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学院学报

百色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Baise University

杂志简介:《百色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355/Z,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少数民族民间文艺研究、边疆语言文化研究、跨文化研究、区域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教育教学研究

主管单位:百色学院
主办单位:百色学院
国际刊号:1673-8233
国内刊号:45-1355/Z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8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3
复合影响因子:0.28
总发文量:1868
总被引量:3008
H指数:13
立即指数:0.0057
期刊他引率:1
  • 人类学专题研究:古道与线路遗产

    刊期:2016年第01期

    主持人语:今天,"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重大事务和事件。"一带一路"的历史之名取之于我国两类"丝绸之路"——即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而其知识逻辑则来源于世界遗产体系中的"线路遗产"。"线路遗产"(heritage route)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分类中的一个种类。

  • 岭南走廊:一个重新发现的文化线路

    作者:彭兆荣 刊期:2016年第01期

    在岭南走廊的区域内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产,其中线路遗产非常多,而且非常多样,包括古道、"新道"、水道、渠道、海上丝绸之路遗迹、民族与族群的交流与融合、多种宗教融合的遗存、海外移民的线路、与东南亚国家历史交流的遗迹、跨国跨界的共享文化遗产、语言与语种的丰富多样、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旅游资源与景观等等。此外还有许多待考和...

  • “百粤古道”文化线路钩沉

    作者:潘其旭 刊期:2016年第01期

    文章从线路遗产的视野,对位于岭南珠江流域、跨越南亚大陆、连通古今,具有多维度的区间交流的"百粤古道"进行文化资源的钩沉,探析以"百粤坡"题刻为标志的"百粤古道"遗址,在与珠江水系连结一体的基础上,勾连起一条跨越历史、民族、国家的水陆混合型的通道,构成贯穿中国华南、西南及中南半岛,具有多维活力和历史功能而与现实沟通互动的文化...

  • 多元共生:盐马古道沙溪白族的空间、信仰与实践

    作者:黄玲; 王晓芬 刊期:2016年第01期

    沙溪古镇位于中国通往缅甸和印度的西南丝绸之路上,承担着沟通藏地与中原的茶马交易,也是为中央王朝所掌控的盐马古道中心地带。因其是"茶马古道现今唯一幸存集市"的遗产价值,为世人猎奇的眼光所搜索和聚焦,成为诸多外国游客心向往之的旅游目的地,也纷纷吸引了各种资本的进入。文章从盐马古道—沙溪区域的整体性视阈,来观照沙溪古镇多元累叠的...

  • 神话建构:《利未记》文本编码与“圣所”投射

    作者:玛丽·道格拉斯; 唐启翠 刊期:2016年第01期

    《利未记》是《圣经》中经典的律法文书,在人类学家深究之下,却显现出文学文本建构和编码的匠心与深意。整个律法文本都是叙述者精心设计,两则神罚故事打断律法的连续叙事,如阈限将文本区隔为三,而每一区间内的章节首尾呼应、左右相衬,形成完美的文字之环和平行书写,与圣山、圣所的空间布局以及朝圣之旅自然对应,赋予《利未记》文学叙事的一致性...

  • 华夏神话天文学与中国叙事学——基于三部叙事学著作的再思考

    作者:代云红 刊期:2016年第01期

    当代叙事研究的重要发展在于:第一,破除"时间"的优先性,重新审视"空间叙事"问题;第二,加强叙事学与文化分析的研究;第三,在中西比较文化视阈中发掘中国叙事学的本土文化内涵与表现特征。浦安迪的《中国叙事学》,杨义的《中国叙事学》,张世君的《明清小说评点叙事概念研究》三部著作对中国叙事学的研究表明,中国叙事学具有在时-空一体中重视...

