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艺术

东方艺术杂志 省级期刊

Oriental Art

杂志简介:《东方艺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206/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关注、东方鉴评、随笔、红楼梦研究、第十五届河南省戏剧大赛征集论文选登、思考与研究、书评、剧本园地

主管单位: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主办单位: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5-9733
国内刊号:41-1206/J
全年订价:¥ 1502.4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
复合影响因子:0.07
总发文量:7951
总被引量:1237
H指数:9
期刊他引率:1
  • 与新中国同行——河南“省话”70年

    作者:李利宏 刊期:2019年第04期

    河南话剧,有与中国话剧同步的百年历史。河南省话剧院(简称'省话'),现改为河南省话剧艺术中心,之前为河南省话剧团,再之前是河南省文工团,有与新中国同行的70年奋斗历程和辉煌时刻。中国话剧,以1907年李叔同、欧阳予倩等先贤用'春柳社'的名义排演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为标志,至今在中国落地生根已是112年。

  • 哈,好一个漂亮的老太太

    作者:武丹丹 刊期:2019年第04期

    20年前,见到徐棻老师的时候,她66岁,那样的年纪,无论如何都是个老太太了。但是,她可不是一般的老太太,任谁提到她,都要特别强调一下,可真是个漂亮的老太太。时至今日,我已经忘记了当时是在什么场合见到她的了,但后来的二十年里,每次见她,仿佛她都还是第一次的印象——因为无论什么时候见到她,你总是忍不住会感叹一下她的少女心。

  • “骄傲”的击碎和重建——观电影《银河补习班》

    作者:韩浩月 刊期:2019年第04期

    《银河补习班》是邓超与俞白眉主导创作的一部电影,与这对搭档此前的作品相比,喜剧风格已经退居其后,用父子温情与励志元素来探讨严肃话题,成为《银河补习班》的表面诉求。首当其冲,《银河补习班》目标清晰地批判现有教育体制的一些弊端,比如围绕'应试教育'产生的'唯分数论''差生歧视''军事化管理''过度补习'等,都被影片态度鲜明地批判了。

  • 武汉看戏

    作者:孟丛笑 刊期:2019年第04期

    喜闻武汉重新打造戏码头,邀请全国八方各地的好戏去,群英荟萃,弦管妙音。真大好的美事,有吃有看,爱戏的嗨了。一年中最最热的天,暑天中的伏天,老少三代,到中国最最热的火炉城武汉看戏,看极冷又极热的梨园戏。这是怎样一个'热'爱.说梨园戏冷,是许许多多的人压根不知道她;说她热,是她的一大批拥趸者如小时候爱玩的磁铁碎屑追随磁铁般,对这个全国仅...

  • 描摹人性,还是塑造完人?——观新编越剧《苏秦》

    作者:黄蓓蓓 刊期:2019年第04期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谋略家,据《战国策》《史记》等史书记载,他少时失意,历经坎坷,后游说六国合纵抗秦,多年辗转于各国政局之间,其人物形象极其复杂。宋元以来,苏秦题材敷衍成戏曲故事,受民间话语改编,形成以读书人的命运为故事核心,围绕家庭矛盾展开叙述的故事框架,流传于戏曲舞台上。

  • 打破·揭示·隐喻——秦腔《马前泼水》的艺术创作路径

    作者:胡媛 刊期:2019年第04期

    由陕西戏曲研究院青年实验团移植改编的经典剧目秦腔《马前泼水》,是参加今年在广西举办的第29届中国梅花奖进入终评的17台戏剧中的4台'男梅'之一。秦腔《马前泼水》从新编晋剧《烂柯山下》、新编川剧《马前泼水》移植而来,采用的是著名编剧徐棻的剧本。为了配合秦腔的唱腔特色,对原剧本的一些唱词稍作改动;作曲家罗新昌对音乐唱腔进行了重新设...

