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百科知识杂志 部级期刊

Encyclopedic Knowledge

杂志简介:《百科知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059/Z,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聚焦、资讯、科技、看点、健康、专栏、自然、文摘、人文、博采、象牙塔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2-9567
国内刊号:11-1059/Z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6894
总被引量:1064
H指数:10
期刊他引率:1
  • 火在烧

    刊期:2020年第04期

    截至本刊发稿时为止,起于2019年9月的澳大利亚东南部森林大火仍在燃烧,已导致3.7万只考拉、超过10亿只其他动物丧生,对生态造成的损害难以估量,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 科学远征—南极英雄(上)

    作者:赵致真 刊期:2020年第04期

    早在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时代,古希腊哲学家就猜想地球南半球应该有一片未知的大陆,用来和北半球广袤厚重的陆地相对称。他们确信造物主不会让地球“一头沉”,影响自身的稳定和平衡。探索南极的足迹1700年1月,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哈雷曾经率领帕拉摩尔号跨过南极辐合带,到达南纬52°24′并遇到平顶冰山;1773年1月17日,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率领决心号和...

  • 火星探测知多少

    作者:沈羡云 刊期:2020年第04期

    2019年11月,国家航天局首次公开了我国火星探测任务。根据计划,我国将在2020年7月发射火星探测器,开展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火星的探测将实行轨道器加火星车的联合探测方式,预计经过10个月飞行,探测嚣将于2021年到达火星,并进行巡视探测。2028年左右将进行第二次火星探测,并在采集火星土壤后返回地球。

  • 揭开比目鱼“比目”之谜

    作者:徐茹晖; 宁波 刊期:2020年第04期

    比目鱼,因成鱼身体左右不对称、两只眼睛均位于头部的同一侧而得名。在中国文化中,比目鱼常常被视为爱情忠贞的象征。如以“鹣鲽情深”,比喻人与人之间感情深厚,尤指夫妻之间无比恩爱。

  • 我们可以主动遗忘吗

    作者:吴嘉欣 刊期:2020年第04期

    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好记性”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考试前你总希望能多记住一些知识;上台时,你希望脑海里的那份演讲稿不会缺词少句,更不想因为紧张而头脑空白。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总希望自己的记性能更好一点。然而,在我们深感记忆对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时,是否有考虑过它的反义词—遗忘,为什么人类会遗忘?我们都喜欢“好记性”,为什么还是会...

  • 喷泉:古代居民饮用水的来源

    作者:田涛 刊期:2020年第04期

    如果你去欧洲旅游,会发现许多城市都有各种喷泉。为什么欧洲“盛产”喷泉?根据史学家的研究,虽然如今的喷泉大多数是园林景观的组成部分,但早在工业文明出现之前,喷泉并不只是一种装饰物,而是唯一能够稳定提供可靠淡水的方式,是古欧洲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因此在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喷泉最早还用于祭祀、祷告和纪念活动,两相结合,促使喷泉...

  • 购物为何会成瘾

    作者:龙学锋 刊期:2020年第04期

    人类“购物成瘾”源自冰川期放眼整个动物界,你会发现,像人类这样的“购物狂”是罕见的。比如,百兽之王狮子居于草原食物链的顶端,整个草原就好比它的大型购物商超,它可以在其中尽情“购物”(捕猎)。然而,研究发现,狮子每天平均只有2到3个小时进行狩猎,其余的时间,狮子更愿意用来休息。这种“一动不如一静”的行为模式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为在...

  • 科学流言榜

    刊期:2020年第04期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支持。

  • 资讯

    作者:彭文 刊期:2020年第04期

    为何生物能够感知寒冷感觉到寒冷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生存之道。那么,为什么人能感觉到寒冷呢?在此前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一类基因与感觉有关,并试图在这类基因里寻找感知寒冷的基因,但收获不大。后来,科学家换了一种思路,他们通过研究基因突变,来找到缺少哪个基因会令生物对寒冷环境没有反应,那这个基因就将是感知寒...

  • 看看这些罕见病有多罕见

    作者:安利 刊期:2020年第04期

    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065%~0.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国际确认的罕见病有五六千种,其中大多数是由于遗传缺陷所导致。为了引起公众对罕见病的关注以及对罕见病人的关爱,欧洲罕见病组织于2008年2月29日发起了第一届国际罕见病日。此后,世界多国将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定为国际罕见病日。有一些病症,如脊髓灰质炎、天花等曾...

  • 地球艺术(三)

    刊期:2020年第04期

    “地球艺术”(Earth as Art)是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推出的地球卫星图像集锦。有些图像成像了人眼无法捕捉到的频谱区段,高分辨率无人机拍摄的图像也首次展现其中,为人们呈现一组兼具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地球“美图”。图片来自地球资源观测与科学中心(EROS)。

  • 废牛奶盒的“重生”之路

    作者:陈维西 刊期:2020年第04期

    喝完一盒牛奶,你会怎么处理空牛奶盒呢?或许是随手一扔,丢到垃圾箱里,它的最终出路就是混在一堆生活垃圾里,或者被运往垃圾焚烧厂付之一炬,或者被送往垃圾填埋场一埋了之。其实,废牛奶盒还有更好的出路—一条“重生”之路。

  • 为何东亚胃癌高发

    作者:菠萝 刊期:2020年第04期

    大多数癌症都是“富贵病”,欧美发达国家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中国,包括前列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但也有几种例外,其中之一就是胃癌。胃癌是全球高发肿瘤,但在中国尤其多。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但胃癌的发病数占了44%,死亡数占了50%。相比之下,在欧美发达国家,胃癌要少得多。

  • 南京庙会忆旧

    刊期:2020年第04期

    “赶集”如过年南京民俗的格调彰显南北交融,故有“南风北俗萃于一城”之说。其中,传统庙会内涵丰富,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乡邦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和浓郁的本土气息。早在春秋时期,南京地区集市雏形已现,城乡百姓为了购买与交换生产用具和生活用品,按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顺序,择日去某地进行交易,久之便形成“市”。“赶集”如过年,经久不衰。

  • 春风拂过紫禁城--农桑篇

    作者:田子 刊期:2020年第04期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春风拂过京城,吹皱护城河的水面,高墙之外的人难免好奇,古时候紫禁城中的帝王之家要怎样度过万物竞自由的春天呢?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自古重视农桑,即便是高墙内的帝王家也保留着男耕女织的传统。明清时期,春天的序幕刚刚开启,皇帝便会在皇家耤田里亲自耕田,皇后则带领宫中妃嫔采桑养蚕。这些劳作虽然是一种礼仪性的活动,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