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文物

北方文物杂志 北大期刊

Northern Cultural Relics

杂志简介:《北方文物》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3-1029/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考古发现与研究、科技考古、文物研究、历史研究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1-0483
国内刊号:23-1029/K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黑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9
复合影响因子:0.21
总发文量:1028
总被引量:5997
H指数:22
立即指数:0.0128
期刊他引率:1
  • 黑龙江穆棱市康乐遗址的发现与年代

    作者:李有骞; 倪春野 刊期:2019年第04期

    康乐遗址位于黑龙江省穆棱市福禄乡康乐村东南约400米的长条形岗地上,2013年发现,2015年试掘4平方米,获得石制品62件。原料以燧石为主,剥片以石叶和细石叶技术为特征,工具包括端刮器和边刮器。文化层中的碳十四数据为8240±45BP和8550±40BP,校正后的绝对年代约在距今9000-9600年之间。该遗址的发现为黑龙江东部地区旧、新石器文化的过渡问题研究...

  • 辽宁朝阳县姚金沟鲜卑墓

    作者:孙航; 李莉 刊期:2019年第04期

    1978年10月和1980年9月,在朝阳县柳城街道腰而营子村大姚金沟村民组西侧的砖厂取土场内,分别发现两座十六国时期的鲜卑墓。两座墓葬因为砖厂取土,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出土遗物有陶器、金银器、铜器、铁器、骨器、贝饰和珠饰。两座墓葬的墓室形制不同,但出土的遗物有很多相同之处,都具有鲜明的十六国时期鲜卑族墓葬的特征。两座墓出土的陶器均...

  • 北京金陵石门峪陵区2017年考古调查简报

    作者:李永强; 赵启杰; 杨全 刊期:2019年第04期

    北京金陵石门峪陵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西村西,紧邻金陵主陵区,以往调查发现过不少金代遗存。2017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此又进行了重点调查,发现了原生的地栿槽、"烂石垅"、石制须弥台座、石柱础、石构件等遗迹遗物。根据调查情况来看,该遗址与金陵主陵区关系密切,是金陵重要的组成部分。另外,本次调查也对主陵区"大宝顶"南侧的5个岩坑进...

  • 大南沟墓地的社会组织与性别考古学研究

    作者:陈畅 刊期:2019年第04期

    根据大南沟墓地墓主性别与随葬品的对应关系可知,彩陶纹样和刻画纹样是整个墓地的性别象征符号,生产工具、陶器和装饰品亦有按性别分布的倾向。墓葬依随葬品及其组合方式分为三类,对应三类人。三类人散布在三个墓区。三个墓区内女人墓葬类别单纯,男人墓葬类别复杂,据此推测墓地人群亲属组织为母系继嗣群体,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史前继嗣制度的研究方...

  • 城四家子城址的考古工作与认识

    作者:梁会丽 刊期:2019年第04期

    城四家子城址为一处规模较大的辽金时期古城址,2013-2016年间对其进行了考古调查及发掘工作。通过考古工作,我们对城址的遗存特征、城市布局、功能分区及始建和沿用情况均有了全新的学术认识。

  • 新疆塔什库尔干吉尔赞喀勒墓地人骨初步研究

    作者:王明辉; 张旭; 巫新华 刊期:2019年第04期

    吉尔赞喀勒墓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曲曼村东北吉尔赞喀勒台地,距今2400-2600年。人骨研究显示,该墓地的人群构成并不是由单一人种所组成,颅面部形态兼有古代欧罗巴人种和蒙古人种类型特征,推测与该墓地外来人群的迁移有着直接的关系。

  • 辽宁建昌东大杖子战国墓群出土木材鉴定与分析

    作者:王树芝; 焦延静; 华玉冰; 徐韶钢; 高振海 刊期:2019年第04期

    从辽宁建昌东大杖子战国墓地墓群中,取到了45个木材样品,借助生物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和鉴定,共有6个种属,分别属于侧柏属、双维管束松亚属硬木松类、麻栎属、蒙古栎、槭属和青檀。通过分析,东大杖子居民是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而选择了不同的木材,具有材尽其用的特点。对不同形制的棺椁,同一形制棺椁不同部位用材的分析为墓主人族...

