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杂志简介:《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677/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稿、学术论坛、中外影史、资讯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北京电影学院
国际刊号:1002-6142
国内刊号:11-1677/J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76
复合影响因子:0.62
总发文量:1685
总被引量:6544
H指数:27
引用半衰期:8.5
立即指数:0.015
期刊他引率:0.8246
平均引文率:3.9398
  • 在场与不在场的转换--围绕当地人对二维影像和VR影像观看体验的个案研究

    作者:杨宇菲; 雷建军 刊期:2019年第08期

    本文基于在广东同一客家村落拍摄的两个视觉文本--纪录片《姑婆》与《中元节VR实验影像节日志》--以及当地人对两个视听文本的观看体验,发现观影过程成为当地人对自我文化进行阐释的空间。当地人通过影像媒介将当地人从日常时空的在场转换为不在场的视角来反观自身生活世界,这不仅有助于当地人自发的文化认同与传承,也为人类学者理解当地人的文...

  • 情境的碎屑:居伊·德波、情境主义与互动纪录片

    作者:黎小锋 刊期:2019年第08期

    如果居伊·德波活到今天,有没有可能采取互动纪录片的方式来实践他的情境主义主张?本文结合具体创作案例,借用"情境的碎屑"概念,试图探讨在互动纪录片中如何进行情境主义实践,以及互动纪录片中可能使用的情境主义策略。

  • 重演雷恩:幻想性与动画纪录片

    作者:史蒂夫·福尔; 滕腾(译); 孙红云(译) 刊期:2019年第08期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讨论了动画纪录片,这与那些通常被理解为纪录片中重演的使用有关。作者主要从尼科尔斯关于纪录片中的重演理论获得了概念基础,尼科尔斯认为纪录片重演具有"幻想性"和反身性的特质。动画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而有趣的杂交创作形式,上述特质显然与动画的关键属性相吻合。本文的关键思想运用于研究兰德雷思的动画纪录片《雷恩》一片...

  • 离奇体验的复原--纪录实践中的动画模仿

    作者:徐亚萍 刊期:2019年第08期

    纪录片中的动画模仿彰显出经历者、创作者、观看者的多重主体性,通过前语言的动作形象拓展既有能指体系、在主体间共享无从言说的离奇体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读写语言及照相写实摄影在表征创伤经历上的伦理窘境和创造力难题,彰显表征空间与社会空间、放映空间的关联,构连动作形象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相似效应。在此前提下,本文管窥动画纪...

  • 影像的暗处--从《中国为何而战》看东西方权力话语机制

    作者:赵立诺 刊期:2019年第08期

    《中国之战》是1942年至1945年间美国军部摄制的系列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中的一部。这部影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中美电影交流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之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影片赋予中国崇高和神秘的形象、赋予抗日战争以正义的立场,然而在叙事上未能摆脱其来自西方艺术传统处理东方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话语范式与权力机制,...

  • 论爱因汉姆的电影艺术标准

    作者:郭勇健 刊期:2019年第08期

    爱因汉姆的电影艺术标准是一个整体或系统,包括三个层面:媒介层面,形式层面,观念层面。媒介层面,爱因汉姆主张电影媒介使影像有别于现实,越是善加利用、积极开发电影媒介的特征,就越有可能创造出优秀的电影艺术作品。形式层面,形式主义的艺术标准是一种内在标准。观念层面,爱因汉姆的电影艺术标准是现代主义的。爱因汉姆褒扬无声电影而贬抑有声...

  • 一个电影理论学派的诞生:英美早期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与批评述评

    作者:王棵锁; 管志涛 刊期:2019年第08期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承继了女性主义和电影研究对许多相关议题的讨论,有力揭示了古典好莱坞在电影文化生产中对女性的压迫与剥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女性集体创作”“反-电影”等富有建构意义的创作观念、理论与批评构想。尽管早期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存在政治激进和本质主义倾向等不足和误区,但这些投身创作和批评实...

  • 从修辞的角度谈电影叙事的隐含作者

    作者:赵世佳 刊期:2019年第08期

    在叙事方面,电影的叙述者需要从源叙述者与影片的大叙述者两方面进行探讨,在修辞方面,要像小说一样探讨电影文本背后的隐含作者,同样需要从源隐含作者和画面隐含作者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在电影中,画面隐含作者可以采用的修辞手段很多:模仿源隐含作者的修辞手法,采用自身独有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源隐含作者的修辞意图;运用自身独有的修辞效果形成某种...

