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职业与健康 天津8·12爆炸事故信息传播的受众特征与心理影响效应 【正文】

天津8·12爆炸事故信息传播的受众特征与心理影响效应

作者:高云涛; 霍倩倩; 陈宏玉; 胡恒德; 朱霞 第四军医大学医学心理系; 陕西西安710032;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陕西西安710062
突发安全事件   信息损伤   信息传播   天津爆炸  

摘要:目的了解天津8·12爆炸事故信息传播中大众关注和信任渠道的特征,分析其对受众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心理影响规律,为有效防护突发安全事件信息的负性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天津爆炸态度调查量表》分别对普通大众和某部队官兵进行线上、线下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 037份。1年后采用简化版量表再次对大众的态度、行为进行调查共收集问卷534份。利用SPSS 19.0中文版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统计、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普通网民与部队官兵信任渠道2个群体在电视、报刊、网络及亲密人际关系这4个信息渠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网民的信任媒介不同,对谣言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爆炸事件关注阶段与事件影响消退后,大众认知改变明显,对此事件的危险程度判断由第4位降到第7位。(3)爆炸信息传播过程中,网民与部队官兵在爆炸会产生水源污染和内脏损伤的认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女性与男性在爆炸会产生空气和水源污染的认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爆炸相关信息的传播使大众产生负性情绪,网民与部队官兵2个群体在恐慌、焦虑、震惊、害怕、愤怒等情绪表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行为倾向方面,爆炸事件传播过程中的次生消息导致了人们对矿泉水和口罩的购买行为增加。结论 (1)线上网民与线下部分官兵的关注特点和信任媒介明显不同。(2)突发安全事件信息的传播会对受众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产生负性影响。(3)线上网民与线下部分官兵在信息损伤认知、情绪方面存在差异,部队官兵对谣言具备一定的抵抗力,在突发安全事件信息传播过程中受到的负性影响较小。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