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博物

东方博物杂志 省级期刊

Cultural Relics of the East

杂志简介:《东方博物》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考古研究"、"文物举隅"、"陶瓷纵横"、"青铜管窥"、"书坛画苑"、"民俗掠影"、"建筑览古"、"科技笔谈"、"历史论坛"、"文博探讨"、"海外眺...

主管单位:浙江省博物馆
主办单位:浙江省博物馆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被引量:1072
H指数:9
  • 五代宋初吴越国时期佛教金铜造像概述

    作者:黎毓馨 刊期:2019年第01期

    唐代'安史之乱'以后,以慧能诸弟子为代表的禅宗南宗一派崛起,否定坐禅、念佛,不重视经像。但为什么五代宋初吴越国境内禅宗占绝对主流,佛教金铜造像却一改唐末衰没不振局面,反而大行于世呢?这与吴越国王钱俶崇佛的历史背景、吴越国内盛行结社念佛往生西方净土的风气、禅净合一高僧延寿倡导的弥陀会'营造塔像'做功德有直接关系。本文阐述了五代宋...

  • 临海小芝塔出土大势至菩萨坐像

    刊期:2019年第01期

  • 昆明大理国地藏寺经幢再研究

    作者:梁钰珠 刊期:2019年第01期

    据明代金石学家叶志昌《金石录》收录明代以前的600余通石幢来看,昆明大理国地藏寺经幢当属造像最多、内容最丰富、雕刻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经幢上的铭文,尤其是《造幢记》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巨大,涵盖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人们的思潮和宗教信仰、文学和艺术的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的研究线索,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

  • 杭州西湖北高峰塔相关问题研究

    作者:潘高升 刊期:2019年第01期

    2018年,杭州对北高峰塔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与物理勘探。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文献考证,重新梳理北高峰塔、灵顺庙(寺)的历史沿革,试图了解该塔可能的形制,并着重探讨了北高峰塔和灵隐寺、灵顺庙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不仅为双峰插云景观恢复工程提供必要的基础,同时也为探寻中国古代寺、塔关系提供了个案研究。

  • 寿县蔡侯墓出土铜器再研究

    作者:朱华东 刊期:2019年第01期

    本文利用近年来周边地区新出土材料,将寿县蔡侯墓出土青铜容器逐一比对解析,进一步探究各器所属年代,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因素。研究可知该墓铜器群组大致处于春秋晚期偏早阶段,器物风格上存在部分复古现象,文化因素上受楚文化影响较深,中原文化次之,而有少量源自齐鲁文化和吴文化。

  • 小议商周青铜器上的蝉纹

    作者:陶怡曦 刊期:2019年第01期

    蝉纹是商周青铜器上一种常见的写实动物纹饰,可分为无足蝉纹、有足蝉纹、变形蝉纹三型。其发展演变可以分为四期:商代晚期、西周早期、西周中期与东周时期。蝉纹装饰的器类主要有鼎、簋、壶、卣等,装饰部位主要是口沿、颈部、腹部等,另外圈足、高柄等附加的部件上也常有刻画。蝉纹的艺术特点是对称性、反复性、多变性,其文化内涵为生命永存、巫...

  • 黄岩灵石寺塔线刻铜镜

    作者:杨松涛 刊期:2019年第01期

    台州黄岩灵石寺塔因年久失修,塔体严重损坏倾斜,于1987年11月起大修。在大修过程中清理出大量文物,其中第四层北面天宫内出土铜镜14面,有6面专为建灵石寺塔而制的线刻铜镜。文章对这六面线刻铜镜做一介绍、分析。

  • 常州博物馆藏五岳真形镜考述

    作者:周璞; 肖宇 刊期:2019年第01期

    五岳真形镜以道教图符为饰,是古代铜镜的一个特殊种类,存世数量相对较少。文章结合相关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对常州博物馆藏五岳真形镜略做考述,判识铜镜的名称与时代,讨论五岳真形图的图式与蕴意,兼及此类铜镜的多样化功用。

  • 奉化文管所藏铜香炉赏析

    作者:张牵牛 刊期:2019年第01期

    奉化文物保护管理所藏有一批明清以来的铜香炉,共计20件,以仿制明宣德炉为主,形态多样,年代跨度也较大,对研究同期的香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曲阜鲁国故城遗址出土战国玉器初探

    作者:杨晓达 刊期:2019年第01期

    曲阜市鲁国故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玉器,现均保存在孔子博物馆。玉器类型丰富,代表性的器类有玉璧、龙形佩、玉璜、玉带钩、黄玉马等。鲁国故城遗址出土的玉器纹饰精美,制作技艺精良,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

  • 西安南郊秦墓地探析

    作者:刘汉兴; 张娓 刊期:2019年第01期

    本文以西安南郊发掘清理的317座秦墓为基础材料,通过对墓地资料的科学分析,厘清了各墓地中墓葬的规模和等级,同时依据死者头向的不同大致推测出各墓地中人群来源及人口变动的历史背景,对南郊秦墓各墓地中的墓主身份进行探讨。

  •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偶乐车

    作者:方良朱 刊期:2019年第01期

    在海昏侯墓众多的考古发现中,出土于主椁室甬道内的2辆三马双辕彩绘偶乐车十分引人瞩目。其中1辆为金车配有1件实用的青铜于和4件青铜编铙,1辆为鼓车配有建鼓。将其与文献和考古资料比对后,推测应象征着'王之五路'中用于军事的革路。另一方面,在2辆偶乐车上发现的铙、于和鼓的军旅打击乐器组合,是反映西汉时期沿用先秦军乐制度的重要考古资料。

  • 义乌新发现汉墓研究

    作者:张枫林 刊期:2019年第01期

    近十年以来,义乌多次发现汉墓,均为土坑砖室墓。这些墓葬多选在低岗缓坡,虽然有的早年已经被盗,但是墓葬具有一定规模,应该是贵族墓地。从墓葬结构、形制、规格和随葬品等方面来看,具有浙中文化的特点,为我们了解浙中地区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丧葬文化,以及义乌历史发展脉络、乌伤汉文化等,多有裨益。

  • 宁波城墙的变迁及历代规制

    作者:陈启流 刊期:2019年第01期

    宁波城墙始建于唐中后期,两宋沿用,元初毁弃后子城未再重建,罗城则于元末新筑,明清因袭且屡有毁修,民国时期悉数拆毁,前后延续一千多年。本文主要就宁波地区的地方志和已公布的相关考古材料,从子城和罗城两部分按年代先后概述其沿革和一般特征。

  • 明清时期嘉兴城的形态与格局——以清晚期为例

    作者:张谦 刊期:2019年第01期

    本文依据明清地方志对嘉兴城的相关文献记载及民国实测地图,结合嘉兴老城现状,对明清时期的嘉兴城进行复原,并总结其布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