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史学

安徽史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Historical Research in Auhui

杂志简介:《安徽史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4-1008/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研究、淮系集团研究、陈独秀研究、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

主管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5-605X
国内刊号:34-1008/K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57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6
复合影响因子:0.35
总发文量:1380
总被引量:5355
H指数:17
引用半衰期:8.1964
立即指数:0.0381
期刊他引率:0.9252
平均引文率:29.219
  • 不列颠图书馆藏中国近代文献珍稀性及其历史书写

    作者:王天根 刊期:2019年第01期

    文献与文献传播属于既关联又有区别的逻辑范畴。学术探索语境中文献不局限于内容的解读,作为介质或载体的文献,承载着历史风貌且具触媒特征。文献传播涉及文献的来源、类型、隐含的信息及其话语表述等方面。文献、学术及其社会传播网络有何关系?文献的珍稀性与收藏的封闭性有何关系?诸如此类题目涉及吏献传播与历史书写及其反思,也涉及旁观者或...

  • 从传播媒介看近代墨学兴盛的因缘

    作者:罗检秋 刊期:2019年第01期

    多年前,笔者曾勾勒近代墨学复兴的历程,并从社会环境、文化思潮探讨其复兴原因。②三十年转瞬已逝,墨学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就近代墨学的文化环境来看,传播媒介无疑是值得注意的因素。一些传播学论著往往从文本、机构和受众来研究现代媒介,有的也论及三者互动和影响,但在传统到近代的过渡时代,三者对于传播学术、思想的作用仍然存在差异。近...

  • 稀见文献载体及其传播途径

    作者:郭常英 刊期:2019年第01期

    稀见文献对于史学研究的意义日益凸显,成为当前学界关注的重点。对于稀见文献的样态及传播途径的探讨,有助于对民间稀见文献的掌握。笔者近年着力于民间义演文献的挖掘,不断拓展视野、促进新思考。义演是一种通过演艺方式收取捐赠,用于特定目的的社会活动,清末民初逐步在各地兴起,它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也吸收了近代西方慈善思想的某...

  • “文献传播与历史研究”小议

    作者:朱从兵 刊期:2019年第01期

    传播是指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文献是可持续存在并能重复利用的信息单元,文献传播就是人类以文献为媒介的信息传播,广义的文献传播包括文献的生产、流通、服务和消费、接受等环节,狭义的文献传播仅指文献的流通与服务。文献传播的实质是文献信息在时空中的传递、交换和共享的过程,也就是文献载体和文献信息在时空中迁移和扩散的过程。历史研究...

  • 趋向与问题——近40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作者:迟云飞 刊期:2019年第01期

    近40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经历的最大变化,是从封闭到开放,从自说自话到融入世界史学发展潮流;在提供大量扎实的研究成果的同时,研究内容、选题亦丰富多彩,但在理论创新方面亦有不足。

  • 明清时期医学“四大家”的建构历程及其演变

    作者:朱绍祖 刊期:2019年第01期

    “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金元以后医学流派杂乱纷呈,造成医学知识的混乱。为破除门户之见,兼采众长,自明代中期以后,医界人士试图构建一套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医学“四大家”、之说崭露头角。医学“四大家”的出现是医家比附儒家,实现医学知识系统化的产物。在张仲景未被彻底圣化之前,将其与刘完素、李杲、朱震亨并称为医学“四大...

  • 清代“断脚筋刑”考论——兼论清代满汉法律“一体化”的另一途径

    作者:陈兆肆 刊期:2019年第01期

    清军入关后的断脚筋刑,直接承自关外满洲旧刑,主要用于惩治窃盗、逃人、贩卖人口、劫掠等犯罪。顺康雍乾四朝,该刑制经历了废而复兴、兴而复废的反复过程。乾隆三年以后,虽于制度上彻底终结了该刑,但在实践中一直沿用,迄清季而未绝。清代断脚筋刑的旋废旋兴,反映了"乱世用重典"的阶段特征,而其适用对象,自起初的旗人至后来的旗民兼有,折现出清代...

