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杂志简介:《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677/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稿、学术论坛、中外影史、资讯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北京电影学院
国际刊号:1002-6142
国内刊号:11-1677/J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76
复合影响因子:0.62
总发文量:1685
总被引量:6544
H指数:27
引用半衰期:8.5
立即指数:0.015
期刊他引率:0.8246
平均引文率:3.9398
  • 银幕的解域、结域以及构型—— 媒介融合视阈下的“桌面电影”

    作者:侯东晓 刊期:2019年第11期

    “桌面电影”的产生与近几年电影观众主体的转变,以及影像媒介融合紧密相关。电影的媒介属性对重新认识电影银幕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展现出了电影银幕不断解域、结域以及重新构型的趋势。首先,银幕解域即电影不断更新其叙事惯例以适应观众的审美趣味;其次,“桌面电影”在叙事上以内聚焦的方式,利用媒介融合创造出外聚焦的视域,对银幕进行了新的结...

  • 论媒介融合时代电影艺术的“可逆生产”

    作者:艾志杰 刊期:2019年第11期

    在媒介融合时代,不同于以往其他艺术形式到电影的改编,电影艺术呈现出“可逆生产”的新变化,即从电影到小说、戏剧、游戏、动漫和短视频等媒介形式的转化。在文化价值层面,“可逆生产”推动流行文化与高雅文化、主流文化与二次元文化、精英文化与平民文化的间性互动。而在现实创作层面,这种文化工业裹挟着性文化、禁忌文化和恶搞文化,暴露其伪个...

  • 知沟理论视域下的微电影传播效果研究

    作者:戴程 刊期:2019年第11期

    移动互联网发展并未使“知沟”缩小。由于个人先导背景差异、基于数据算法的传播模式、媒体营造的“传播沟壑”使得微电影传播效果趋向于扩大“知沟”。为解决知沟问题,应引导内容创作方转向娱乐化表达方式、更随机化的多元信息分发方式,还应强化政府等监管机构导入公共资源以降低信息获取的成本,体现微电影传播的公平性、公共性,为缩小社会“知...

  • 数字时代电影本体论的演变——以“谜题电影”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张书端 刊期:2019年第11期

    吉尔·德勒兹曾提出“大脑电影”理论,用以指涉爱森斯坦、阿伦·雷乃等导演电影作品的共通特质。进入数字时代,谜题电影成为“大脑电影”的新形态。谜题电影的盛行是由于人类大脑科学的进步,更是由于数字时代人类生存状况的改变。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主导下,人类世界逐步以大脑为原型组织在一起,在此过程中,电影与大脑的关系越发紧密。“电影即大...

  • 用户视角下的交互电影创作研究

    作者:张梦雨; 黄心渊 刊期:2019年第11期

    交互电影作为一种新型互动体验的形式,观众逐渐转化为积极的用户并通过自主行动来参与甚至影响故事的发展,交互电影的创作思路也因此变得更为复杂多元化。本文首先回顾交互电影的起源和发展,然后从观众向用户的身份转变角度出发探讨交互电影的特性,最后试以交互、创作者、叙事三个维度作为组成部分来提出创作思路模型,进一步明确并直观化对交互...

  • 论视频网站对我国电影产业文化公平的促进

    作者:田义贵; 丁阳 刊期:2019年第11期

    视频网站近年来异军突起,不仅从传播渠道上解决了电影产品在推广与普及方面的表层问题,而且在其文本生产形式、人才培养模式、明星资源配置、文化产业布局等多个方面加以革新,并以极强的生命力冲击着传统电影产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非公平固有格局。这种具有创造性破坏特征的互联网力量,使电影产业为了满足时展的需求而不得不积极面对、主动适应,...

  • 介面理论与戏曲电影的未来

    作者:谢建华 刊期:2019年第11期

    作为跨媒介艺术的戏曲电影从未摆脱“戏曲中心”与“电影中心”斗争的死结。当前技术主导的“新戏曲片”创作坚持“穿透性”(去介面)的旧思维,仍然缺乏系统性建制和创新性语言。在技术、市场、观众、产业巨变的推动下,作为新旧艺术融合地带的戏曲电影正经历剧烈冲突,美学升级和势在必行的范式转换。在以流动、跨界为特征的今天,戏曲电影的关注焦...