  • 电影剧本创作中的认知空间构建

    作者:张晓峰 刊期:2019年第08期

    电影剧本以文字为基本媒介,在文字词汇、语义内涵、语义关系、组织结构等多方面具有认知语言空间语法典型性。本文以电影剧本为研究文本,将认知语言空间语法的研究模式应用于电影剧本创作之中,分析电影剧本中的空间词汇、图形―背景结构和空间意象图式,寻找电影剧本中符合电影视听呈现规律的独特空间语法,进而寻找文字语言构建电影剧本想象空间...

  • 作为创作方法论的电影儿童形象

    作者:韩佳政; 解伟 刊期:2019年第08期

    新中国建立以来,"儿童本位"始终是中国儿童电影理论建构的主轴,本文在简要分析传统"儿童本位"儿童电影研究范式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前提下,对中国不同历史时段中的大量优秀儿童电影文本的主体修辞倾向进行了细致分析和梳理,从过程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儿童形象具有高同情召唤效度并成为电影叙事修辞选择的原因,在对作为创作方法论的电影儿童形象在表...

  • “仪式感”在儿童摄影中的渗透

    作者:张樵 刊期:2019年第08期

    儿童摄影从专业角度讲可作为摄影专业其中一个领域方向,而从社会功能性方面来看,其也是一种服务行业。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儿童摄影行业的社会需求逐渐增大,为孩子拍摄一套有意义的照片或拍摄一组家庭影像逐渐成为家庭生活当中具有“仪式感”的环节。在儿童摄影中“仪式感”可以是拍摄过程中的技术元素,也可以是促成消费儿童摄影服务的起因...

  • 国家意志与大众媒介的契合--“十七年”时期的幻灯放映模式与社会角色扮演

    作者:杨曦 刊期:2019年第08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种被称为"土电影"的传播媒介在中国极为普遍地活跃,这就是幻灯。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建立起幻灯组,在"十七年"间逐渐构建起一个庞大的幻灯媒介传播网。本文从幻灯媒介特性入手,分析其时代性和传播机制,梳理幻灯事业的发展概貌、技术革新,探究轰轰烈烈的观影热潮所发挥的文娱功能和社会影响,以及其为何能成为一个时代的现象级传播...

  • “老兵”的形象政治与国家欲望--对电影《老兵新传》(1959)的再解读

    作者:李飞 刊期:2019年第08期

    作为十七年电影中的经典文本,《老兵新传》塑造了一个富有询唤力的"老兵"形象。"老兵"以及作为"神圣源泉"的革命精神,在电影中既是召唤不同群体、整合矛盾冲突的权威力量,也是实现生产目标的精神动力。结合历史语境来看,"老兵"是国家欲望的个体镜像,正是通过"老兵",国家欲望渗透进文艺作品,成为文化场域中不断流通的整合性力量。

  • 传承与重生土库曼斯坦电影发展现状分析

    作者:周艳 刊期:2019年第08期

    土库曼斯坦电影早在苏联时期就已经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分别创造了中亚电影的黄金时代。在此期间,土库曼斯坦电影在充分体现苏联电影美学风格的同时,勇于借鉴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等欧洲电影美学流派,形成了既不同于其他苏联加盟国电影特色,又有着土库曼斯坦古老传统文化特点的美学风格。在20世纪80年代土库曼斯坦电影创作高潮...

  • 民族化的书写者--吉尔吉斯斯坦导演阿克坦·阿布德卡雷科夫电影的作者表达

    作者:聂楠 刊期:2019年第08期

    独立后的吉尔吉斯斯坦在寻求国家民族认同的过程中,本土电影导演开始自觉担当起对民族和文化传统的表述。作为吉尔吉斯斯坦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导演阿克坦·阿布德卡雷科夫的电影从"少年的自我成长"到"小人物的困境表达",不断地将高度的民族化意识呈现在作品中,使其独特的民族身份不断明晰,同时也反映出吉尔吉斯斯坦意识形态转型期间的文化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