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3-1175/Z,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与实践研究、地方党史研究、政治学研究、中国诗学研究、语言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管理学研究、食学研究、艺术学...

主管单位:云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楚雄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1671-7406
国内刊号:53-1175/Z
全年订价:¥ 172.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云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9
复合影响因子:0.17
总发文量:2501
总被引量:3610
H指数:14
引用半衰期:7.3182
立即指数:0.0241
期刊他引率:0.9633
平均引文率:8.9438
  • 云南双江傣族蘸水研究

    作者:俸俊馨 刊期:2019年第05期

    饮食文化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傣族蘸水为研究对象,运用文字学、文献学、饮食人类学的方法,从蘸水历史简述及“蘸”“醮”“沾”字义辨析,从双江傣族蘸水原料及制作方法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发现双江傣族蘸水制作原料丰富多样,技法古朴,遵循传统,具有保持本味、辅助主味,适应季节变化调整原料搭配等特点,而...

  • 论曾几的饮食诗与饮食观

    作者:史月梅 刊期:2019年第05期

    文章通过对曾几现存602首诗歌的系统整理,筛选出107首与饮食相关的篇目。首先根据饮食内容,将其分为六类:饮茶诗、饮酒诗、蔬果诗、肉食诗、面食诗、酥油诗,分别对其进行阐释。其次以这些饮食诗为主要依据,阐述曾几的饮食观:食物以绿色当令为主,饮食搭配要合理,多蔬少肉,文明饮食,以达到修养心性的目的。最后对曾几饮食观的食学意义作了简要评析...

  • 食物的张力——民间、区域市场与鲜花饼的历史和现代

    作者:罗夏梓平; 原源 刊期:2019年第05期

    鲜花饼是云南特有的糕饼食品,历经100多年的发展,使之成为一种具有遗产价值的地方饮食。鲜花饼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民间性的师承作坊加工制作转变成国家制度下的现代化运作。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产业化模式纳入鲜花饼的产销,使之规模化生产。现代旅游业的兴起,成为了鲜花饼扩大产量和对外销售的契机。借此,鲜花饼依托云南特色旅游的持续发展,在...

  • 民族史诗研究的谱系视角和传承保护——以瑶族史诗《密洛陀》为例

    作者:覃琮 刊期:2019年第05期

    民族史诗是由诸多体裁样式共同形构的口头传统,用民俗的谱系视角审视,就是对史诗文化整体性、互动性和结构性特征的回应。以瑶族史诗《密洛陀》为例,从谱系视角看,《密洛陀》是一种谱系性的存在,包括空间谱系、时间谱系、史诗群谱系、结构谱系、传承群体谱系和传承谱系。发掘《密洛陀》的谱系,是为了拓展《密洛陀》的研究领域,把零散的文化事相...

  • 甘肃“花儿会”活动研究综述(1949―2019年)及产业开发思考

    作者:白晓霞; 翟存明 刊期:2019年第05期

    甘肃多民族地区的“花儿会”是历史悠久且在新时代语境中仍有着鲜活生命力的民间文化活动。学界70年来(1949―2019年)对甘肃“花儿会”活动的历史起源、相关传说、歌手的演唱和传承心理、活动的整体环节及所承载的意义等内容做了很多研究,出现了大量优秀的研究成果。在扎实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研究者观察“花儿会”的一个核心视点是“人”,即表...

  • 神龙生人:九隆神话文本叙事的视角

    作者:姜南; 鲁芳君; 杨梦瑶 刊期:2019年第05期

    著名神话学家田兆元教授曾说:“神话史是民族精神之河,它承载着这个民族的理想、信仰与传统,凝聚着丰富的情感。”神话确实承载了太多的精神层面的意蕴,各民族关于九隆神话,在文本叙事中找寻中国文化传统的因子,从显性中找出隐蔽的文化、历史、社会表征,给我们提供了精神的滋养和动力的源泉。

  • 彝族民间文学经典的现代性转换研究——以《中国彝族古训文化微动漫作品》为例

    作者:刘建波 刊期:2019年第05期

    彝族民间文学经典是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实施彝族民间文学经典在大数据背景下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是其现代性转换的必然内容。本文以楚雄州制作推出的《中国彝族古训文化微动漫作品》为个案,分析民间文学经典的现代性转换的内在特性,从而探索大数据时代彝族民间文学经典现代性转换的实现路径。

  • 汉籍所见“楚雄雁塔山”根性预设的精神图景(下)

    作者:朱和双 刊期:2019年第05期

    作为“威楚故郡”最神秘的金矿硐与“碧霞神泉”相为盈缩的传闻很难再说清楚,但汉族移民对楚雄雁塔周边区域的战略性开发却经历了一个从“军用”到“民用”的转换过程。明初在雁塔山巅修筑城墙、扩建“军仓”并增设“风云雷雨山川坛”等措施保障了汉族移民的顺利安置,而改建“武庙”“武侯祠”“三皇庙”“祗园寺”等祭祀场所迎合的都是武官阶层...

