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蒙汉族成人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管位置关系的CBCT研究 【正文】

蒙汉族成人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管位置关系的CBCT研究

作者:李昊轩; 李文超; 白晓飞; 陈丽芳; 杨欣宇; 周博学; 康宇轩 赤峰学院口腔医学院; 内蒙古赤峰024000
cbct   下颌第三磨牙   下颌管   下牙槽神经  

摘要:目的:通过运用锥形束CT即Cone beam CT来测量并进行赤峰地区内蒙汉族患者IAC与阻生第三磨牙位置关系的精确比较,为蒙古族患者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手术带来的手术风险和手术难度的术前评估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选取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红山院区口腔外科门诊就诊的需要拍摄CBCT的蒙汉族患者各30人,总共60例下颌骨的CBCT扫描数据进行整理,然后将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管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并分别测量它们的垂直距离,最终对比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结果:汉族左侧IMTM至下颌管平均距离为1.70±0.23,蒙古族左侧IMTM至下颌管平均距离为2.75±0.85,汉族右侧IMTM至下颌管平均距离为1.74±0.35,蒙古族右侧IMTM至下颌管平均距离为2.68±0.64;两民族60颗阻生牙中下颌管位于牙根颊侧的概率均为最多(16颗,13颗),在牙根下方(11颗,10颗)及牙根舌侧(3颗,5颗),在牙根之间(0颗,1颗)最少;据Winter's分类,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类型无统计学差异;下颌管和阻生牙的垂直位置关系中,第一类关系中汉族(13颗)高于蒙族(8颗),但在第二类及第三类关系中蒙族(8颗、14颗)均大于汉族(6颗、11颗),蒙族患者低位阻生(4颗)高于汉族患者(2颗),高位阻生(10颗、11颗)及中位阻生(18颗、15颗).结论:CBCT测量的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管的位置关系数据,对于赤峰地区的蒙古族患者下颌第三磨牙的拔除具有指导性意义.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