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地质学报 渝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硅质岩结构特征与成因机理 【正文】

渝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硅质岩结构特征与成因机理

作者:马文辛; 刘树根; 黄文明; 陈翠华; 张长俊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610059; 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成都610051
显微结构   硅质岩   同位素   成因机理   渝东地区  

摘要:通过地表剖面测制,主要应用常规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详细刻画了渝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硅质岩显微结构特征,分析了硅质岩的硅、氧同位素特征,探讨了硅质岩的成因机理。结果表明:灯影组硅质岩主要由隐晶石英、玉髓、微晶石英及巨晶石英结构元素组成;具有隐晶、微晶和镶嵌3种结构类型。硅质岩中可见有残存的白云石晶体,代表热水沸腾的针状孔较发育;硅质岩和晶洞石英单矿物的伊。Si值变化范围在-0.6‰~0.8‰,属于热水来源的硅质岩中的δ-30 Si值范围,δ-30值为15‰~23.5‰,利用氧同位素计算得出,研究区硅质岩的形成温度主要分布在70~110℃;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揭示研究区硅质岩为热水成因,但也受到构造地理位置和海水的影响;硅质岩为热水与海水、沉积与成岩共同作用的产物,形成时间主要在晚震旦世灯影期早寒武世牛蹄塘期。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