:2017年第12期

    "华莱坞电影"的概念自邵培仁教授于2013年提出以来,在电影研究学术界引起热议,其中也不乏质疑之声。本文提出"东方好莱坞""中莱坞"等概念的媒介尺度都不足以涵盖中华电影文化博大精深的观点,通过分析林立于世界的宝莱坞、尼莱坞等其他莱坞的前缀词蕴藏的文化内涵,进而反思华莱坞词缀"华"所暗含的深厚底蕴,并指出华莱坞所指代的中华文化...

  • 从羡艳憧憬到五味杂陈——论新时期城市电影的现代性体验

    作者:周岩 刊期:2017年第12期

    新时期城市电影从改革题材电影起步,展现出对现代社会的羡艳与憧憬,想象着现代化中国的繁荣与美好。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城市体验愈发深刻,以张泽鸣、孙周和黄建新等为代表所创作的电影更多地展现出对现代城市的反思,即面对社会转型反应出的五味杂陈的不适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共同构成了转型中国的现代性体验,记录了国人感受中的社会转...

  • 从《羞羞的铁拳》看话剧IP电影的火热票房现象

    作者:吴琼 刊期:2017年第12期

    纵观2017年国庆档期的多部影片,有成龙主演的中英合拍动作片《英伦对决》、有王晶导演的犯罪动作片《追龙》、有李晨首次执导的空战剧情片《空天猎》、有大鹏导演的喜剧片《缝纫机乐队》。在这些影片中,由开心麻花出品的《羞羞的铁拳》在上映首周突破10亿票房,最终以14亿票房成为了2017年国庆档的票房冠军,这是继《夏洛特烦恼》和《驴得水》之后...

  • 审视组织传播中的媒介丰裕度理论——兼议媒介分析中的技术主义

    作者:龚炜 刊期:2017年第12期

    媒介丰裕度理论倡导者试图主要给组织管理者提供一种选择媒介的模式,即根据传播信息歧义程度的高低等因素,合理选择高、低丰裕度媒介。但在组织传播实际中,我们发现这种现成的媒介选择模型实际上很难依赖。究其理论本质,是将媒介与其信息内涵、社会意图分离开来,它与"媒介偏倚理论""冷热媒介理论"一样,都是试图从媒介技术特性出发、进而找到...

  • 镜像狂欢与伪社会关系——从“鹿关恋”事件看“粉丝”文化的新媒体呈现

    作者:孙慧英; 陈光秀 刊期:2017年第12期

    "粉丝"古已有之,但是"粉丝"文化的构建却因为新媒体的出现而呈现不同的特点。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微博的匿名性,信息传播海量,非线性传播等特征影响着"粉丝"文化;从社会文化层面上来说,参与式文化的兴起促使传统的"粉丝"从信息接收者到信息传播者甚至生产者的角色转变。微博上的"粉丝"之所以狂热和微博虚拟镜像狂欢营造出的"伪社会关系...

  • 想象、展演及文化资本的置换——媒介地域朝觐景观解析

    作者:袁爱清; 孙强 刊期:2017年第12期

    原初的朝觐行为在现代语境下逐渐祛魅化,媒介地域朝觐作为媒介景观社会外化的表现形式。其地域文化属性的构建源自历时性的先验认知以及媒介建构的主体,这种共生机制从而造就媒介空间与物体实体的邂逅,是脱嵌的个体自我再镶嵌于社会结构中程序化过程。媒介朝觐行为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场景呈现的权力梯度、程序化生态、强化边缘节点以及实现文化符...

  • “心传天下”致“大同”:华夏传播学的终极指向——评述《华夏文明与传播学本土化研究》

    作者:田素美 刊期:2017年第12期

    华夏传播研究历经40年,建构华夏传播研究理论体系,构建中国国际传播的话语权势在必行。《华夏文明与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理论建构以"心传天下"为理论特质,以"大同""和谐"为华夏传播的终极指向,华夏五千年文化盛宴已经并将继续展示出中国人的传播智慧,充溢着人性的光辉。该书在华夏文明传播研究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个人生存发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