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电化教育研究 “人”与“非人”——智慧课堂中人的主体性考察 【正文】

“人”与“非人”——智慧课堂中人的主体性考察

作者:张务农; 贾保先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河南开封475004; 聊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山东聊城252000
人文主义   后人类主义   智慧课堂   教学主体   人工智能  

摘要:人文主义的“人”具有纯洁性、自然性、永恒性的内涵,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具有天然的批判性;后人类主义的“人”则主张排出“人”的概念,纳入“非人”,体现为对技术的积极接纳态度。研究从“人”和“非人”的双重视角考察了智慧课堂中“人”的主体性问题,研究发现:(1)从“非人”视角看,智慧课堂中的教学主体从永恒的主体转化为流动的主体,从纯洁的主体转化为混合的主体,从自然的主体转化为增强的主体;但从“人”的视角看,人的主体性也面临着“主体虚无”“非人主体”“主体弱化”的风险;(2)“非人”打开了“人”的空间,这种对“人”的解构正是智慧课堂人性论建构的历史的、逻辑的起点;(3)在构建新的教学主体时,可以打开“人”的概念,接纳更多的“非人”,但对“人”的弱化并没有获得伦理上的支持。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