  • 由雲龙《定庵诗话》简论

    作者:卜其明 刊期:2019年第05期

    由雲龙,云南姚安人,是云南现当代一位有影响的重要人物。除了政治上的考量外,由雲龙在经学、史学、金石学、诗学等领域都有建树。诗学尤其精到,著有《定庵诗话》《定庵诗存》等书。《定庵诗话》是民国十大诗话之一,对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云南诗坛诗风流变、云南诗人风格及对外交流均作了扼要的叙述,对云南诗坛融入中华诗坛作了分析与诠释,是一部...

  • “沉默的女孩”:女性向青春小说研究

    作者:严晓驰 刊期:2019年第05期

    女性向青春小说即以女性的偏向和喜好为主的青春作品。女性向青春小说的出现并没有给女性带来更多的话语权,而是通过设置空间“禁区”等手法令女性形象及其变体形象“边缘化”,制造了新一轮的“沉默”陷阱。同时,女性创作者的“性别化”更固化了这一刻板形象,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谦卑姿态被美满爱情的虚化外衣所掩盖,使其进入“女性童话”的怪圈,...

  • 一道奇异的风景线——刘呐鸥的风景书写

    作者:李静 刊期:2019年第05期

    风景的概念从中西方文化中都可以追根溯源,相比中国,欧洲更注重风景的人文性。以后,风景书写的外延逐步拓宽,刘呐鸥就是广泛运用风景书写的艺术健将。其作品的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之间形成对立所造成的压抑感往往成为人性供奉的载体,是主人公家园感建立的基石。刘呐鸥用以丑为美的审美视角观照着腐化的都市,将糜烂的都市风景装置成前所未有的艺术...

  • 论古典彝语诗学中的“根”范畴

    作者:袁愈宗 刊期:2019年第05期

    在彝族文化的传统思维中,存在着一种盘根究底、追宗溯源的运思方式,就是“释原”意识和“述源”思维。这种意识和思维在彝族古典文化典籍中的表现就是对万事万物之“根”的寻问,这些特点在彝族古典诗学中的表现也非常明显。在古典彝语诗学中,“根”的含义与人、文化知识、艺术形象以及社会生活都有着联系。

  • 清代才媛女红诗词的情感诉求

    作者:骆新泉; 金皓月 刊期:2019年第05期

    女红是封建时代各阶层女子自小必须接受和习得的生活必备技能,同时也是涵养妇德的有效途径。清代才媛在长期从事女红劳动的同时,也将自身或她人从事女红劳动及其感受写入女红诗词之中,并藉此作为情感诉求的一个媒介,抒发属于女性的喜怒哀乐与美好祝愿,包括昭示妇德与彰显妇才的诉说、辛勤劳作与艰难困苦之同情、七夕祈愿与虔诚绣佛之心声、姐妹...

  • 名词铺排文本建构与明清词的创作

    作者:吴礼权 刊期:2019年第05期

    名词铺排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它表面上是句法问题,实质上则是修辞问题。汉语中的名词铺排现象最早见于《诗经》,是先秦诗人非自觉的一种修辞创造。但因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汉代诗人从中受到启发,于是开始有意识地摹仿与追捧。后来赋家、词人、小说家乃至散文家都在创作中有意识地进行名词铺排文本的建构。词的创作始于唐代,唐词、五代词、两宋词...

  • 炎陵县龙渣村5―14岁瑶族学生瑶语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作者:李玲; 曾涛 刊期:2019年第05期

    作者通过问卷调查、皮博迪图片词汇测试、半结构化自然语料收集、访谈等方式,对炎陵县龙渣村瑶族学校5―14岁瑶族学生瑶语使用情况进行了系统探究。研究发现,瑶族学生在社区范围内以使用瑶语为主,在学校以使用汉语为主,在家庭则以使用瑶语、汉语和当地方言为主;瑶族学生的瑶语词汇水平、平均话语长度等随年龄的发展呈现增长趋势,但低龄瑶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