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博物

东方博物杂志 省级期刊

Cultural Relics of the East

杂志简介:《东方博物》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考古研究"、"文物举隅"、"陶瓷纵横"、"青铜管窥"、"书坛画苑"、"民俗掠影"、"建筑览古"、"科技笔谈"、"历史论坛"、"文博探讨"、"海外眺...

主管单位:浙江省博物馆
主办单位:浙江省博物馆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被引量:1072
H指数:9
  • 余杭中泰百亩地村汉墓发掘简报

    作者:刘卫鹏; 刘勋涛; 骆放放; 王婷; 陈婧; 李迎; 宋亦箫 刊期:2017年第02期

    2012年,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余杭博物馆对余杭中泰镇百亩地村北部的汉墓群进行了发掘,共发掘墓葬21座,其中土坑墓16座,砖室墓5座。砖室墓保存较差。土坑墓分布较为密集,以东西向为主,个别为南北向,平面均呈长方形,随葬有大量陶器,时代从西汉早期延续到西汉晚期,本文对其中保存基本完好的4座土坑墓进行了报道。

  • 湖州妙西渡善宋墓

    作者:金媛媛 刊期:2017年第02期

    1972年4月10日,湖州市妙西公社渡善大队陈家山发现1座宋代墓葬,共清理出瓷器、金银器、文房用具等10件器物。

  • 德清明代青云塔遗迹清理简报

    作者:周建忠; 费胜成 刊期:2017年第02期

    2016年,德清县博物馆对青云塔遗迹进行了局部勘探,清理出塔心室、副阶、塔台基、塔身、碑亭等遗迹,并有碎砖、瓦、勾头等遗物出土。根据对残碑铭文的考证,确定为明代万历九年(1581)建成的青云塔的构造方式及地面布局。

  • 安徽肥西出土商代青铜器简论

    作者:陶志远 刊期:2017年第02期

    文章主要对安徽肥西出土的商代青铜器进行断代研究,认为大墩孜组属于商代早期,馆驿糖坊组属于商代中期,上派组属于商代晚期。该地出土的商代青铜器表明安徽江淮西部地区是中原商文明通过淮河南下至长江流域,乃至更南地区交通线上的重要节点。

  • 也论肥西小八里出土青铜器

    作者:朱华东 刊期:2017年第02期

    安徽肥西小八里组青铜器单元明确、组合完整、数量较大、特色鲜明。根据器物形制、纹饰和铸造特点等比较分析,可拟定其年代为春秋早期,是目前群舒器物中最早的一组铜器。小八里青铜器反映了群舒族群与中原及周边地区文化的互动与交流,是群舒青铜器编年的重要一环。

  • 烟墩山出土的角状器

    作者:齐韶花 刊期:2017年第02期

    被冠以江南特有器物,出土于江苏丹徒烟墩山的一对铜角状器,实际上与河南安阳郭家庄出土的两两成对的铜三角形器,从类型、材质与功能上,都是一致的,都是孙桂恩所推测的弓弭,而殷墟卜辞与后来的礼书又都称之为'捍',是射者的一种贴身佩具。墓葬之中,最早出现以'捍'敛葬的,属于殷墟IV期的商奄集团。沿着这条线索,可以发现商奄的这一风俗,被后来的越...

  • 斗酒十千话金樽——论中国财税博物馆藏的汉代鎏金樽

    作者:陈阳 刊期:2017年第02期

    本文介绍了中国财税博物馆藏的2件汉代鎏金樽,通过与其他目前已公开发表的鎏金樽进行比较研究,系统梳理了两汉鎏金樽从定名到制造工艺的相关问题。

  • 费丹旭《审山纪游图卷》及别下斋交游

    作者:梁秀华 刊期:2017年第02期

    费丹旭在19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曾多次到海宁,馆寓蒋光煦别下斋。在此期间,是其绘画创作的高峰期,也和一批海宁地方文人有较多交游。《审山纪游图卷》是费丹旭为自己创作的纪游之作,题跋者主要是其在东轩吟社时期的师友及别下斋时期的好友,了解这卷文字信息和题跋者的情况,对梳理费丹旭在别下斋期间的交往和创作情况有较大意义。

  • 披图重温故园春——温州怡园考实

    作者:温巧燕 刊期:2017年第02期

    怡园,由温州名士曾佩云、曾矞云昆仲兴建于松台山下,规模在清时温州郡城诸园中为最大,惜今已湮没无存。温州博物馆藏两本《春园叙乐图》,所绘怡园庭院如新,题跋者众。二图对研究怡园颇具史料价值。

  • 王国维赠戴家祥拓本八种

    作者:姚飞悦 刊期:2017年第02期

    本文对1926—1927年间王国维赠戴家祥的八种拓本进行了整理。这批拓本历经几十年得以完好保存,弥足珍贵,体现了王戴之间深厚的感情。

  • 罗振玉致沈曾植的一通信札

    作者:葛金根 刊期:2017年第02期

    寐叟哲嗣慈护先生捐赠嘉兴博物馆的沈曾植遗物中,不少是友朋致沈曾植的手札,其中有罗振玉致沈曾植的一通信札。本文试在释读信札的基础上,就其中的内容以及罗振玉与沈曾植的学术和交往等略作考释和解读。

  • 关于紫砂壶器式来源的省思——从明墓出土金属器谈起

    作者:王亮钧 刊期:2017年第02期

    本文根据明墓出土的紫砂壶与金属器,比对两者于造型、装饰上可能存在的借鉴或模仿关系。

  • 嵊州市文物管理处收藏的五管瓶和堆塑罐

    作者:汪沈伟 刊期:2017年第02期

    嵊州市文物管理处收藏有五管瓶及堆塑罐共5件,其中2件为纪年墓发掘出土。作为用于随葬的冥器,五管瓶和堆塑罐以其造型的丰富体现了越窑青瓷制造技术的进步,也反映了现世百姓对于死后生活的憧憬。

  • 桐乡市博物馆藏的龙泉窑青瓷

    作者:张倩红 刊期:2017年第02期

    桐乡市博物馆藏有一批龙泉窑青瓷,多为传世品和采集品,器型包括洗、盘、碗、胆瓶、盘口瓶、香炉6种,其中不乏精品之作,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按时代划分,就器型、纹饰、釉色、装饰技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 自然与经济环境对温州漫水桥形态的影响

    作者:黄培量 刊期:2017年第02期

    漫水桥是温州地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桥梁类型。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这种桥梁的特点,归纳漫水桥产生的原因,尤其着重于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对漫水桥的影响,总结它所具有的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