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学院学报

百色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Baise University

杂志简介:《百色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355/Z,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少数民族民间文艺研究、边疆语言文化研究、跨文化研究、区域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教育教学研究

主管单位:百色学院
主办单位:百色学院
国际刊号:1673-8233
国内刊号:45-1355/Z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8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3
复合影响因子:0.28
总发文量:1868
总被引量:3008
H指数:13
立即指数:0.0057
期刊他引率:1
  • 怎样探寻文化的基因:从诗性智慧到神话信仰——《人文时空:维柯和新科学》代序

    作者:叶舒宪 刊期:2018年第04期

    从维柯《新科学》提出"诗性智慧",到卡西尔的"神话思维",再到本土的文学人类学一派的"神话信仰",两次术语变迁,体现当代研究者的本土文化自觉。从神话观念背后探寻史前信仰,给史前期无文字的文化大传统研究带来契机,有助于从文化基因方面重新审视文化传统。如《新科学》高度关注的占卜现象,就可以通过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骨卜文物,找出其...

  • 中国古代地理与政治、历史——以“昆仑”为例

    作者:汪晓云 刊期:2018年第04期

    古代知识体系中的地理并非现代意义之"地理",而为"政治"与"历史"。本文以"昆仑"为例,指出古代"昆仑"并非地理意义之"山",而为政治意义之"道",其内核为"阴阳五行""以气寓道"。在西方地理学传入中国以前,对"昆仑"乃至其他地理的"考证"皆是对政治的表述与对历史的理解。"昆仑"作为"山""名"的重要意义在于其为打开古代...

  • “文化文本”如何重建?——评叶舒宪《图说中华文明发生史》的范式创新

    作者:李永平 刊期:2018年第04期

    回到文明发生期的远古"现场",不仅要解读考古发现的物质文化玉礼器,更要揭示华夏先民的神话信仰和思想观念。叶舒宪教授《图说中华文明发生史》一书,贯穿着重建失落的"文化文本"之学术理念,是重新进入新国学知识体系升级版的门径。摆脱学科壁垒的束缚,借镜人类学和艺术史的关照方式,让大量新出土文物的图像叙事链,充当重建"文化文本"的主...

  • 玉石叙事与夏文明探寻刍议

    作者:栾为 刊期:2018年第04期

    玉为美石的信念以及玉石崇拜的传统,是华夏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一个重要特点。文学人类学提出的四重证据法认为,文物和图像也包含着一种叙事方式,可以作为研究无文字时期的实证材料。2014年良渚博物院举办的特展"玉器·玉文化·夏代中国文明展",为文化研究者打开思路提供了一扇有益的窗口。将玉礼器作为一种史前期文化记忆的载体,从中探寻无...

  • 维柯“诗性智慧”说与浪漫主义文学观

    作者:叶淑媛 刊期:2018年第04期

    维柯思想的核心概念"诗性智慧"在文艺学中可看作是艺术想象。他对诗性智慧的阐发中指出想象是诗的本质,具有独立的地位,并联系古代语言的起源、神话的本质等在宽广的视野中论述了艺术想象的心理机制及其情感性等特点。维柯对想象的重视和阐发在其时代表了一种新的文学观念,提出了新的诗学原则——想象的原则。由此出发,维柯建立起自己的诗学新...

  • 越南濒危语言研究述论

    作者:陈智睿; 黄海暑(译) 刊期:2018年第04期

    越南语言学界初步确定了越南境内濒危程度不同的语言或方言的名单,文章介绍越南濒危语言或土语的研究成果、濒危语言或土语保护政策研究、简评当前的研究状况,并提出濒危语言或土语保护研究措施。

  • 茄子和番茄在广西及东南亚的传播——基于语言学的分析

    作者:吕嵩崧 刊期:2018年第04期

    文章从语言学角度,对茄子和番茄在广西及东南亚的传播进行了讨论,认为茄子是由北向南经湘桂通道传入广西;番茄经越南传入广西,是目前学界较认可的传入路径之外的另一路径。文章还从语言学的角度,证明了在外来番茄传入之前,广西本土有原生番茄存在。

  • “非遗”保护语境下边疆民族地区节日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以壮族“霜降节”为例

    作者:许雁 刊期:2018年第04期

    流行于中越边境的壮族"霜降节"是壮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节日庆典活动,同时也是中国二十四节气在边疆民族地区被广泛接受共享的典型表现。壮族"霜降节"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深刻反映了稻作文明,是壮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非遗活态传承的文化特性决定了文化产业是其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以...

