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百科知识杂志 部级期刊

Encyclopedic Knowledge

杂志简介:《百科知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059/Z,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聚焦、资讯、科技、看点、健康、专栏、自然、文摘、人文、博采、象牙塔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2-9567
国内刊号:11-1059/Z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6894
总被引量:1064
H指数:10
期刊他引率:1
  • 有多少人知道医疗对健康只起8%作用?

    作者:简岩 刊期:2014年第13期

    在2014年5月25日的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指出,"医疗对人的健康只起8%的作用"。在医学和医疗领域,医护专业人员是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而病患者和公众则是信息贫乏的一方。由于掌握的信息不同,人们对医疗和保健行为做出的决策和采取的行为也不同。例如,一项研究表明,除去老年人,做不做健康体检,对死亡率...

  • 女性可以成为科学试验对象吗?

    作者:王晓冰 刊期:2014年第13期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要求其所资助的所有研究从2014年10月起,都要使用同等数量的雄性动物和雌性动物。该研究院甚至要求在培养皿中进行的细胞研究也要做到性别平衡。这也意味着今后雌鼠和雄鼠、雌猴和雄猴等都会在生物医学研究中获得两性平等的待遇。

  • 科技快递

    作者:彭文 刊期:2014年第13期

    气候变暖影响海龟性别比一项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引发的温度上升可能影响海龟的性别比,导致更多的雌性海龟被孵化出来,长期持续下去会导致海龟种群灭绝。海龟后代的性别不是由染色体决定的,而是海龟卵所在沙滩的环境温度决定的。

  • 人在太空会长寿还是短寿?

    作者:徐风 刊期:2014年第13期

    人在太空老得快还是老得慢?这个问题引起科学家的争论。在太空老得慢?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速度越快,它相对的时间会减慢,接近光速的物体,时间会慢得几乎停下来。地球上的物体要想摆脱地球引力飞到太空,就必须达到一定的速度。在地球人看来,太空中快速运动的物体上的时间流转缓慢。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在地球上模拟太空环境,让虫子生活...

  • 揭开葡萄酒年份的面纱

    作者:孙彦 刊期:2014年第13期

    "葡萄酒是生活,品味是艺术。"品味葡萄酒,就是享受人生,感受快乐。葡萄酒的品鉴、收藏也成了一种时尚。地域成为标志葡萄酒,是指以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酒精度(体积分数)≥7%的酒精饮品。

  • 4D打印初现光芒

    作者:刘露 刊期:2014年第13期

    2013年,在美国加州举办的TED(技术、娱乐、设计的英文缩写)大会上,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科学家斯凯勒·蒂比茨为大家表演了一个技惊四座的"魔术"。他将两根貌似普通的长绳扔进水中,绳子很快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一根绳子像有生命一般,慢慢地卷曲、变形,然后自动形成了字母"MIT"的字样;另一根绳子则似乎在做机械运动,折叠成多个90度直角,...

  • 应归功于“一战”的八个发明

    作者:杨孝文 刊期:2014年第13期

    从卫生巾、太阳灯、不锈钢到夏令时制与航空通讯装置,如今我们生活中很多习以为常的东西都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得以催生或者普及的。1.卫生巾1914年一战爆发前,美国一家小公司——金佰利-克拉克的研究负责人在参观德国、奥地利和北欧的造纸厂时,发现了一种吸水能力是棉花5倍的材料,他们将这种材料带到美国并为其注册商标,将其称为"纤维棉"...

  • 你知道吗?

    作者:杨阳 刊期:2014年第13期

    什么颜色的车不易被贼偷?如果调查一下,也许你会发现,有的车招贼,有的车则不会被贼眼盯上。近日荷兰的学生发现,有的车之所以没有被贼看上,是因为车的颜色太花哨。对于这些现象,荷兰有关专家经过调查发现,近几年来,没有一辆粉色汽车被贼偷过,黄色的汽车也很难被小偷看上。

  • 抗生素残留造成的危机

    作者:杨欣 刊期:2014年第13期

    华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期发表于《科学通报》上的一篇文章称,我国地表水中含有68种抗生素,且浓度较高,另外还有90种非抗生素类的医药成分被检出。其中一些抗生素在珠江、黄浦江等地的检出频率高达100%,有些抗生素检出的浓度高达每升几百纳克,工业发达的国家则小于每升20纳克。

  • 远离放射源的伤害

    作者:林森 刊期:2014年第13期

    2014年5月7日上午8时许,南京中石化第五建设公司工人王某在车间门口打扫卫生时,看到地上有一条链状的物品,直接用手捡起放在裤兜内,直到中午11时30分回家后才将其丢在自家的杂物堆里。王某捡到的是遗失的放射源铱192,但他并不知情,只是想捡来用作钥匙的挂链。至此,王某已经遭到伤害。于是,一连串的问题随之而来。什么是放射源,有什么作用,对人体...

  • 如何才能长生不老?

    作者:任秋凌 刊期:2014年第13期

    每一个人都想长生不老,获得永生。永生是一个不大可能实现的梦想,但长寿的愿望并非不可能。从良好的睡眠到清洁的空气,再从合理的饮食结构到积极的生活方式,很多因素都能帮助我们延长寿命。寿命每100年增加25岁1797年,德国耶拿大学医学教授克里斯托弗·威廉·胡弗兰德撰写了《延长寿命的艺术》,这部著作是他对人类寿命进行长达8年的研究所取得的成...

  • 瑞士银行:金钱的历史在改变

    作者:周昀 刊期:2014年第13期

    2014年5月6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经合组织年度部长理事会上,瑞士政府宣布与46个国家签署《税务事项信息自动交换宣言》,正式承诺实施关于在银行间自动交换信息的全球新标准。这一消息随即被外界解读为瑞士很可能在银行保密问题上做出重大让步,将把一部分客户信息披露给其他成员国。"避税天堂的时代已然结束"成为了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头条新闻。

  • 回望“一战”的硝烟与枪声

    作者:鲍磊翔 刊期:2014年第13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战争史上的"分水岭"。它起于欧洲,波及世界,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世界大战有6500万人参战,约1000万人丧生,近2000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700亿美元。今天,一个世纪后,人类仍怀有负罪感,在良知的指引下不断追问一战的前因后果。

  • “一战”:地球和人类的巨大灾难

    作者:李海成 刊期:2014年第13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整整100年了,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人类究竟为什么要打这一场世界大战?但是战争已经发生,我们所能感知的是战争带给人类的巨大灾难和战后余音。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总体战,其战后的灾难触角伸及人类文明,并对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与物质家园施以巨大的破坏。

  • 与“一战”相遇的科学家

    作者:杨涤非 刊期:2014年第13期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以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持续4年多的残酷战争中,科学家作为社会大众中的一员,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战争。100年前的那场战争对科学家群体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哪些科学家身陷战争,让双手染上了鲜血?哪些科学大师不幸殒命于一战?哪些幸运儿又穿越了战争的泥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