  • 永远走在回家的路上——浅评话剧《宝岛一村》

    作者:朱明月 刊期:2019年第04期

    2019年8月3日,夏日缠绵的热流悄无声息地蔓延在喧嚣的郑州。晚上,我和喜爱话剧的朋友一起,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观看了赖声川、王伟忠导演的话剧作品《宝岛一村》,深为剧中的情节、情感、情景所触动、感染。如果说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中充满了无常与因果,那么《宝岛一村》中便是无常与顺应。此部戏共220分钟,演至近午夜时分。

  • 莆仙戏《踏伞行》:从传统中走来

    作者:智联忠 刊期:2019年第04期

    福建省莆仙戏剧院创作排演的莆仙戏《踏伞行》,从挖掘、继承莆仙戏优秀传统入手,通过早有订亲但未曾谋面的刑部主事之子陈时中和将门小姐王慧兰在战乱中偶然相遇,风雨中结伴同行,互怀好意、猜测试探、谎言示爱、尴尬悔恨、原谅和好,演绎了一出古代青年男女唯美的爱情故事。剧目故事情节新颖,结构紧凑巧妙,表演古朴细腻,又有着独特的时代意义和思...

  • 《中原花鼓戏》序

    作者:周华斌 刊期:2019年第04期

    鼓是戏曲不可或缺的常备乐器和舞蹈道具。'鼓'与'舞'以有序的节奏和动作激荡人心,被连用为动词,谓之'鼓舞'。在戏曲领域,'鼓'是重要元素,此外还有其他元素,如'腔调'(唱腔)。戏曲通常以'声腔''地域'作为划分剧种的界定,其实相关名称未必都能'名副其实'。'花鼓戏'便是民间约定俗成的称呼,通用于各地的方言声腔。

  • 中国画转型的悖论及可能

    作者:杨琼 刊期:2019年第04期

    画者,岂独艺之云乎?——宋·邓椿任何形式的绘画都离不开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作为主体的艺术家——人;二是作为客体的对象——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包括想象的、幻想的,等等);三是作为绘画所使用的工具——中国画以笔、墨、纸(绢)、水等为主,西洋画以笔、颜料、画布等为主。

  • 红旗渠-物化的精神长廊——读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红旗渠》

    作者:党华 刊期:2019年第04期

    吃饱穿暖以后,人们需要关注'精神'。诞生于中原这片土地的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和焦裕禄精神已被称为构成河南精神、实现中原崛起的三大支柱。'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它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十六字,是在修建红旗渠的特殊历程中点滴积累形成的。

  • 谁是《红楼梦》中背负最凶险谶语的人

    作者:王荧荧 刊期:2019年第04期

    谶语,在文学作品里,指的是一种文字,预告命运或结局。凶谶,顾名思义,是关于凶险遭际的预言。在《红楼梦》中,背负最凶险谶语的人,到底是谁呢?答案是贾迎春。对于迎春,感兴趣的读者历来不多。原因无外乎是,迎春平庸,闪光点少,不吸引人。而且,曹公写这个人物,似乎略显扁平化,让人一眼能看透,不像黛玉、宝钗等,有说不完的话题。

  • 身体与生命的对话——从《春之祭》《满月》试析皮娜·鲍什的舞蹈创作理念

    作者:孟云; 王安宇 刊期:2019年第04期

    皮娜·鲍什有'德国现代舞第一夫人'的美誉,她的舞蹈作品以身体的力量抒写生命的激情,以酣畅淋漓的舞蹈语言揭露人性的真实,把她'对人、对所处的这个世界的悲伤和荒诞感'[1]深藏在舞台中,凭着对现实生活的关照,在舞台上找到了释放灵魂的独有方式。在德国舞蹈史甚至世界舞蹈艺术史上,为关于身体艺术的革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他站在学术的高度解读了张宝英

    作者:蒋见朝 刊期:2019年第04期

    由安阳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国家二级编剧杨奇所著的《新崔派艺术论》,日前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研究豫剧崔派艺术的最新成果。豫剧大师崔兰田创立的崔派艺术,是独树一帜的豫剧艺术流派,也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珍品。继崔兰田之后,张宝英毅然扛起了传承弘扬崔派艺术的大旗,其斐然成就和卓越贡献已是众所公认。

  • 一部填补豫剧音乐理论空白之作——评《豫剧作曲法》

    作者:张纯 刊期:2019年第04期

    恭读《豫剧作曲法》一书,获益良多,受益匪浅。首先感动我的是作者张泽伦先生和左奇伟女士勇于探索、敢于突破的治学精神。众所周知,戏曲音乐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之大成,可谓是一部底蕴丰厚、内容浩瀚、技法独特的民族音乐大典。但是,非常遗憾,其理论水平迄今未能达到艺术实践的高度,使戏曲音乐走了很多不必要的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