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收藏

东方收藏杂志 省级期刊

Oriental Collection

杂志简介:《东方收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5-1301/G0,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封面图解、东方焦点:兼师造化 博大精深、说陶论瓷、博物之窗、学术研究、工艺美术

主管单位: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石狮日报社
国际刊号:1674-683X
国内刊号:35-1301/G0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2009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福建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6
复合影响因子:0.06
总发文量:5439
总被引量:708
H指数:5
立即指数:0.0023
期刊他引率:1
  • 有书无法以书悟禅——弘一大师的艺术及作品收藏价值

    作者:朱浩云 刊期:2018年第12期

    提起李叔同或弘一法师,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对于二十世纪的文化名人而言,其恐怕是无法绕过的一个人物,也是为数不多的不存在任何异议的名人,更是值得后人津津乐道的高僧。

  • 弘一法师和他的朋友圈

    作者:李自涌 刊期:2018年第12期

    前段时间,微信上流传着两篇文章,一篇是《假如民国艺术家也有朋友圈》,另外一篇是《一本册页卖了两亿,齐白石吓醒后发了个朋友圈》,假若当初这些艺术家们也有朋友圈,会是什么光景?文章一出来,瞬间乐翻了整个微信朋友圈。前者最终阅读量超过500万,后者阅读量也超过了12万,小众的书画艺术与当下新媒体平台结合,产生出如此火花,恐怕也是令人始料未...

  • 芳草长亭:李叔同的油画珍品

    作者:潘梓辉 刊期:2018年第12期

    前段时间,据泉州媒体报道,今年是弘一法师(李叔同)出家100周年,他在东京艺术大学的毕业自画像(油画)将复制回国,计划在泉州开元寺弘一法师纪念馆展出。该馆此前已收藏一幅徐悲鸿画的弘一法师油画肖像,届时有望同时展出,成为研究我国早期油画发展情况和缅怀弘一法师的重要载体。

  • 盖上识铭绘图增添砚台文气

    作者:瑞霖 刊期:2018年第12期

    与好马配好鞍一样,好的砚台多配有好的砚盒。古代文人,长年累月濡墨耕耘,离不开砚台。有时还要带着砚台外出,或考试,或笔会,配置精美的砚盒,不单具有养护、防尘、携带方便的功能,而且起到装饰美化作用,使得砚台更具文气,更显婀娜雅韵。各地博物馆收藏或拍卖的好砚台,多配有好砚盒。

  • 宋代铜镜的平民化特点

    作者:尹钊; 郑家钰; 金光 刊期:2018年第12期

    盛唐以后,中国铜镜再也未能回到它的黄金时代,从铸造工艺而言,唐末五代以后的镜子的确是开始走下坡路了。铜镜衰落的原因很多,唐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时期,北宋和辽、西夏的并立,金和南宋的对峙,元朝的大统一,中国历史呈现出十分复杂的局面。

  • 浅析潮州窑对泰国古陶瓷的影响

    作者:王委; 王建保 刊期:2018年第12期

    通过对潮州窑和泰国古陶瓷的考察,根据移民史料、历史地理资料和考古发现,并对两者器物之间的造型、釉色、胎质、装饰方法和加工工艺进行比对研究,证明潮州窑与泰国古陶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其关联性主要表现在窑业技术的传播,其传播方式可能是基本传播和次级传播并存的,同时不排除龙泉窑对泰国古陶瓷的影响。

  • 唐三彩及彩绘陶俑中的“降魔”图像观察

    作者:李兆楠 刊期:2018年第12期

    唐代陶俑类别包含天王、镇墓兽、官吏及侍从、仪仗、出行、伎乐、动物等几类。除天王、镇墓兽外,后面几类俑均侧重生活化内容。而天王、镇墓兽俑则指向了“降魔”内容。要特别说明的是,虽镇墓兽俑兼具降魔职能,但因多数陶俑中缺少具象的鬼、魔形象,故不做谈论,本文重点谈论唐代三彩及彩绘天王(护法)俑中的降魔形象。

  • 从宋代插花、焚香的习俗看时人的生活——从汝窑花器、香器谈起

    作者:熊振东 刊期:2018年第12期

    器物的造型代表了不同时代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与彼时的社会经济、活动方式相关,也与文化活动、审美风尚有联系。以宫廷器物见天子志趣,亦见朝邦气息,汝窑曾为宋代皇室用瓷,与当时所崇尚的焚香、插花等风雅生活紧密结合,衍生出相应的香器、花器。

  • 东汉青瓷罐

    作者:邢舒良 刊期:2018年第12期

    浙江省博物馆2017年“青色流年”展览中,最早的瓷器是东吴青瓷。但从出土资料看东汉晚期以浙江省曹娥江中游地区为主体的窑场已成功烧制了青瓷。汉代疆域的统一,为地区间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条件,新产生的越窑青瓷技术得到传播。

  •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见证“七·七”事变的日本“三鸟”瓷碟

    作者:张军和 刊期:2018年第12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同盟国对日本战犯进行了公开审判。几年后,日本右翼势力出版了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遗书,即所谓的《世纪之遗书》。书的封底是三只鸟向西飞去的图案(图1)。善良的人们不会知道,西飞的“三鸟”并不是什么和平使者,而是日本昭和军阀集团对外侵略扩张的象征(徽记)。

  • 探寻《簪花仕女图》的相关问题

    作者:康耀仁 刊期:2018年第12期

    辽宁省博物馆的古画展,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历经千年,却仍然光彩夺目的《簪花仕女图》(图1)。对于此卷的判断,历来各有说辞,但唐代说一直居于主流。

  • 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与包装艺术

    刊期:2018年第12期

    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品牌的故事——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与包装艺术”特展,是以清高宗(1735—1795)的文物收藏和与之相关的包装艺术作为展览主轴,透过器物、书画及图书文献等各类精美物件,呈现乾隆皇帝鉴赏文物、经手把玩的情景,不仅为之量身定制匣盒,妥适储藏;同时也从中衍生出别具时代风格特色的新品。

  • 贵似晨星——清宫传世的十二至十四世纪青瓷

    刊期:2018年第12期

    乾隆皇帝的御制诗中,常以“少贵似晨星”“晨星真可贵”等词句,形容文物的珍贵稀有。尤其有“赵宋官窑晨星看”一句,可知乾隆皇帝珍视如宝贝的文物正是宋朝官窑瓷器。

  • 古代书画里的“瓶花与盆景”体会百卉清供之美

    刊期:2018年第12期

    长久以来,植物一直是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来源,其枝干、花叶的繁复构造与多样的色彩面貌,展现出大自然奥妙与季节的变化。花木可在土地自然生长,亦可经由人工培育,再移入室内赏玩。而将植物转化为审美对象与艺术题材,其形式除折枝写生外,常见还有“瓶花”与“盆景”。

  • 若水澄华:玻璃文物中的奇妙世界

    刊期:2018年第12期

    玻璃,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又有颇黎、陆离、流离、琉璃、药玉、瓘玉、玻璨、料器等名称,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早诞生的人工材料之一,至今仍影响人们生活的多种层面。考古数据显示,古埃及与西亚地区约于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出现具原始玻璃性质,称之为费昂斯(faience)或用器的收藏品位,以及玻璃作为特殊人工材料,在清代皇室的责成督制下所呈现多面向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