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翻译

东方翻译杂志 省级期刊

East Journal of Translation

杂志简介:《东方翻译》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2025/H,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业研究、应用研发、译事漫谈、书讯

主管单位: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文艺期刊中心
国际刊号:1674-6686
国内刊号:31-2025/H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2009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8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1193
总被引量:1264
H指数:14
立即指数:0.0098
期刊他引率:1
  • 翻译即生命——悼念美国翻译家迈克尔·海姆教授

    作者:谢天振 刊期:2012年第06期

    2012年9月29日,美国著名东欧、俄罗斯和德国小说翻译家迈克尔·亨利·海姆教授因病逝世,享年69岁。他生前匿名向美国笔会中心捐赠734000美元,用于资助翻译项目。我自2003年初识海姆教授以来,与他的直接交往并不多,但他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 莫言在法国的翻译与接受

    作者:杭零 刊期:2012年第06期

    法国是译介莫言作品最多的西方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莫言在法国的翻译出版由零星分散走向了系统集中,其文学影响力从汉学界、出版界逐步扩展到主流媒体和大众读者。其中,《酒国》和《丰乳肥臀》对莫言在法国的作家形象的塑造及其文学地位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法国各界对这两部作品的接受反映出法国社会最为敏感的文学文化因素以及对中...

  • 《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英文(分则)》工作会议在上外高翻举行

    作者:王育伟 刊期:2012年第06期

    2012年9月8日至9日,来自全国各地的部分专家委委员和课题组全体成员共30人出席了《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英文(分则)》研制第一次工作会议。

  • 论20世纪初叶中国翻译文学中女性译者的译入文体意识

    作者:罗列 刊期:2012年第06期

    翻译文学是本土与域外不同诗学和语言文化的交接地带,其文体最终呈现的形态与译者的译入文体意识息息相关。本文以20世纪初叶中国的女性译者为分析对象,探讨她们在中国文学首次大规模与域外文学的遭遇中,在小说、戏剧和诗歌翻译中表现出的译入文体选择意识。译者的译入文体意识,在协调不同诗学传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启发本土文学变革创...

  • 混合语码对语言翻译能力的影响

    作者:卢丹怀 刊期:2012年第06期

    中英混合语码成为中国的语言常态,语言学界和教育界众多人士认为它是语言能力不济的一种表现,会降低使用者的语言能力。故此,它被视为负面因素。但迄今少有实证研究加以证实。本研究调查混合语码对语言能力的影响,共有230位中英双语人员参加,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先让参加者用问卷调查反思自己使用混合语码的结果,接着做一次混合语...

  • MTI专业笔译实战项目教学模式探讨——以国新办宣传片项目为例

    作者:龚锐 刊期:2012年第06期

    本文以国新办宣传片项目为例,探讨了MTI专业笔译教学中可以采用的实战演练模式。实战项目即职业环境中的真实任务;实战项目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本文介绍了项目的工作流程,并结合实战训练的过程对学生的技能习得进行了探讨。实战训练是对各项技能和知识的整体集成,能促进学生快速了解专家技能,培养正确的工作方法、思维习惯...

  • 近代东吴大学的英语教育与英文教科书的编译

    作者:邹振环 刊期:2012年第06期

    东吴大学在英语教育方面富有鲜明特色,为近代中国培养出一批实业人才和西学人才。东吴大学的英语教育和英晤教科:牿的编刊,使教会教育世俗化的英语教育得以施行,适应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

  • 一心翻译梦,万古芳风流——葛浩文的翻译人生与翻译思想

    作者:覃江华; 刘军平 刊期:2012年第06期

    葛浩文不仅翻译成就首屈一指,而且翻译理论意识较强。他认为:文学翻译能够跨越语言、文化和时空的阻隔,促进人类相互了解,陶冶异国读者陛情;翻译家充当着传播人、解释者和编辑等多重角色;翻译的本质是重写和折衷;考虑到读者的接受倾向和出版商的市场期待,“重新编辑”的过程必不可少。

  • 《诗经》及其英译

    作者:王宏 刊期:2012年第06期

    《诗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国古老文明的代表性典籍,也是全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正如西方汉学家的评价:《诗经》与荷马史诗、莎士比亚戏剧鼎足而立,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难以估量的伟大价值。

  • 借帆出海——史译论语选载之五

    作者:史志康 刊期:2012年第06期

    孔子不仅倡导勤勉学习,也注重积极思考。亚里士多德也认为,缜密清晰的思考是避免虚度人生的一个先决条件。因此,我们应该锲而不舍地坚持学习和思考,惟有如此,才能获取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学习和思考帮助人们去审视和批判客观世界,同时有助于提升和完善主观世界。

  • 2012年全国翻译高层研讨会在苏州大学召开

    刊期:2012年第06期

    2012年11月16日-18日,由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与《上海翻译》编辑部主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国防工业出版社协办的“2012年全国翻泽高层研讨会”在苏州大学召开。

  • 夏瑞春、赫尔曼·黑塞与中国——《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译余漫笔

    作者:杨武能 刊期:2012年第06期

    改革开放之初,华裔德籍的加拿大教授夏瑞春到处宣讲黑塞其人其作,以及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让我们认识了与中国和中国文化有着特殊情缘的赫尔曼·黑塞。黑塞的代表作《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显示出中国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笔者的译著在1984年问世后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其原因固然在于译文能较好地传达原著的精神思想,再现原著的艺术魅力,...

  • 艾略特:“客观对应物”还是“意之象”?

    作者:黄维樑 刊期:2012年第06期

    艾略特于1919年提出objective correlative,自此它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批评术语之一。多年前我把它译为“意之象”,即“与作者拟表达的情意相关、相应的景象、物象、事象”,应是一个文雅且能表现“东海两海,心理攸同”说的译法。

  • 林语堂双语小品文与中西文化翻译

    作者:周明芳 刊期:2012年第06期

    林语堂是一位国际性双语作家,30年代后期移居美国后写了大量的英语作品,他积极向西方人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广有影响,曾在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读他的双语散文,不仅能使我们从翻译角度来学习双语表达,也能让我们看到林语堂对于不同母语的读者从观点到修辞手法有不同的表述。

  • 考辨中西,依景定名——从“国学”之英译名说起

    作者:金学勤 刊期:2012年第06期

    笔者认为,将“国学”译为“Sinology”很不妥当,误导性很大。“国学”用于机构名称,则宜简练;用于介绍性文本,可采用音意结合的泽法;再者,要考虑“国学”的搭配和文本性质,选择适当的上下义涸,灵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