  • 满城汉墓出土刻铭玉人年代考

    作者:陈静 刊期:2019年第04期

    1968年,河北满城刘胜墓中出土一件圆雕玉人,底部刻铭"维古玉人王公延十九年"。一般认为,玉人的制作年代为西汉中期。从玉人的服饰、制玉技术、铭文内容、刻铭风格等角度分析,认为玉人的制作年代为战国中晚期,刻铭年代为西汉前期。

  • 元明“高唐州重修庙学记”碑文考略

    作者:朱年志 刊期:2019年第04期

    庙学是古代地方上传播儒学的重要场所。元初统治者崇儒设教,对地方儒学十分重视,庙学建筑不断被修建。在元代庙学发展的基础上,明代庙学规制进一步完备。地方官员对庙学的建设情况与朝廷的政令指示密切相关。元明两代高唐州庙学多次重修扩建。现存"高唐州重修庙学记"碑刻、拓片等对研究地方教育兴衰与国家文治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关于渤海国的称谓问题

    作者:刘晓东 刊期:2019年第04期

    以中国正史《旧唐书·渤海靺鞨传》和《新唐书·渤海传》为基础,进而延及相关文献与碑刻资料,力求从史料源头或分期角度,进一步阐释和研讨了关于"靺鞨"与"靺羯"、"振国"与"震国"、"渤海靺鞨"与"渤海"以及"渤海郡"等有关渤海国的称谓问题。

  • 东丹国存亡问题再思考

    作者:康鹏 刊期:2019年第04期

    会同元年(938年),东丹国的中央机构中台省划入东京,成为东京的一个地方行政机构,东丹国名存实亡。渤海既可以指称渤海国,也可以指称渤海种族,但是东丹仅可指称国家,不能指称族属,与渤海并不能等同,契丹人对于东丹与渤海有着明确的区分。东丹国及东京地区与耶律倍一系、六院夷离堇房、横帐季父房之间并无明确的分封关系。

  • 辽代服饰制度考

    作者:孙文政 刊期:2019年第04期

    辽朝服饰制度的建立,是辽朝二元政治制度的产物。辽朝服饰制度的发展与演变,始终体现了辽朝统治者的治国理念。辽太宗制定的国服与汉服制度,在对汉族实行有效统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契丹族与汉民族的融合及辽朝南北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发展。辽朝末期,对吏民服饰的严格规定,引起了国内各族人民的不满,其对辽朝的灭亡起到了催化作用。

  • 论辽金对辽西走廊交通的经营

    作者:边昊; 吴凤霞 刊期:2019年第04期

    辽金政权起于东北,其南向发展需经过辽西走廊。为了能够在攻取中占据优势并加强对物质流通管理,控制和经营辽西走廊诸道是明智之举。值得重视的是,辽金两朝经营辽西走廊交通突出的贡献在于,至少两条道路路况得到改善,由难行到易走,其一是古北口道,其二是傍海道。辽代在签订澶渊之盟后通过修筑亭舍,重点建设了中原经古北口到达辽中京、辽上京的道...

  • 金代济贫法律制度研究

    作者:郭海霞 刊期:2019年第04期

    金代济贫法律制度的思想基础是"自然天命观"、儒家"仁"的理念与民本思想以及重农思想,金代的济贫主体包括官方济贫机构、民间团体以及慈善人士,在济贫措施方面体现为施粥、赏赐、减租减税、平抑粮价、赎身、救助"不能自存者"等。金代的济贫法律制度具有其时代特点,表现为主体的多元性、措施的多样性、法律形式的灵活性、救济力度的差异性以及制...

  • 民国初年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学校教育考论

    作者:隋丽娟 刊期:2019年第04期

    清末民初,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东北边疆的鄂伦春族教育极为重视,此举既有给予鄂伦春族青少年实现受教育的机会,又有令鄂伦春族拥有国家意识以巩固边防的目的。从民国建立到九一八事变之前,黑龙江省先后办有8所鄂伦春小学并取得一定的成绩,然而由于受办学资金得不到充分保障以及学生入学年龄偏高等因素的限制,民国时期鄂伦春族的学校教育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