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杂志简介:《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512/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名家视点、当代辽宁作家研究、“一带一路”与东北亚走廊研究、政治与法学研究、历史与哲学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语言与文学研究、教育理...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渤海大学
国际刊号:1672-8254
国内刊号:21-1512/C
全年订价:¥ 235.2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5
复合影响因子:0.3
总发文量:2620
总被引量:4360
H指数:18
引用半衰期:6.3065
立即指数:0.0082
期刊他引率:0.9872
平均引文率:5.832
  • 你为谁写作

    作者:奥尔罕·帕慕克(著) 魏丽明(译) 刊期:2008年第05期

    奥尔罕·帕慕克在文中回顾了自己不同时期对“你为谁写作”这一问题的思考。他认为小说艺术在任何意义上都是一种民族艺术,不仅是对民族的叙说,也是对全世界读者的叙说。小说写作和阅读所承载的意义因时代不同而不同。世界性作家的写作目的是为了理想的读者,而不仅仅局限于本土读者。

  • 身份认同与文化融合——帕慕克专访

    作者:奥尔罕·帕慕克 穆宏燕(著) 周敏(译) 刊期:2008年第05期

    穆宏燕:您好,帕慕克先生,首先感谢您接受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邀请,来中国参观访问。能谈谈您到中国之前,对古老中国的想象吗?

  • 帕慕克的忧伤

    作者:宗笑飞 刊期:2008年第05期

    帕慕克的作品中,充满着忧伤的情绪,甚至已成为他自身创作的一种习惯。他的忧伤,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民族文化角度来说,他的忧伤来自于“失落的集体记忆”,来自于土耳其在西化过程中对民族集体记忆的屠杀;而从个人角度来讲,他的忧伤又来自于中心感的丧失,由奥斯曼帝国文化衰微而滋生的中心感的失落,又衍生了自我中心感的失落,这二者交缠盘错,探寻...

  • 《废都》分析与阐释

    作者:全炯俊(著) 李大可(译) 刊期:2008年第05期

    长篇小说《废都》在发表时曾激起巨澜,其中非难多,肯定性评论少。无论非难还是肯定性评论,大抵上都轻视对作品整体的细密考察,犯有断章取义、过度阐释的错误。因此,有对之进行重新解读的必要。《废都》中有相互区分又相互关联的四个故事(官司、事业、性、写作),它们都是关于堕落和破灭的故事。现代化(贱民资本主义化)这一现实变化只允许顺应...

  • 韩中文学相遇的意义所在——第一届韩中作家论坛主题演讲稿

    作者:全炯俊(著) 苑英奕(译) 刊期:2008年第05期

    预定在今后10年间连续举办的韩中作家论坛的总主题是“和平”,第一届论坛的主题是“创伤与愈合”。对韩中两国来说,近几十年是个人遭受社会创痛并为治愈创痛而备受煎熬的过程。创伤的治愈只能通过揭露而不是掩盖创伤而实现。迄今为止,韩国文学一直致力于创伤的揭露,并为此对政治压制进行了勇敢抵抗。中国文学正式开始揭露现实创伤是在1980年以后...

  • 悖离与游移:河南新文学的发生

    作者:梁鸿 刊期:2008年第05期

    在从清末民初开始的现代性追求过程中,以儒家思想为基本精神的中原文化与现代思潮、新文化运动思想背道而驰,中原文化的主要根据地——河南,与现代性的冲突与较量显得尤为激烈,公共政治、文化空间呈现出明显的复古与悖离趋势。对于河南现代作家而言,在“外省/中心”的对峙背景下,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性追求纠缠在一起,最终形成游移于两者之间的独...

  • 河南文化与河南文学——梁鸿《在边缘与中心之间——20世纪河南文学》序

    作者:王富仁 刊期:2008年第05期

    中国汉文化传统是由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共同构成的:其一是以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为基础的殷商文化传统,其二是以周灭殷之后建立的分封制国家为基础的周文化传统。前者是以上下等级森严的政治关系为主体的权力文化,后者是以家庭人伦关系为主体的人文文化。周之后,殷商文化传统并没有完全灭亡,只将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人文文化作为中国汉文化统...

  • 书写疾病和历史

    作者:刘剑梅 刊期:2008年第05期

    本文试图从疾病的角度来重新阅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两篇著名小说《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疾病是这两篇小说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包含深刻的文学寓言性,与拉丁美洲国家特殊和沧桑的被殖民和反殖民的历史紧紧关联。

  • 艺术价值与商品

    作者:罗中起 刊期:2008年第05期

    艺术商品化是艺术作为生产劳动影响艺术价值的显在表现,而这方面的探讨大多陷于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品现象之中,誉之毁之,莫衷一是,其症结是理论的薄弱或缺失,因此实践二者关系的理论概括与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在商品中,艺术的本体意义与社会功能不再以单纯的艺术作品或艺术文本存在着,而是以商品的事实存在着。商品既有使用价值又体现为交换价值。...

  • 情景相融的诗艺创造——谈王充闾的三组诗作

    作者:王向峰 刊期:2008年第05期

    王充闾的旧体诗是以古体形式反映新生活、新局面、新思想、新情感的创成之作,与其散文创作一样,也极富于文学性,情景相融的特点尤为突出。即将出版的《蘧芦吟草》中的三首(组)诗,集中体现出由物而心、以情牵事和化物为人的笔法特点。

  • 爱的如泣如诉——小说《琴声如诉》赏析

    作者:孙悦 刊期:2008年第05期

    杜拉斯的短篇小说《琴声如诉》是女作家当时自身生活状态与心境遭遇的写照。小说探讨了爱情的面貌,指出爱情既具有诱惑力又具有毁灭性。通过安娜这一人物形象,作品表达了对于激烈火热的情感的向往,同时也阵痛于甜美、永恒爱情的死幻与不可得。小说以酒精、木兰花作为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营造烘托气氛的道具,体现出杜拉斯沉郁、缓长、忧...

  •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流动述论

    作者:娄金香 李亚光 刊期:2008年第05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人才流动激荡的时期。人才流动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社会现象之一,它不仅表现在国别之间的横向流动,更重要的还表现在人才由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转变的纵向流动。人才上下阶层的流动是社会发展的结果,而这种人才流动更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 宋代社会人性化考察——制度建设中的人性化

    作者:任仲书 刊期:2008年第05期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既在前代基础上有所超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又对以后的朝代产生很大的影响。宋代社会虽然被人们称之为“积贫积弱”,但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和谐安康仍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特征与表现。而浓郁的人性化更是这个朝代的突出特色,也是其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考察宋代社会人性化,首先就应...

  • 《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与核不扩散机制

    作者:李进浩 李广民 刊期:2008年第05期

    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以及一系列的国际公约构成了国际核不扩散机制,但它们主要是从国家行为体的层面对核扩散问题作出了约束性的规定。2007年7月生效的《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填补了现有核不扩散机制针对非国家行为体的空白,为各国预防和惩治核恐怖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但该公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仍是各国协调合作与执行。

  • 朝鲜半岛和平统一机制析论

    作者:王敏 刊期:2008年第05期

    由于朝鲜半岛的特殊地缘政治位置,朝鲜半岛的分治对于东北亚地区乃至亚太地区影响深远。围绕朝鲜半岛的统一,在新的形势下人们拭目以待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确立。和平机制的建立对统一之路意义重大。这一机制的建立受周边各大国介入的影响,而且需要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