  • “玉帛为二精”神话申论

    作者:吴玉萍 刊期:2016年第01期

    玉帛是中国远古神话与宗教信仰突出关注的两种物质。帛作为仅次于玉的一种神圣礼器,其背后的神话叙事与神圣言说皆源自帛的原生物——蚕,它象征着生命的永恒与循环。从祭仪之帛到书写之帛,帛的神话叙事功能得到多方位的呈示。而经典文献与出土实物,文字书写与活态民族志,四重证据法的展开,可以大体诠释"帛——丝——蚕"神话叙事链的完整特征。

  • 四重证据法解读中医学的“神明”

    作者:章米力 刊期:2016年第01期

    我国古传统医学名词"神明",源于上古医学秘传传统。文章通过《黄帝内经》等先秦文本,文字"神"、"明"的演化,古代明堂制的流变,以及世界各地太阳崇拜考古建筑物等多重证据,发现"神"是祭祀仪式与原始生命崇拜的结合,"明"是日月运行的东方哲学基本模式的体现,"神明"化生万物,代表了天地大道的力量,神话与医学的结合,最终造就了请神降神...

  • 越中跨境民族族称解读

    作者:陈智睿; 梁敢 刊期:2016年第01期

    越中边境约1450公里,边境两端的少数民族(或部落)虽然被冠与不同的族称,但它们可能曾经是相同民族的组成部分。对这些族称(或部落名称)术语的历史关系的识别必将有助于揭示其文化渊源。文章调查了越南一些部落的名称,并指出其与中国境内一些民族可能的对应关系。这些族称之所以不同,可能源于语言上的历史音变。因此,对这些不同族称的历史关...

  • 老挝谚语中的领袖世界观

    作者:桐柏 刊期:2016年第01期

    文章对老挝谚语中领袖治理国家和社会的世界观进行探讨和研究。在老挝,要通过选举产生优秀的、具有较强能力的、勇于担当的人民代表。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治理国家和社会,要为人民服务并成为人民的坚强后盾,防止敌人入侵。对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其权力也最高,但不可在不合法的领域滥用权力欺瞒民众。作为统治阶级的领袖还需要有慈善之...

  • 田阳巴别壮语的人称代词与不定形式

    作者:覃凤余; 李冬; 孟飞雪 刊期:2016年第01期

    田阳县巴别乡三坡村壮语的人称代词的特点是:第一、二人称有严格的语用三分,第三人称代词来自远指指示词,区分包括式和排除式,单数加后缀tu:i?表复数,tsau3可表句间的回指关系,也可表句内的反身关系。三坡村壮语不定形式有疑问词?o:i2系列和不定限定词θak?系列。

  • 漫谈全国彝文规范问题

    作者:朱文旭 刊期:2016年第01期

    文章主要讨论全国彝文规范问题。在四川规范彝文已经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面临云南、贵州、广西彝文规范问题。目前大家对全国彝文规范各持己见。文章主张将全国彝文规范为表音文字,早日实现彝区"书同文"。

  • 语言接触在坡荷高山汉话词汇中的体现

    作者:吕嵩崧 刊期:2016年第01期

    广西坡荷高山汉话是一种受语言接触深刻影响的官话方言,其词汇受到汉语共同语、云南官话、那坡官话、壮语的影响。

  • 民俗“镜像”:由日用类书看明代文化交流——基于《鼎锓崇文阁汇纂士民万用正宗不求人全编》“外夷门”的考察

    作者:毛巧晖; 刘莎莎 刊期:2016年第01期

    日用类书内容包罗万象,旨在服务百姓的日常生活。其中"外夷门"是对明代统治地域之外生活状况的描写,涉及大量域外民俗事象。文章主要对日用类书"外夷门"所记载的民俗事象进行归纳与分析,呈现明代民众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交流。这不仅为中国民俗史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献资料,同时也有助于了解明朝的对外交流史。

  • 大河抒情:论马华作家李永平的小说创作——以《大河尽头》为中心

    作者:潘颂汉 刊期:2016年第01期

    移居台湾的马华作家李永平的近作《大河尽头》在简单的故事叙述中蕴藏着丰沛的抒情力量,他把对婆罗洲大地、雨林以及原乡、母亲的思恋之情置换成对卡布雅斯河的深情书写;在与他自称的"缪斯"——朱鸰的对话中,同样寄托着对家乡古晋的无尽思念。正是因为原乡和亲情的遥不可及,在这些书写和思念的表层下,包藏着李永平内心无法抚平的深深的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