  • 舞台与武馆——香港武侠片创作的另一条线索

    作者:宋锦轩 刊期:2019年第11期

    香港武侠片初创时期沿袭了神怪武侠片偏向戏曲舞台化动作设计的北派传统。但自1950年代起,黄飞鸿系列电影的盛行使岭南武术界人士进入武侠片创作领域,从而逐渐发展出强调真功夫的南派动作风格。此后,在数十年间的武侠电影创作历史中,这两种武术指导派别不断竞争与融合,促进了武侠电影的发展,贡献了大量佳作。他们被武侠电影滋养的同时又推动着武...

  • 白云之下见众生——王瑞导演访谈

    作者:王瑞(受访); 孙长江(采访) 刊期:2019年第11期

    孙长江(以下简称“孙”):王瑞老师,请您先谈谈《白云之下》这部影片的创作缘起。王瑞(以下简称“王”):2005年,剧作家陈枰推荐我看宁夏作家漠月的小说《放羊的女人》,从我想拍这个戏到拍成中间有十二三年的时间。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阿拉善,我去考察了一次,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电影的场景不应该选择在这里。

  • 女性视角下的社会浮世绘——《送我上青云》导演滕丛丛访谈

    作者:滕丛丛(受访); 许航(采访); 施琳慧(采访) 刊期:2019年第11期

    用镜头讲故事和文学创作是两回事许航(以下简称“许”):你是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滕丛丛(以下简称“滕”):对,我在电影学院念了四年本科,硕士延期了,一下读了五年,等于在电影学院念了九年书。本科是导演系招的第一届剪辑班,我的指导老师是谢飞和周新霞老师。据说我们是一个实验班,那个时候好像刚刚开始用苹果电脑,田壮壮老师担任系主任后帮我们...

  • 用声音唤起时代记忆——《我和我的祖国》声音创作团队访谈

    作者:王丹戎(受访); 毛硕(受访); 杨晓晖(受访); 祝岩峰(受访); 邓娟(受访); 张璐(受访); 姚远(采访) 刊期:2019年第11期

    《我和我的祖国》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本文是对该片声音制作团队采访的整理,主要从制作班底与制作流程、与不同导演的合作、整体的声音设计与细节处理等几个方面,对他们的创作进行了记录和总结。一、关于制作班底与制作流程姚远(以下简称“姚”):作为中影集团项目中心主任和《我和我的祖国》声音后期制作总监,您能否介绍一...

  • 失效的美国电影分级制——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及反思

    作者:曹怡平 刊期:2019年第11期

    1999年,科罗拉多州利特尔顿校园枪击案的爆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介入调查后,分级制运作存在的弊端得以凸显。经过持续10年的6次调查,以及电影工业的渐近自律整改后,分级制监管不力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问题仍未得到全面解决。对分级制长期处于制度“试水”阶段的中国电影管理而言,美国电影分级制失效的原因和方式值得借鉴和反思。

  • 美国电影审查和电影分级制度的合宪性审思——以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为中心

    作者:付婧 刊期:2019年第11期

    围绕影像与言论自由之间的关系,美国电影审查制度和分级制度的发展正是探讨艺术表现合法界限的样本。美国电影史上一系列标志性案件反映出电影作为一种言论自由从而获得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之保护的艰难历程。此种宪法身份的确立同时又表现为联邦政府、州政府、联邦最高法院、全美电影工业行业等多方主体之间的博弈。伴随联邦立法的失败及行业自...

  • 产业运作与社会变革——美国二战时期女性恐怖电影的兴起

    作者:张正 刊期:2019年第11期

    本文试分析20世纪40年代初期美国女性恐怖电影制作周期的兴起,并借此探讨经典好莱坞产业运作与社会变革之间的互动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引发了美国本土观影群体乃至社会文化的调整,好莱坞进入了以吸引女性观众为主要目的的女性恐怖电影制作周期。这一周期由雷电华公司首先发起,随后被环球等小制片厂所采纳,并逐渐扩散至整个行业。电影周期研究阐...

  • 歌舞女郎的重生与冷战语境——香港影片《曼波女郎》(1957)再解读

    作者:王宇平 刊期:2019年第11期

    本文通过对1957年香港影片《曼波女郎》中两种空间、两种歌舞的解读,呈现葛兰饰演的“曼波女郎”通过观看他者的歌舞以及自我选择,在影片叙事内部以及华语歌舞女郎谱系中完成阶层跨越,确立起中产阶级歌舞女郎的形象,葛兰在随后拍摄的《空中小姐》《青春儿女》以及《香车美人》中都补充和强化了这一形象;曼波舞与阿飞舞在影片中被赋予了中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