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博物

东方博物杂志 省级期刊

Cultural Relics of the East

杂志简介:《东方博物》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考古研究"、"文物举隅"、"陶瓷纵横"、"青铜管窥"、"书坛画苑"、"民俗掠影"、"建筑览古"、"科技笔谈"、"历史论坛"、"文博探讨"、"海外眺...

主管单位:浙江省博物馆
主办单位:浙江省博物馆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被引量:1072
H指数:9
  • 黄宾虹旧居

    作者:闻博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黄宾虹旧居位于杭州西湖北山栖霞岭31号,系一幢两层两开间西式小楼,院内竹树草花,朴素静谧,院前小径,通往北山栖霞岭。庭前花竹丛中,汉白玉黄宾虹坐像倚石抱膝,观云听雨,引人像外之思。黄宾虹(1865-1955),现代杰出中国画大师。名质,字朴存、朴岑,亦作朴丞、劈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祖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

  • 制瓷工艺偶记

    作者:李刚 刊期:2005年第01期

    古代制瓷工艺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许并不少于瓷器本身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制瓷原料的取用规律以及与窑业发展的关系、瓷釉起源的时间和原因、窑具的使用状况及其演变、焙烧过程对瓷器审美价值的影响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分析、研究,阐述了一些论据充分的新观点,无疑对古瓷的探索和鉴赏有所裨益,亦对认识、确定中国瓷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具...

  • 汝瓷博物馆藏青瓷与张公巷窑出土标本之新发现

    作者:陈宏焱 刊期:2005年第01期

    文章以张公巷窑址调查所得标本与汝瓷博物馆藏中工艺相同之青瓷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张公巷窑新发现的青瓷,特别是施釉与饰化妆土的窑具属前所未见,为进一步认识张公巷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 “秘色瓷”说

    作者:郑嘉励 刊期:2005年第01期

    “秘色瓷”本是晚唐时期形成的越窑贡瓷的名称(美称),“秘色瓷”之得名,与越瓷的釉色有关。必须将秘色瓷的问题纳入贡赋、库藏等制度范畴内考察,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背景作神秘化的推衍。

  • 浙江海盐龙潭港遗址汉墓发掘简报

    作者:孙国平; 王依依; 李林; 黎毓馨 刊期:2005年第01期

    1997年海盐龙潭港发掘的8座汉墓,7座为竖穴土坑墓或竖穴土坑木椁墓。随葬物品以鼎、盒、壶、瓿、罐、罍等硬陶器为大宗,部分墓葬随葬铜镜和钱币。墓葬年代大体可定在西汉晚期到东汉早期,正好填补了嘉兴地区这一时期汉墓考古资料的空白。

  • 浙江古代玻璃瓶初探

    作者:陈平 刊期:2005年第01期

    浙江古代玻璃瓶目前仅见3件,分别出土于瑞安县慧光塔和杭州雷峰塔地宫中。本文对这3件玻璃瓶从器形、纹饰、制作工艺、玻璃质量等方面作了初步分析,认为这3件玻璃瓶代表了我国古代玻璃制品的铅钡玻璃和钠钙玻璃这两大不同系统以及国产与舶来两个不同的来源。文章还对玻璃瓶的用途作了探讨。

  • 绍兴古戏台的文化建构

    作者:高军 刊期:2005年第01期

    中国的戏曲舞台,提供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景”和“境”,而是“意”和“情”,戏台是人世万象的集聚台。绍兴古戏台的建筑以“三面突出”为特征,因地制宜,造型简约,结构严密,匠心独运,把易理和戏理艺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其造型、构架、构件及楹联透出的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

  • 越国对绍兴的历史贡献

    作者:钟越宝 刊期:2005年第01期

    绍兴地区的人类历史虽有五六千年之久,但大规模地深度开发却在越王勾践时期,距今有2000多年。正是这次开发,奠定了绍兴持续发展的历史基础。

  • 浙江绍兴皋埠任家湾茅家山战国墓清理简报

    作者:蒋明明 刊期:2005年第01期

    2004年4月29日,绍兴市文物局会同考古研究所在绍兴皋埠任家湾茅家山抢救性发掘清理一座战国时期木椁墓,出土了具有楚文化因素和越文化因素的遗物68件,其中包括作为明器的黑陶编钟和编磬、青铜兵器和车马器、漆木器和印纹硬陶器等,为进一步研究越文化和楚文化的渊源提供了翔实的历史文物和考古资料。

  • 越国大型水利工程富中大塘考

    作者:葛国庆 刊期:2005年第01期

    越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富中大塘,因一直未能找到实物遗存,成为越文化研究领域中的一大憾事。然而,在今绍兴县富盛镇却静卧着一座称为塘城的大型堤塘,因部分人士认为是宋六陵风水坝,故学者们从未对它加以更多的关注。近来,塘城上部意外发现了一批汉六朝古墓葬,更在塘体内部发现了膏泥叠海畈泥、黄泥叠膏泥的奇特结构。经对塘城所处地理环境、属...

  • 绍兴明代扁佗水闸的初步调查和研究

    作者:刘侃; 沈重丽 刊期:2005年第01期

    本文从西小江的形成、水闸名称、建造情况以及戴琥其人、《绍兴府境全图》、《山会水则》等方面对文物调查中发现的绍兴明代扁佗闸、扁佗南闸进行了考证,为有效保护古闸提供了历史依据。

  • 绍兴出土的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器

    作者:周燕儿; 蔡晓黎 刊期:2005年第01期

    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是越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它们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形影相随。绍兴县福全镇洪家墩村出土的一批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器,制作讲究、造型得体、装饰精美、数量众多,为绍兴乃至全省以往所少见。它的发现,不仅为研究我国陶瓷发展史提供了新的实证,而且为进一步探讨越国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沈约故里史迹考

    作者:朱建明 刊期:2005年第01期

    对沈约故里的考证,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林家骊先生的德清县西部东沈说、陈桥驿先生的德清城关以东说为代表,其他还有余杭博陆、德清八都、东衡等多种说法。造成这种众说纷纭的原因是上述研究多数以对文献史料的研究为基础。2001年浙江省开展第三次历史文化遗产普查,笔者充分利用了上述专家对史料研究的成果,结合田野调查中有关沈约故里史迹的发现...

  • 杭州乡邦文化的功臣——丁丙

    作者:翁福清 刊期:2005年第01期

    丁丙是在晚清杭州社会有广泛影响的人物,他出身于藏书世家,是“八千卷楼”的主人。太平军攻入杭州,他流落外地。战争结束后,他回到杭州,积极参与救助难民、医治战争创伤和重建杭州等项工作。尤其在重建杭州各项文化教育设施,整理和弘扬杭州乡邦文化中,建树良多。他主持重修文澜阁,组织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使文澜阁至今得以书、阁并存的功绩,...

  • 王羲之后裔家族文化溯源

    作者:王荣法 刊期:2005年第01期

    书圣王羲之晚年(355-361)隐居并卒葬于古剡(今嵊州)之金庭,王氏后裔从此发迹繁衍,发展成为剡东第一大家族。长期的孕育,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以翔实的史料阐述了王羲之后裔家族文化的成因、发展轨迹、内涵以及特有的文化现象,展示了它源远流长的奥秘以及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