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博物

东方博物杂志 省级期刊

Cultural Relics of the East

杂志简介:《东方博物》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考古研究"、"文物举隅"、"陶瓷纵横"、"青铜管窥"、"书坛画苑"、"民俗掠影"、"建筑览古"、"科技笔谈"、"历史论坛"、"文博探讨"、"海外眺...

主管单位:浙江省博物馆
主办单位:浙江省博物馆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被引量:1072
H指数:9
  • 杭州历史博物馆

    刊期:2005年第03期

    <正>杭州历史博物馆坐落于浓郁滴翠、古木参天的吴山中麓,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其文物陈列和遗迹复原布局合理,静态展示和动态模拟相得益彰,是杭州市惟一一座反映杭州乡土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共有正式展示厅8个,临时展厅2个,按展出内容分为基本陈列和主题陈列。基本陈列展示原始社会-隋唐、吴越时期、两宋和元明...

  • 浙江龙游石窟“天马行空”图年代考

    作者:曹定云 刊期:2005年第03期

    1992年,浙江龙游发现石窟,洞内有一石刻浮雕像。对此浮雕像内容表示的意义及生成年代众说纷纭。作者从多方面作了分析研究,认为此像应为“天马行空”图,成于南朝时期。

  • 宋代温州金银器研究

    作者:伍显军 刊期:2005年第03期

    本文以考古材料为基础,概括介绍了温州宋代金银器的出土情况,并重点介绍了部分珍贵金银器。以题记、碑文中关于温州宋代金银器的记载以及其他文献中关于宋代温州产银、以金银珠玉装饰塔像的记载为辅助材料,综合讨论了宋代温州金银器的种类、铭文、造型、纹饰特征和装饰加工工艺,揭示出其历史意义。

  • 商周玉琮功用分析

    作者:周玫 刊期:2005年第03期

    本文就三礼所载的玉琮功用,结合甲骨文、金文的研究材料及考古资料作一番探讨,认为“礼地”是不可信的,“敛尸”有可能,但其制无法证实。作瑞信应是最可信的,但琮在其中的地位不如其他礼玉重要。在商周时期,玉琮之为礼器,更多地体现在用作贵族身份地位及其交往的信物,并且没有表现出如《周礼》所载的制度化的特点。

  • 清代竹刻艺术及名家举要

    作者:柴昡华 刊期:2005年第03期

    竹刻艺术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竹刻历史源远流长,明清两代更是小件雕刻艺术品的兴盛时期,珍品屡出。雕刻与绘画、书法相结合,成为这一时期小件雕刻的一个突出特点,同时雕刻名家辈出。本文对清代竹刻艺术的时代特征以及代表人物择要作了分析。

  • 绍兴出土春秋伎乐铜屋的乐器研究

    作者:周艳 刊期:2005年第03期

    本文对浙江绍兴狮子山306号墓铜屋乐器进行了逐一分析,认为306号墓铜屋乐队组合很可能就是先秦时期十分流行的以娱乐性为主旨的房中乐。同时认为306号墓铜屋应为一个戏台性质的房屋,对启发中国古代固定戏台的产生有重要意义,是研究中国戏台极其难得的早期实物例证。

  • 衢州博物馆藏古琴曲谱

    作者:程勤 刊期:2005年第03期

    古琴艺术包括琴制、琴弦、琴谱、琴曲、琴史、琴歌、琴社、琴派等,本文拟从琴谱、琴曲、琴派等与本馆藏文物有关的几个方面着手,联系衢州特殊的历史环境,阐述古琴乐在衢州传承、发展的原因,并对馆藏古琴曲谱略作陈述。

  • 温州泽雅四连碓造纸作坊遗址

    作者:黄舟松 刊期:2005年第03期

    本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温州四连碓造纸作坊保护问题的初步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温州造纸历史考证、价值评估和保护内容三个方面。本文基本观点为:温州造纸业始于唐代,盛于宋、明,最盛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温州造纸有非常完备、合理的生产和销售模式;温州四连碓造纸作坊是“中国造纸术的活化石”,不仅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而且有多方面的科学和艺术...

  • 瑞安芳庄水碓造纸作坊群调查

    作者:王进 刊期:2005年第03期

    水碓,是一种古人利用水力带动进行生产加工的设备。本文通过对瑞安芳庄乡水碓造纸作坊群的调查,就其历史、地理环境和分布情况及生产工艺等进行详细介绍,展示其基本情况和文化内涵,对于研究我国古代造纸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建筑艺术等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 从江山到浦城的仙霞古道

    作者:姜江来 刊期:2005年第03期

    江山-浦城之仙霞古道是唐代以来京(城)福(州)重要的一段大名官道,是“海上丝绸之路”内延伸的重要陆上运输线。仙霞古道因战事而开辟,是军事要地,又是繁盛的商业运输之道。千年仙霞古道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古迹,是历史的见证,还留下了奇特的自然景观。对仙霞古道的研究、探索、发掘其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之价值,意义重大。

  • 浙江明代海防遗迹

    作者:宋煊 刊期:2005年第03期

    浙江的海防文物以明代为主。本文就明代海防遗存及相关海防制度,包括卫、所制度,以及关、寨、台(了望台)、烽堠、巡检司等的设置问题,作一初步探索。

  • 鄣吴“天官墓"

    作者:程永军; 周意群 刊期:2005年第03期

    鄣吴“天官墓”以其数量众多、建筑豪华、形制独特,堪称为当地的一大历史奇观,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以及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精湛的建筑技艺,为我们研究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 博物馆书画藏品的修复

    作者:鲁湘荣 刊期:2005年第03期

    书画藏品的修复,不应过分强调其原作外形美观的完整效果,而应在保持原物原状的前提下进行修复。本文拟从去污、修补、接笔三个方面,对此作一初步探索。

  • 菇神庙与菇神信仰

    作者:吴其林 刊期:2005年第03期

    浙南山区龙泉、庆元、景宁三县约有菇民20万人。自古以来,每年菇民们都要到全国各省山区栽培香菇,建造了大大小小各种形式的菇神庙。典型的有:菇山神坛、村落神殿、大型菇神庙等三种主要类型。本文以庆元县的菇神庙——西洋殿为例,初步探讨了菇神庙与菇神信仰在浙江及世界的发展。

  • 唐宋饮茶风尚与陶瓷茶具

    作者:朱璆 刊期:2005年第03期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茶事以《茶经》等茶学专著为基础,在唐代饮茶风尚的影响下,陶瓷茶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到了宋代,由于茶事的发展和斗茶之风的兴起,黑釉瓷成为饮茶的主要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