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学报

草业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杂志简介:《草业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2-1105/S,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论文、综合评述、研究简报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草学会;兰州大学
国际刊号:1004-5759
国内刊号:62-1105/S
全年订价:¥ 420.00
创刊时间:1990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甘肃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73
复合影响因子:4.08
总发文量:3009
总被引量:56358
H指数:77
引用半衰期:4.6043
立即指数:0.2429
期刊他引率:0.6796
平均引文率:29.7714
  • 近30年黑河流域草地变化分析及分布格局预测

    作者:赵宇豪; 戎战磊; 张玉凤; 叶苗; 蒋晖; 赵传燕 刊期:2017年第06期

    草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在全球变化、全球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基于GIS技术和1986、2000和2011年黑河流域草地分布数据,采用转移矩阵、草地动态变化度、空间动态度和CA-Markov模型等方法,分析了黑河流域近30年的草地变化,并对其未来分布格局做出预测。结果表明,(1)黑河流域1986年草地面积为32997.71km^2...

  • 基于MODIS数据的新疆地区土壤湿度反演

    作者:李海霞; 杨井; 陈亚宁; 郝兴明 刊期:2017年第06期

    以新疆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5和6月的植被指数产品数据和地表温度产品数据,构建新疆地区NDVI-Ts和EVI-Ts特征空间,分析新疆地区土壤干湿状况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土壤水分的影响因素。结合野外同步重复采样获得的土壤含水量对TVDI进行验证,并分析EVI和Ts所包含的旱情信息。结果表明:(1)构建NDVI-Ts和EVI-Ts特征空间,其散点图符合三角形的关...

  • 基于遥感数据的呼伦贝尔草原放牧强度研究

    作者:王梦佳; 孙睿; 刘喆; 辛晓平; 刘刚; 张蕾; 乔晨 刊期:2017年第06期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放牧强度直接影响着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建立了研究区草地地上生物量的遥感估算经验模型,然后结合净初级生产力(NPP),研究了草地放牧强度估算方法;基于该方法,利用2014年6月到7月多期Landsat遥感数据计算谢尔塔拉牧场草地地上生物量变化和放牧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所使用方法...

  • 西南旱地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呼吸及水热因子对极端低温的响应

    作者:周泉; 邢毅; 马淑敏; 张小短; 陈娇; 石超; 王龙昌 刊期:2017年第06期

    极端气候频现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中极端低温不仅影响农业生产,也影响着农业碳排放。土壤呼吸作为农业碳排放的主要途径,缺乏在极端低温环境下的深入研究。本研究以我国西南地区旱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冬季低温环境下的土壤呼吸及其水热因子,分析了土壤呼吸等在极端低温环境下的响应特征,发现秸秆覆盖条件下紫云英与油菜混作的土壤...

  • 籽粒苋与烟草间作后还田对烟草钾吸收和土壤钾有效性的影响

    作者:吴凯; 陈国军; 闫慧峰; 张永春; 温亮; 张超; 孙延国; 刘海伟; 石屹 刊期:2017年第06期

    为研究籽粒苋与烟草间作对烟草发育和钾吸收的影响,通过两年大田试验,分别设置了籽粒苋间作不翻压和45d后翻压、籽粒苋2行、4行、6行种植的处理,分析了不同间作模式下烟草干物质累积量、钾含量和钾吸收量的差异及土壤速效钾含量和缓效钾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籽粒苋与烟草间作后不翻压还田,烟草根系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钾含量无显著变化,含钾...

  • 干湿作用对紫色土坡耕地生物埂土壤抗剪强度衰减—恢复效应

    作者:丁文斌; 何文健; 史东梅; 蒋光毅; 蒋平; 常松果 刊期:2017年第06期

    在次降雨过程中,生物埂土壤内部经历了干燥-湿润-再干燥的干湿循环过程,对生物埂坎土壤抗剪强度和稳定性造成潜在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次降雨后干湿作用对桑树生物埂土壤抗剪强度衰减-恢复效应。采用根系挖掘法、室内直剪试验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等综合性研究手段,全面研究了桑树生物埂根系分布、在次降雨前后(降雨第0~9天)干湿循环过程中生物埂土...

  • 荒漠环境下10种沙拐枣的生理特征比较研究

    作者:潘航; 冯缨; 王喜勇; 李岩 刊期:2017年第06期

    m目前,土地荒漠化形势严峻,严重威胁生态系统安全。而植物对防治土地荒漠化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筛选合适的物种进行荒漠恢复重建则显得极为重要。沙拐枣因其抗逆性强而成为新疆荒漠区主要的优势物种,其生理生态响应被广泛研究,但是系统、定量的比较不同种沙拐枣抗逆性的研究较为缺乏。为此本文以吐鲁番沙漠植物园中栽培的10种沙拐枣为试验材料,...

