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中医药导报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不同脑区cGMP含量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正文】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不同脑区cGMP含量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作者:杨利娟; 赛音朝克图; 赵江豪; 牟秋杰; 刘俊彤; 景泉凯; 李可; 李志刚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北京100029; 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65
抑郁   电针   慢性应激   c   gmp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和额叶c GMP、MDA和SOD的影响,进一步研究电针干预治疗抑郁症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氟西汀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进行孤养,并接受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刺激方式造模。各组大鼠分别于应激前1 d、应激2 d后进行开野试验、测量体质量和糖水消耗试验,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应激21 d后,断头取脑,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大鼠海马和额叶c GMP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海马、额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海马、额叶MDA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行为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1);氟西汀组和电针组均高于模型组,大鼠行为学指标高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和额叶组织c GMP、MDA升高(P〈0.01),SOD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电针组海马和额叶组织的c GMP、MD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SOD的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具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电针可降低模型大鼠不同脑区c GMP、MDA含量、升高SOD含量,这可能是电针治疗抑郁症的可能机制。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