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论丛

北方论丛杂志 省级期刊

The Northern Forum

杂志简介:《北方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3-1073/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刊特稿、数字人文研究、古典学研究、欧亚新观察、哲学研究、法学理论与实践、文学理论与批评、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主管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0-3541
国内刊号:23-1073/C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59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黑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66
复合影响因子:0.18
总被引量:8795
H指数:20
引用半衰期:8.5833
立即指数:0.0415
期刊他引率:0.9517
平均引文率:12.2488
  • “城乡融合发展”的吋代特征与发展逻辑

    作者:欧万彬 刊期:2019年第04期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既立足于以往城镇化的基;和现实,又区别于以往城镇化的传统发展模式,它体现了城乡共同发展的实质和城镇化由量向质转变发展的特点,为更好地满足城乡人民共同而有区别的美好生活需要、调整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方法论。立足新时代,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际上就是用发展的...

  • “性别”在中国的发展

    作者:高碧叶 刊期:2019年第04期

    通过梳理我国婚姻和生育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文章指出其中性别概念存在男/女二元划分的特点,其对“夫妻”进行男女性别的限定,使得性少数群体的婚姻和生育权难以得到保障。此外,性少数群体在家庭、社会和工作场所还遭受着诸多其他压力和歧视。与法律和政策领域性别概念二元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学界对于社会性别概念的接受,20世纪90年代社会性别...

  •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与无产阶级的主体性探微

    作者:王卫华; 董逸 刊期:2019年第04期

    现代性是现代世界的本质和根据。康德对现代性的批判被封闭在“二律背反”的程式之中,黑格尔对现代性的批判被封闭在理性与自我意识之中。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总体上从属于意识形态批判、文化批判、技术批判的谱系之中。与他们不同的是,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聚焦在以资本批判为核心的现代性批判之上。现代性借助于资本不断推进的重要...

  • 消费社会中劳动者身份的困境以及出路

    作者:李青; 吴瑾菁 刊期:2019年第04期

    20世纪80年代以降,消费社会兴起。在消费社会,主体首要的身份是消费者。消费者身份的首要性导致消费社会劳动者身份的失落。马克思所论述资产阶级和劳动者阶级的社会矛盾亦因为消费社会劳动者身份的失落所消解。在消费社会,劳动者阶级不再是政治的行动者,而沦为政治的旁观者。劳动者阶级不再为寻求社会而进行政治抗争;反之,消费不足的劳动者成为...

  • 无功、无己至逍遥:《逍遥游》的精神镜像与思想价值

    作者:徐佳超 刊期:2019年第04期

    庄子的“逍遥游”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而又复杂的影响。历代解庄者,都试图通过对“逍遥游”的探究,来揭开庄子的神秘。无论是郭象、支遁的解释还是林希逸的新义,推求原文并考察字的本义,“逍遥游”首先应该是鲲化鹏而往南冥的象形体现。进一步探究,“逍遥游”更是指导了人们提升精神境界,并点明如何去获取适合的生存方式;这两个方面可以概...

  • 郑玄之“以《诗》为法”论

    作者:张华林; 李俊 刊期:2019年第04期

    董仲舒提出的“以《诗》为法”(将《诗》作为人们言行的法则)之用《诗》理念为汉人所接受,为汉人用《诗》方式。郑玄对之做了细致的阐发,特别是从“孔子删诗”角度将董仲舒的“以《诗》为法”转变为“孔子‘以《诗》为法’”,极大地拓展了“以《诗》为法”的内涵,并将此用《诗》理念发展为《诗》学诠释观,将之用于《诗经》作品的诠释。此说得到...

  • 佛经翻译影响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学

    作者:闫艳 刊期:2019年第04期

    佛经翻译与文学影响关系分为佛经翻译文学与佛经翻译影响文学两种。文章主要研究后者。从影响结果上来看,它又可分为民间文学影响与作家文学影响两种。民间文学影响有民间讲唱和民间道教文学。作家文学影响则有小说、散文、诗歌等三个方面所受到的影响。

  • 柏拉图诗学微探——以《伊翁》为例

    作者:孟令军 刊期:2019年第04期

    苏格拉底通过对磁石链和“迷狂说”的质疑,批判了诗歌没有技艺可言、诗歌的谎言等问题。由于伊翁自身的局限,他不懂得诗歌的真正内涵,因此在面对苏格拉底对诗歌的批判时,不能做出有效的辩解。不过在这场对话中,伊翁最后时刻表现出的毫不退缩和有关诗歌的将军之喻,又让我们看到了诗歌在城邦中依然有着牢固的基础,它具有哲学所不具备的魅力。从伊...