  • 大通河上游16种多年生禾草引种试验研究

    作者:景美玲; 马玉寿; 李世雄; 王彦龙 刊期:2017年第06期

    为筛选出适宜在青海祁连山大通河上游地区种植的多年生牧草,以丰富人工草地的建植、快速恢复黑土滩退化草地,于2012年引进了适于青藏高原栽培的16种禾本科牧草,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不同品种在该地区的适应性、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进行了研究与综合评价。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虉草不能越冬,其余15个牧草品种能安全越冬;青牧1号老芒麦、同德老芒麦、...

  • 赤霉素对盐胁迫下红砂种子萌发的影响

    作者:牛宋芳; 王利娟; 刘秉儒 刊期:2017年第06期

    超旱生小灌木红砂是干旱半干旱区优势乡土物种,但是种子依靠萌发繁殖活力较低,研究赤霉素与不同浓度盐交互作用对红砂种子萌发的影响,对于植被恢复和改善我国西部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对红砂种子进行不同赤霉素浓度(100、200、400、600 mg/L)、盐浓度(50、100、150、200、250、300mmol/L)以及赤霉素与盐交互...

  • 氮素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与氮累积动态变化的影响

    作者:陈玲玲; 任伟; 毛培胜; 乌仁图雅; 王胜男; 梁庆伟 刊期:2017年第06期

    为研究紫花苜蓿种子生产过程中氮素吸收、分配及利用规律,探索合理的施氮肥措施,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处理(0,45,90和135kg N/hm^2)对敖汉苜蓿和公农1号苜蓿氮素累积量、生殖器官氮素累积量及氮素分配率的动态变化以及种子产量、质量及氮素收获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产量和氮素收获指数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

  • 盐生植物小花碱茅CYP86A基因的RNAi载体构建

    作者:王沛; 崔彦农; 高丽; 王锁民 刊期:2017年第06期

    拒盐型盐生植物小花碱茅根系具有高度木栓化的内皮层可能是其抵御盐胁迫的重要策略之一。本研究以盐胁迫下小花碱茅幼苗的根为材料,采用RT-PCR方法扩增到木栓质生物合成关键基因CYP86A的RNAi靶片段,以中间载体pHANNIBAL和植物表达载体pART27为基础,采用酶切连接结合In-Fusion的克隆方法成功构建了以35S启动子驱动,含PtCYP86A基因片段反向重复序...

  • 结缕草肉桂醇脱氢酶基因家族全基因组序列鉴定和表达分析

    作者:史经昂; 张兵; 肖晓琳; 马晶晶; 杨向阳; 刘建秀 刊期:2017年第06期

    肉桂醇脱氢酶(cinnamyl alcohol dehydrogenase,CAD,EC 1.1.1.195)是植物木质素合成途径的关键酶,通过消耗NADPH,将松柏醛等复杂醛转化成相应的醇单体,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和逆境应答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从结缕草基因组中鉴定获得了16个肉桂醇脱氢酶(ZjCAD)基因,对其进行了系统进化与基因结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半定量PCR分析显示5个ZjCAD...

  • 玄参与烟草间作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作者:张东艳; 王军; 杨水平; 张雪; 刘京; 赵建; 何大敏; 杨红军; 莫静静; 苟剑渝; 赵新梅; 蒋卫; 丁伟; 陈大霞 刊期:2017年第06期

    为研究玄参与烟草不同种植模式下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Illumina MiSeq技术测定土壤细菌,结果表明,玄参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植烟土壤,但未达显著水平,间作有降低植烟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而提高玄参土壤细菌多样性的趋势。作物和种植模式在门和属水平上都影响着细菌丰度及优势菌排序,门水平上,植烟土壤中Saccharibacteria显...

  • 紫茎泽兰野外微生物堆肥及毒性评价

    作者:杨红军; 杜如万; 吴叶宽; 王剑; 王勇; 赵建; 梁永江; 张长华; 袁玲 刊期:2017年第06期

    紫茎泽兰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外侵植物,具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毒性,研究紫茎泽兰野外就地堆肥技术,评估腐熟效果,可为有效防除与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野外自然条件下,通过接种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ta sp.)和热解纤维梭菌(Clostridium thermocellumsp.),同时添加尿素和硫酸钙以及覆盖农用薄膜研究紫茎泽兰生物堆肥效果,并评价...

  • 当归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杨成德; 卞静; 陈泰祥; 陈秀蓉; 王涵琦; 杨小利; 王艳 刊期:2017年第06期

    本试验利用常规方法研究了当归炭疽病菌(束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dematium)的生物学特性和营养利用能力,为明确当归炭疽病的发生流行规律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为10℃到35℃,最适为25℃;在pH 5~11间菌落可以生长,最适pH为11;在pH 8~11间产孢,最适pH为10,但中性有利于孢子萌发;该菌对碳氮源利用范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