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史料

出版史料杂志 部级期刊

Publication Archives

杂志简介:《出版史料》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4805/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往事寻踪、名家书信、百家书话、文化自述、走进序跋、随笔、青年文稿、人物写真

主管单位: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
主办单位:开明出版社
国际刊号:1672-2299
国内刊号:11-4805/G2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435
总被引量:618
H指数:8
期刊他引率:1
  • 忆中国出版外贸公司初创时期工作

    作者:魏龙泉 刊期:2010年第04期

    1980年底,国家出版局决定成立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分工由王益同志主管筹建工作,借调大百科出版社上海分社孙立功来京进行筹备,原计划调上海市出版局洪荣华担任经理,但久拖没有办成。王益同志知道我在国际书店和中图公司多年负责书刊进口工作,比较熟悉国外出版业情况,决定与中图公司领导商量,借调我到出版局,并征求我同意,

  • 一件往事的回忆——纪念中国印协成立三十年

    作者:王仿子 刊期:2010年第04期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成立三十年了。 我的出生地江南水乡的那个小镇上,经常有人用“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这样的话鼓励人们同心协力,发愤图强,把一件事情做成功。回想20世纪80年代第一个春天,由王益、史育才与我三个人筹建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就会想到这句成语。

  • 一部具有多重纪念意义的版画集——《抗战八年木刻选集》

    作者:王久安 刊期:2010年第04期

    在我收藏的图书中,有一部我最珍爱的《抗战八年木刻选集》。这是一部有多重纪念意义的画册。第一,它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一周年。1946年的“九一八”,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准备在上海举办一次“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会”。同时计划从几千幅展品中精选一百幅,出版一个集子,在展览会中销售,既可扩大宣传,使更多读者受到教育,

  • 亲历江西新华印刷厂创建始末

    作者:喻建章 刊期:2010年第04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江西,百业凋零,印刷业更是十分落后。我省各地所需的学校课本、教材及各类图书,绝大多数是从上海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等大出版公司印运而来,内地大都不能自行印造。当时我省除了为数不多的小型的手工业作坊式的印刷厂外,亦无较专业的大规模印制教材的书刊印刷厂。

  • 追思编辑出版大家范用先生——告别词讣闻

    刊期:2010年第04期

    匆匆过客,终成归人。在人生途中,倘没有亲人和师友给予温暖,将会多寂寞,甚至丧失勇气。感谢你们;拥抱你们!

  • 沉痛悼念范用同志(挽联三副)

    刊期:2010年第04期

    出版大家爱书如命文采风流惊四座 传世精品下笔有神花团锦簇垂千秋 2010年9月14日下午5时40分,范用同志在协和医院病逝,享年八十七岁。

  • 范用与《出版史料》杂志

    作者:吴道弘 刊期:2010年第04期

    1982年在上海创办的《出版史料》杂志,在编辑出版十年以后停刊了,由此度过了“七年寂寞”(主编宋原放语)的时光,终于在2001年得以在北京重新出版。为了做好在北京的复刊工作,我和陈子伶同志不约而同地想到要向范用同志求教请益。这不仅因为范用是我们两人在人民出版社的老领导,在编辑出版工作上,一直得到过范公的教导,特别是他榜样的力...

  • 怀念范用同志——我的领导和老师

    作者:陶膺 刊期:2010年第04期

    1949年7月,我进入上海三联书店《英华大词典》编辑室,在郑易里同志的指导下做《英华大词典》索引的编辑工作。1950年7月调来北京新华书店总管理处,分配到范用同志主管的期刊出版部校对科工作,1952年随范用同志调到总编办公室做编辑业务管理工作,一直到1991年1月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我在范用同志手下工作了四十年。

  • 范公的四封信

    作者:俞子林 刊期:2010年第04期

    范用同志是当今著名出版家。 1954年我参加上海图书发行公司工作后,公司领导毕青同志常和我们谈起生活书店一些往事,范用是他常提及者之一,但我无缘与他见面。

  • 为书籍的一生——范用先生与书籍装帧

    作者:龙美光 刊期:2010年第04期

    范用先生走了,但我们始终不觉得他不在了。他的名山事业还在,这是他永远的存在,也是他无意中为自己铸成的永恒丰碑。

  • 杨宪益与《青山在》——纪念宪益先生逝世一周年

    作者:陈有昇 刊期:2010年第04期

    刚应邀出席台湾东华大学在花莲召开的“2010海峡两岸民俗暨民间文学学术研讨会”归来,即捧读到杨敏如教授惠赐的一组诗词,这是敏如师于其胞兄杨宪益先生仙逝后留下的近作,九十五高龄老诗人的韵句令我分外忆念着宪益先生。

  • 叶圣陶未刊日记(三)

    刊期:2010年第04期

    关于一九五八年国民经济之发展(下)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开扩大会议,讨论明年之国民经济计划与当前工农业问题、问题。决定中有一项,号召全党全民为今年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去年钢之产量为535万吨,倍于此数,即得1070万吨。《人民日报》社论中有云“这样的规模和速度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 从吴奔星珍藏叶圣陶的一封信说起

    作者:吴心海 刊期:2010年第04期

    梁永先生在《叶圣陶的谦逊》(载《咏苏斋书话》,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一文中写道:

  • 容园存札(六)

    作者:叶瑜荪(注释) 刊期:2010年第04期

    一、周子美致叶瑜荪 瑜荪吾兄足下: 昨奉惠教,欣悉种绪。老《申报》①内容丰富,是重要史料,内中必大有收获。但浙江各报如浙江图书馆还有多份,似亦应到杭州去翻阅一下,内中必有重要资料可获得也。

  • “”中茅盾在香港出过书吗?

    作者:钟桂松 刊期:2010年第04期

    这些年常在旧书网上浏览,今年春天,突然发现有一些香港在“”(1966-1976)中出版的署名茅盾的书,引起我的好奇。因为,据我所知,“”中的茅盾虽然没有受到游街批斗等冲击,但基本上是被政治遗忘、社会遗忘、文化遗忘的人,怎么会在香港出版作品集呢?据《茅盾日记》记载,“”开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