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艺术

东方艺术杂志 省级期刊

Oriental Art

杂志简介:《东方艺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206/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关注、东方鉴评、随笔、红楼梦研究、第十五届河南省戏剧大赛征集论文选登、思考与研究、书评、剧本园地

主管单位: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主办单位: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5-9733
国内刊号:41-1206/J
全年订价:¥ 1502.4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
复合影响因子:0.07
总发文量:7951
总被引量:1237
H指数:9
期刊他引率:1
  • 一场关于未来的艺术探索

    作者:高鹏 刊期:2015年第23期

    2015年8月17日,一篇题为"Pioneer of China:Future Gallery of Beijing Today Art Museum中国艺术的先锋实践者:今日美术馆·未来馆"的新闻在北美传播,短短24小时,包括路透社在内的226家媒体落地发稿,今日美术馆-未来馆的宣传海报领先于国内登录纽约时代广场,新闻在之后不断传播,截止到次日凌晨12:00,共有756000条关于今日美术馆未来馆的英...

  • 张宝全 立足“未来馆”,期待“今日”的2016

    作者:郝科 刊期:2015年第23期

    东方艺术·大家:您觉得2015年今日美术馆与之前相比有什么变化吗?张宝全:我觉得今日美术馆在高鹏接任馆长后,真的成长得很快。从去年的"温度"主线到今年的"未来馆",今日美术馆也完成了从人文主题向全新艺术概念探索的定位转型,当然这种转型只是今日美术馆在发展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并不是某种定型的模式。在高鹏跟我交流的过程中,我...

  • 高鹏 未来馆是一个多维度的创新概念

    作者:郝科 刊期:2015年第23期

    单一路径的"未来"并不是真正的"未来",正因为有太多不可预知的可能性蕴含其间,"未来"才会在可视的时间之外,显现出自身不可触摸的独特魅力来。而在今天,因网络对日常生活的全面渗透,人们也会习惯性地将诸多数字化的虚拟现实,看作是代表着未来方向的唯一愿景。在高鹏看来,"未来馆"虽然离不开"互联网"、"数字化"和"移动终端"等必要...

  • 今日美术馆·未来馆 新的艺术黑洞

    作者:郝科 刊期:2015年第23期

    今日美术馆·未来馆开馆展:想象的未来主办:今日美术馆首席赞助商:长安福特新蒙迪欧技术伙伴:ThinkPad支持单位:北京大业三维科技(3D打印)发起人:高鹏、王晖、隋建国学术主持:黄笃策展人:苏磊艺术家:隋建国、缪晓春、Suzanne Anker、张小涛、周文斗、胡任乂、叶甫纳、徐文恺、林科、陈天灼、田晓磊、黄莺展览时间:2015/08/27-2015/09...

  • 黄笃:“想象的未来”之四部曲

    作者:郝科 刊期:2015年第23期

    作为"今日未来馆"的学术主持,黄笃更关注美术馆的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二者之间的共生关系,在他看来艺术中理想化的"乌托邦"幻境也是多重属性的空间与不同个体间生发出的、丰富的互动关系。本次"想象的未来"共分为"日常与异常"、"变化中的个体"、"历史建构未来"和"乌托邦的未来"四个主题单元,它们以跳跃的时间轴线(历史、现在和未...

  • 互联网精神下的虚拟馆长

    作者:王宗亮 刊期:2015年第23期

    开放、平等、协作、分享……当你随意在搜索引擎敲下"何为互联网精神"这样的问题,可能这是四个出现频率最高、最为总结的词语。当世界开始进入后互联网时代,已经没有多少事物能够跳出这样的范畴;但美术馆呢?相信在不少人的经验里,很多美术馆似乎成了上述词组覆盖的盲区,与整个时代显得格格不入。对于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来说,他的工作经历就让...

  • 隋建国 以未来的形态发挥自我的想象力

    作者:郝科; 隋建国 刊期:2015年第23期

    早在2009年,隋建国就开始使用管道系统来改造今日美术馆实体空间的展览实践,而"打破展馆墙壁进入公共空间"也是他构想中今日未来馆的理想状态。虽然最初的实体空间改造方案并未如愿实施,但以虚拟空间来代替实体空间的概念,也在与其他发起者的思维碰撞中逐步成熟起来。通过将不同的展览植入进数字媒体和无线网络的世界中,美术馆的空间也在云端...