  • 论《大浴女》的“后伤痕”叙事

    作者:于树军 刊期:2019年第04期

    铁凝在《大浴女》中在对“”历史与人性的褶皱进行了深刻冷峻的重审与拷问的同时,还试图为那些伤痕累累的亲历者探寻一条走出历史阴影,摆脱“罪与罚”的折磨,进而完成“自我救赎”、获得新生的路径。在某种意义上,《大浴女》所具有的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内在张力以及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使其对以往的“伤痕”文学有所深化和超越,这种独特的“后...

  • 新世纪乡土文学农民的法律意识及其现代嬗变

    作者:廖斌 刊期:2019年第04期

    新世纪乡土小说对农民法律意识及嬗变进行描绘:礼俗权威型乡村社会习惯以传统伦理规范解决法律问题,缺乏城市商业市民社会的契约精神和依法处事观念,农民养成“懂法”却“轻法”“畏讼”的文化惯习和行动逻辑。新世纪农民在依法维权过程中,型塑了有理性、有气度、有策略、讲程序、懂规则、尊法纪的新农民形象,展示了小农由封闭向开放、由守旧到...

  • 汉语复合词内部的转喻和隐喻现象及语法结构的轴心地位

    作者:林艳 刊期:2019年第04期

    汉语复合词是句法结构凝和而成,但同时存在大量的修辞现象,可归纳为认知上的转喻和隐喻。许多学者面对这些转喻和隐喻,不敢确认复合词的句法结构,甚至完全否定复合词具备语法结构,进而转向纯词汇属性。文章针对这样的矛盾,对《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双音复合词做了穷尽性的考察,认为复合词的语法结构不但没有受到转喻隐喻的影响,反而对其具有控...

  • 新型网络社群影响网络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的实证研究

    作者:时圣玉; 陈春燕 刊期:2019年第04期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网络社群正在日趋移动化。在此背景下,文章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形式,针对“新型网络社群在网络公共事件舆论引导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调查,并得出了若干重要结论。

  • 儒家经典中“誓”所呈现的九类文化内涵及社会功能

    作者:刘宗裳; 刘迎秋 刊期:2019年第04期

    根据《尚书》《左传》《周礼》等有关儒家经典,“誓”这个词,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亦承担着相应的社会功能。文章依据有关儒家经典,对“誓”有关的史料进行解读、分析与研究,将其归纳为“约言之誓”“战前檄誓”“军旅之誓”“田猎之誓”“行人之誓”“祭祀之誓”“大射之誓”“仪仗之誓”“任命之誓”。对其分类分析、研究与...

  • 谣俗与政治:汉魏六朝政局发展的预设逻辑

    作者:时国强 刊期:2019年第04期

    谣俗既可以反映现实,作为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途径,也常常被认为具有预言征兆的性质,来预决吉凶祸福。因此有人精心撰造谣谚,或是有意利用谣谚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造成了重大事件,产生了重大影响。谣俗的产生既与民众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好奇与探索有关,也和天人感应、谶纬迷信的传统观念有关。

  • 松鳞义庄重建与晚清吴县潘氏宗族复兴

    作者:张淑贤 刊期:2019年第04期

    道光朝以降,松鱗义庄对于吴县潘氏宗族的存续与发展至关重要。咸同战乱之后,潘氏着力重建被太平天国军队毁掉的松鱗义庄,调整义庄的管理机制与救济方式,以保存族产,赈济宗亲,教育子弟,协调宗族关系,培植社会声望。潘氏通过松鱗义庄的良性运转,依托科举制与兴办实业的相关政策,在实现经济资源扩增的同时,并将其转化为占据优势地位的政治资源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