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409/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数学研究、物理学研究、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科学研究、生命科学研究、化学研究、体育科学研究、图书馆学研究

主管单位: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2095-7602
国内刊号:22-1409/G4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58
复合影响因子:0.54
总发文量:6970
总被引量:9219
H指数:18
引用半衰期:6.4524
立即指数:0.0148
期刊他引率:0.9848
平均引文率:6.3276
  • 中美经济关系中的政治因素探析

    作者:韩立娟 刊期:2006年第11期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美之间的一些经济摩擦有了一个有效的解决平台。但是,由于中美两国在国际战略,意识形态,传统文化以及价值观念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之政治因素仍将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对此,我们必须具有清醒的认识。

  • 略论日本ODA改革中的政治倾向

    作者:陈彩云 刊期:2006年第11期

    近年来,伴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日本政府对原有的ODA政策进行了改革,其改革内容主要包括改革背景、实施目标、贯彻原则以及实施地区等几个方面,而这一切都体现出明显的政治倾向。因此,可以看出ODA是一种外交工具,是服务于日本本国利益的。

  •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及其局限

    作者:李中原; 徐春丽 刊期:2006年第11期

    理性选择理论存在的局限和不足,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理性并非是完全理性;社会行为并非都是理性行为;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并非总是一致,团体行动并非一定遵守理性原则。同时理性选择理论对中国社会行为的解释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理性选择理论要正确面对挑战,不断反思修正并使其逐步完善。

  • 论城市化进程中的科学发展观

    作者:孟陶然 刊期:2006年第11期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城市化不仅是一个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性指标,也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但是,目前在中国对如何科学推进城市化进程存在各种不同的认识。因而,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 政府与私营企业间的劳资关系

    作者:刘颖 刊期:2006年第11期

    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失衡,是制约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发育不成熟的情况下,优化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科学界定政府在协调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地位,把私营企业劳资矛盾控制在既有的社会秩序范围之内,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

  • 政府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

    作者:李伟萍; 徐敏 刊期:2006年第11期

    通过对政府行为成本和收益进行概念界定,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对政府行为的成本——收益问题进行研究,可以揭示政府成本、政府规模、政府收益的内在联系。合理确定政府规模,是降低政府成本、提高政府收益的主要途径。

  • 论廉政与监督

    作者:魏克威 刊期:2006年第11期

    廉政是政权稳固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廉政仅仅依靠人们自身道德修养是绝不能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改变现有的纪检监察体制,使纪检监察机构成为由中央直接垂直领导的机构。这不仅适合政权机构运行的规律,也是古今中外实践所证明的成功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构的效能,为我国廉政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 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本途径

    作者:王艳华; 许以民 刊期:2006年第11期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潜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价值,它的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的转化主要依赖于三个紧密联系的基本途径:其一,培养现代人的文化自觉意识;其二,实现传统文化自身的创造性转化,使之适应现代生活;其三,国家全面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并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实现之。

  • 论的农民思想

    作者:丁红旗 刊期:2006年第11期

    的农民思想是对马列主义农民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它对农民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的作用、农民的局限性以及如何对待农民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曾有力地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它还将继续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东北与青藏两个地区的原始宗教比较研究

    作者:宋立民; 李陆华; 杨军 刊期:2006年第11期

    东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原始宗教在灵魂观念、图腾观念、祖先崇拜、宇宙观念、巫师与巫术等诸多方面既有共性,又有明显的差异。通过比较研究,可见青藏地区的本教是在本地土著居民中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并不是东北地区萨满教影响下的产物。

  • 汉代列卿选任中的非制度化现象举隅

    作者:沈刚 刊期:2006年第11期

    汉代列卿选任中的非制度化现象主要包括:世官化的存在,是因为职位的专门化和身份的固定化以及政治斗争的格局使然;政策导向影响,主要表现在武帝时期的酷吏行政,以及此后列卿迁选中的重视经学倾向;此外,皇权的影响以及士风俗尚也是导致选官非制度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列卿选任中非制度化因素的存在,说明官僚制度在确立早期所固有的不成熟性。

  • 论太平洋战争前夕英国对华政策的调整

    作者:张智丹 刊期:2006年第11期

    太平洋战争前夕,随着日本南进态势的日益明显,英国为自身利益计,其对华政策开始由观望转向谋求有条件地与中国合作。这一政策调整有助于远东抗日合作阵线的形成,但其局限性亦为双方日后的政治关系埋下了隐患。

  • 古代埃及教谕文献的产生背景

    作者:史海波 刊期:2006年第11期

    古代埃及的教谕文献是我们认识古代埃及人社会、伦理等方面思想的重要文献,这种文献的起源、发展和结束的进程,基本上和埃及古代文明的进程同步。由于这种文献的内容和玛阿特观念密切相关,需要结合这种观念来考察教谕文献的产生背景,包括自然的、社会的和历史的背景,可以透视出教谕文献产生背景当中所蕴涵的二元对立的思想属性。

  • “孔子删诗说”新探

    作者:杨佐义 刊期:2006年第11期

    从“古者诗三千余篇”到“三百五篇”,是一个在自然选择淘汰与人工整理双重作用下的层层递减的历史过程,不存在十去其九式的一蹴而就的情况。《诗》三百五篇的最后整理编订者是鲁国太师挚。

  • 略论先秦侠意识的形成及其文学影响

    作者:孙浩宇 刊期:2006年第11期

    从先秦的侠士行为和诸子的侠士认识两个层面加以阐述,探究先秦侠意识的形成,揭示中国侠文化的源流,并阐发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