  • 王晖 未来就是包罗和万象

    作者:曲海波; 王晖 刊期:2015年第23期

    王晖,今日未来馆发起人之一,同时也是今日美术馆的规划者。其对于设计,建筑,城市规划的无缝跨行经验,也许是他对时代出口敏感把控的前提。此次未来馆的落成,也是一场王晖"蓄谋已久"的爆发——对于今日美术馆的熟稔,与对空间无疆化的憧憬,完美碰撞出一个无障碍的,无限的,终极的未来馆。在编者看来,无论是作为艺术家还是参观者——或是那些希望...

  • 苏磊 “第三方”的未来解决方案

    作者:张瑜洋; 苏磊 刊期:2015年第23期

    作为"想象的未来"展览的策展人,苏磊眼中的未来馆,是一个在全球网络化生态环境中的互动文化概念,它借助云技术将不同的关系(本土的区域特色、社会、城市、个体等),融合进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空间之中,却并未将未来局限在"互联网"的技术性概念里。苏磊认为,"虚拟"与"现实"的对立只是一种旧有的二元关系。而由互联网和资本的互动所引发出的...

  • 缪晓春 未来存在于过去之中

    作者:王守娟 刊期:2015年第23期

    有这样一批艺术家,不管在面对用于制造图像和声音的新技术手段时,还是在与艺术悲观主义的未来世界观狭路相逢时,他们都没有感到惊慌失措,而缪晓春就是其一。从十年前,缪晓春就开始接受挑战,将数字造就的零维空间作为一种通向某种全新经验的必由之路,制造出气势宏伟的现实或者超现实的虚拟景象,而灵感却来源于过去的传统经典绘画。关于未来,缪晓...

  • 苏珊·安克 生物艺术的未来,新旧媒介的交融

    作者:张宗希 刊期:2015年第23期

    作为美国著名生物艺术家、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VA(School of Vosual Arts)纯艺术系(Fine Art)主任和系下生物实验室(Bio Art Labat.AVA)的总监,苏珊·安克的工作跨越视觉艺术和生物科学的交叉区域。

  • 张小涛 未来馆是一个开放的实验室

    作者:张瑜洋 刊期:2015年第23期

    未来,这个莫衷一是的概念,在每个人的思维里或许都被赋予了不同的外衣。熟悉张小涛的人或许都会明白,作为一位新媒体艺术家,数字化也是其最擅长的语言方式。此次展览的作品《三千世界》依然延续了艺术家的个人语言,并将其关注的焦点放在微观与宏观、时间与空间、生命与记忆交织的多重世界。在《三千世界》中,张小涛将宏观的宇宙,佛教中中千世界...

  • 周文斗 未来无需颠覆传统

    作者:曲海波; 周文斗 刊期:2015年第23期

    从常理来看,传统意味不陌生——对于美术馆而言,空间陈列的基本功用从16世纪起便兴久不衰。如今,为"传统"美术馆冠以"未来"的属性,无论是对艺术家,策展人还是观者,都是一次无限量的想象扩充与跃跃欲试的摩拳擦掌。从与周文斗的对谈中,编者深刻体会到,一次美术馆的新浪潮在这位以"传统"方式创作为主的艺术家来说的棘手感与触人处——来自于...

  • 徐文恺(aaajiao) 把握当下就是最好的未来

    作者:王宗亮; 徐文恺 刊期:2015年第23期

    此时谈起的"计算机""网络",就言同提及彼时被"说旧了的""新媒体".在这个人人统治、人人受制,且浑然生活其中的互联网时代,这些一名词本身似乎变得毫无冲击力可言。但新媒介的产生、发展,依然给艺术家的创作和艺术的前进带来更多可能。时下,许多的艺术家和设计师,通过"跨界"学习旁人看来似乎无需深入接触的程序语言,并掌握此种媒介的更...

  • 胡任乂 未来是一个谎言慢慢被打破的过程

    作者:张宗希 刊期:2015年第23期

    胡任乂长期生活在纽约,他对"第三方媒体"~①有着较为深刻的认知,他认为艺术家的工作和科学家是类似的,是一个去打破谎言和资本世界作斗争的过程,而这正是未来的趋势。关于未来馆,他希望会是个很开放的社区型的美术馆,无论在云端里面还是在实体里面。这值得我们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