  • 从土族中走出来的女人类学家

    作者:徐杰舜; 邢海燕 刊期:2018年第04期

    文章是人类学家徐杰舜教授对土族人类学家、上海师范大学邢海燕(土族名:丹兰索)教授的专访。访谈围绕邢海燕教授作为一位土族女人类学家,从在故乡的成长、教育展开到美国福罗里达大学攻读人类学博士并进行博士后研究的科研经历展开,介绍了国际人类学的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在对中美两国人类学学科的教育模式、研究特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人类...

  • 边关内外有故人:历史遗址与家园遗产

    作者:彭兆荣 刊期:2018年第04期

    "边关"作为我国历史上的历史记忆和实物标志,而边关内外生活着一部分跨境民族。他们国家性政治归属的"家园"做区隔;又把他们族群性文化归属的"家园"做连接;如何在"边关"建设好家园,是摆在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族群与族群之间共同的事务。借助"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在边关之上,在边境的两侧,在边疆地区,相关国家、相关民族、相关族群...

  • 清代彝族《百乐书》中的巫医图像与祭司图像研究

    作者:李世武 刊期:2018年第04期

    清代彝族《百乐书》中的巫医图像和祭司图像因文字的残缺而难以训读,其相关知识谱系需要借助田野调查才能重构。相关图像透露出彝族宗教中含有原生性宗教、佛教滇密、道教米巫祭酒之教和端公信仰的元素,属于混融型宗教。彝族巫医利用羊皮鼓、师刀、阴铃、羊角号,结合咒语、舞蹈为族人治病;彝族祭司用阴铃、法冠、法杖,结合宗教经典主持祭神仪式...

  • 滇桂黔石漠化区雨露计划学历教育质量状况研究

    作者:李玉田 刊期:2018年第04期

    雨露计划学历教育是雨露计划系统的主体和核心。滇桂黔石漠化区雨露计划学历教育实践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基本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应学尽学和应补尽补目标,直接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直接补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直接满足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收入能力和机会创造需求,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滇桂黔石漠化区雨露计划学历教育是中...

  • 边疆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作者:黄梅珍; 徐魁峰 刊期:2018年第04期

    调查显示,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意识形态工作得到高度的重视,党心民心得到空前的凝聚,意识形态阵地得到有效管控,意识形态话语权明显增强。但是,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形势不容乐观,主流声音不够强劲,深层思想问题亟待解决;多元文化冲击严重,主流价值形成任重道远;境外渗透花样繁多,面临分化挑战形势严峻。加强边疆民族...

  • 精准扶贫背景下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文化扶贫研究

    作者:农飞; 黎一献; 农奎启; 梁统锋 刊期:2018年第04期

    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文化扶贫是主要方式。文化扶贫是边境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的智力支撑。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在推进文化扶贫工作中探索出不少积极做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建议从转变理念,在理念转变中推动实际工作转变;改进工作方式,促进扶贫方式和督察考核方式向扶志、扶智倾斜;多端联合发力,建立文化扶贫长效机制;尊重主体需求,处理好"送文...

  • 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机制研究——以左江花山岩画为例

    作者:罗瑶; 王兆峰 刊期:2018年第04期

    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和共同的现实需求基础。文章以左江花山岩画为例,从自组织和他组织的视角分析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其中,内在动力包括企业、技术、产业等层面,外在动力包括效仿、政策和社会等方面。运用产业边界理论从技术、产品、业务和市场四个层面分析融合机制。最后提出完善政府机制、重视人才培养、鼓励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