  • 李煦与两淮盐业

    作者:黄泳; 范金民 刊期:2019年第01期

    担任30年苏州织造的李煦,以其贵近身份,又五次八年兼任两淮巡盐御史,与两淮盐业关系不浅。他在任期间,禁缉私盐,以保畅销;恤商恤灶,以保税课;甚至不惜为商人争取经济利益和商人子弟科考机会。李煦悉心筹划,多方措置,为禁戢私盐确保淮盐销售顺畅、盐课如额征缴,也为两淮灶户生计尤其是盐商实力的发展发挥了作用,在清初两淮盐业史上居有较为重要的...

  • 庚子京城陷落后官绅之权力争夺——以美国占领区为例

    作者:刘芳 刊期:2019年第01期

    庚子事变,京城陷落,清廷西逃,八国联军对北京实行了长达一年多的殖民统治。以美国占领区为例,美军依据治理古巴的经验,倚赖留京士绅,创设协巡公所,将治安、救助、税收等地方各事务交其办理。恽毓鼎等士绅虽宣称"寄官于绅"乃一时权宜,却不愿主动退出,遭致"官权渐复"的陈璧等地方官员不满,双方展开对地方管辖权的一场明争暗斗。最终随着中外议和的...

  • 抗战后傅斯年与关系研究(1945—1950)

    作者:宋广波 刊期:2019年第01期

    、傅斯年在抗战时期累积的良好关系在战后得以延续、加深。蒋、傅在"一二·一"惨案善后中有密切互动,但他们在处置方式上有明显分歧。傅采取一切办法促使学潮早日结束,令蒋满意。基于共同的反共立场,傅斯年希望能实行真正的改革,以维系国民党政权并有效反共,为达此目的,傅坚持不加入政府,以独立知识分子的身份对蒋犯颜直谏。国共战局逆转后,傅之...

  • 暗战:中美会谈背后的台美交涉(1955.8—1956.1)

    作者:冯琳 刊期:2019年第01期

    1955年8月中美大使级会谈开始后的半年间,在中美谈判会场之外,台美间的交涉悄然进行。对于中美谈判,台当局是高度紧张的"局外方"。中美会谈是否会涉及金马"外岛",会谈是否会升为外长级,在美留学生遣返是否会扩大到全体侨民,会谈是否会造成别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放弃武力声明是否无碍于中共解放台湾的政策等,此类问题在台湾当局看来皆为关...

  • “中美合作”视角下的台湾农村复兴——以“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1948—1979)为案例的研究

    作者:张瑞胜; R·道格拉斯·赫特 刊期:2019年第01期

    二战以后,作为资本主义阵营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主导了一系列的国际援助活动,以扩大、渗透美国的影响力和领导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合作”的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农复会)于1948年10月1日在南京正式成立。1949年,农复会随“国民政府”迁台,主导了台湾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复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979年农复会改组为“行政院农业发...

  • 王朝复辟时期英王查理二世两面性公众形象研究

    作者:刘淑青 刊期:2019年第01期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复辟,但复辟时期社会与政治文化已经发生深刻变革,强烈的反天主教情绪,天主教阴谋案与排斥法案最终引发政治危机。为维护统治的合法性,确立文化权威,查理二世在新的形势下,采取功利主义的君主形象策略,塑造既神圣又世俗、既传统又革新的两面性君主形象,英国君主的公众形象发生了重大转变。这种转变是当时英国社会过渡性...

  • “乌兹别克案”:苏联后期反腐运动评析

    作者:侯艾君 刊期:2019年第01期

    "乌兹别克案"是苏联后期(从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之后)发起的反腐运动的重要部分。由于从戈尔巴乔夫改革到苏联解体的进程太过迅速,因而"乌兹别克案"的意义并未得到学界应有重视。"乌兹别克案"是苏联解体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乌兹别克案"引发苏联国内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与当时蔓延中亚-高加索地区的民族冲突和族群政治进程紧密相关;考虑到其对于...

  • 方东树理学观新论

    作者:林存阳; 李文昌 刊期:2019年第01期

    在清代学术史上,方东树可谓嘉道时期一位学术个性鲜明而又充满争议的学者,尤以扬宋抑汉而为学界所关注,而对方氏理学观的认识,遂大多着眼于其尊崇朱子、批判汉学,为程朱理学正名,抑或汉宋兼采。但是,如果以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方东树其人其学,则不难发现,其理学观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方东树的理学观既有借“辟佛”以攻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