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杂志简介:《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3-1444/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工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道路工程、土木与水利工程、交通运输、管理科学与工程、电气、机械与动力工程

主管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国际刊号:1672-9331
国内刊号:43-1444/N
全年订价:¥ 190.00
创刊时间:1999
所属类别:工业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湖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838
复合影响因子:1.26
总发文量:1572
总被引量:4560
H指数:22
引用半衰期:6.3649
立即指数:0.0926
期刊他引率:0.9777
平均引文率:11.7654
  • 技术哲学:从实体理论走向间性理论

    作者:李三虎 刊期:2017年第01期

    对于技术哲学史,人们一般将它分为三个代际:第一代技术哲学源于前技术哲学史发展;第二代技术哲学可被称为经典技术哲学;第三代技术哲学(和正在兴起的第四代技术哲学)可被称为当代技术哲学。可以说,技术哲学历史表现为一种从实体理论到间性理论的发展线索。把技术间性理论作为当代技术哲学的一种发展方向选择,是对西方哲学的主体间性和客体间...

  •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阈中社会工程思想探析

    作者:于春玲 刊期:2017年第01期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内蕴着社会工程的范式与思维。马克思从微观视角解析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形成机制,对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予以现实地批判和改造,对共产主义的新型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予以建构和具体设计,这使得其现代性批判具有了社会工程的范式。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运用了社会工程的研究方法,如系统方法、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规范化...

  • 工程风险分配正义的现象学阐释

    作者:傅畅梅 刊期:2017年第01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工程业已成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甚至于可以说,人在工程中存在。工程在动态演化过程中,风险分配正义问题成为工程活动社会建构的核心问题,通过对工程风险分配正义的“实事”、工程风险分配正义问题中意向性理论和主体间性理论运用的分析,可以看出,现象学“面向实事本身”的方法,为考察工程风险分配正义提供了独特...

  • 专家科学知识与城市绿色规划——基于知识观的角度

    作者:蒋显荣 刊期:2017年第01期

    城市环境决策依赖科学又不是完全按照生态专家的意愿,这引发对环境专家科学知识的科学性与作用的争议,聚焦于科学与决策的鸿沟及能否融合它。是世界观、价值观还是利益、知识区域扩展了科学与政策的鸿沟?知识观视角下,本质的联系在于:专家知识的科学性与决策是两个界面;专家知识也具有不确定性;科学与决策都是有限理性;科学的不确定性与环境政...

  • 纳米技术不确定性的应对路径与困境

    作者:龚超; 王国豫 刊期:2017年第01期

    进入21世纪以来,以纳米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不确定性问题日益突出,纳米技术已经走进并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世界,纳米技术的不确定性成为其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为此,欧美学术界提出了应对纳米技术不确定性的不同路径,如预防原则、亲行原则、“嵌入”道德的经验原则等,但在实践中这些路径或原则在可操作性方面还不够,也遭遇到...

  • “互联网+”热现象冷思考:问题与对策

    作者:吴标兵 刊期:2017年第01期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进化形式:从计算机终端互联演化到物物互联,凸显泛在性和智慧化。虽然“互联网+”确立中国在信息经济中的国际话语权,但是“互联网+”政策制度的盲区也会让中国在信息经济洪流中滞留于避风港而落后于时代潮流。从虚拟回到现实,以人为本的分布式物网跨界融合制造是互联网转向物联网产业创新规律。在国家战略层面,我国应该倡导...

  • 高校学报融合新媒体发展的思考——以黑龙江省为例

    作者:温冠男 刊期:2017年第01期

    高校学报融合新媒体的发展对“科教兴国”,产学研结合具有重要意义。新媒体给传统的学报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高校学报应直面挑战,抓住机遇,通过创建高校学报展示交流平台、高校优势学科、学报优势栏目专业平台、高校学报业务人才交流微信群、高校学报新媒体产业联盟等形式,在内容层面、专业学术层面、专业业务层面及经营产业层面等方面,加...

  • 意识形态的三维内涵、总体结构及其现实启示

    作者:杨竞雄; 胡凯 刊期:2017年第01期

    “意识形态”的概念需从原义、真义和要义角度进行三维解读。作为价值体系的意识形态是一种弥散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领域的客观的总体性力量,不仅在这些领域中逐渐形成了具体的意识形式,还与社会思潮、社会心理乃至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进而成为了理论化、社会化和日常化的意识形态。对新形势下意识形...

  • 中西传统与新诗的现代性

    作者:陈太胜 刊期:2017年第01期

    声音、翻译和新旧之争,是新诗现代性三个最主要的方面。借助诗人本人的翻译这一中介,中国新诗作者立足于中国本土语境,使新诗有了自己不同于旧诗的新的形式,新的声音、语调和思维方式。中国现代诗学对中国古典诗学的批判与接受,是在中国诗人接受了西方诗学影响的背景中进行的。20世纪中国许多诗人的“夭折”,其中很大的原因,即在于他们没有始终...

  • 旧新间的彷徨:论鲁迅的诗

    作者:陈卫 刊期:2017年第01期

    鲁迅的诗歌作品相对他的杂文、小说,数量并不多,影响也有限。然而他的诗歌创作,又是不可完全忽视的一部分,表现出中国近现代诗歌在过渡时期的明显特征。鲁迅青年时期开始旧体诗创作,多与朋友交流,表达他对人生、社会的看法,有抒情、言志和讽世多种。他的自由体新诗响应五四新文化运动而作,艺术成就略逊,但《野草》集中的一些散文诗足以展现他的...

  • 想象“春天”的不同方式——古典汉诗与现代汉诗“词”之差异论

    作者:范云晶 刊期:2017年第01期

    词语“春天”作为研究个案和切入点,通过对古代诗人杜甫和现代诗人赵野创作的同题诗《春望》的细读,以及对书写“春天”的古今汉语诗歌的整体观照,试图辨析“词”在古典汉诗和现代汉诗中的差异与不同,并揭示产生这种差异的核心原因在于“词”的特质和功能的变化。

  • 诗歌中的“语音标出项”——新诗韵律理论建构的一种尝试

    作者:乔柯; 李章斌 刊期:2017年第01期

    中英两国格律诗的韵律在语音维度能够呈现出一种共通的特性,这一特性可使用语言学当中的“标出项”概念加以扩展来进行说明。将这种特性延伸至中国新诗“非格律韵律”的探索和实践,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尝试建构新诗韵律理论,并达成将韵律与意义两个维度对接的效果,以期在新诗韵律研究与实践层面实现新的突破。

  • 精准扶贫、信息共享与贫困农户金融服务创新——以张家界金融产业扶贫为例

    作者:刘祚祥; 杨密 刊期:2017年第01期

    精准扶贫的特点在于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与信息共享,并以此降低金融机构向贫困农户获取信用的搜寻成本,为贫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创新奠定了新的基础。精准扶贫将贫困地区的贫困农户识别出来,集合为贫困户数据库,在此基础上与农村的社区信用结合形成了基于精准扶贫的信息共享机制,从而扩大了农户的信用范围,提高了贫困农户的金融缔约能力,降低了贫...

  • 金融体系差异与全球经常项目失衡:一个文献综述

    作者:刘建江; 邹花兰; 卢一慧 刊期:2017年第01期

    由于在各国金融体系中,一方面以“市场主导型”与“银行主导型”的体制存在着巨大差异,另一方面最近几年学者们试图从金融体系差异的视角取得突破,以解释经常项目失衡的原因,推动了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为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缓解持续的、大规模的经常项目失衡,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深入研究了全球经常项目失衡的缘由,以解决由于经常项目失衡所引发...

  • 国际货币竞争的一个理论模型及新国际货币体系的构想

    作者:黄权国 刊期:2017年第01期

    文章构建了一个国际货币竞争的理论模型,证明了货币价值波动率的方差与经济规模成反比,而国际货币的份额与经济规模成正比。在上述理论探讨基础上,提出发行电子金币,恢复黄金的货币职能,使之成为独立的、超主权的国际货币,从而构建一个以电子金币为中心货币,各主权信用货币为货币的新国际货币体系的构想,并分析新方案对于中国的利弊以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