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中医学报 降酸通痹汤对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炎症因子的影响 【正文】

降酸通痹汤对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张红 郑州大学附属南阳市中心医院; 河南南阳473400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降酸通痹汤   肝肾不足   痰湿瘀滞证   esr  

摘要:目的:观察降酸通痹汤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肝肾不足,痰湿瘀滞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非药物干预指导。对照组采用别嘌醇片治疗,每次100 mg,每天3次,饭后服用,血尿酸正常后,以100~200 mg维持。若血尿酸不达标加服苯溴马隆片,每次50 mg,每天1次。痛风急性发作者加用塞来昔布胶囊,每次0.2 g,每天1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酸通痹汤治疗,药物组成:桑寄生20 g,杜仲15 g,熟地黄30 g,川牛膝10 g,胡桃衣15 g,芡实10 g,薏苡仁30 g,忍冬藤20 g,山药15 g,积雪草10 g,蚕沙10 g,老桑枝30 g,伸筋草20 g。急性发作者加威灵仙15 g,秦艽15 g,土茯苓30 g,车前子20 g,去熟地黄、桑寄生、杜仲和胡桃衣。每天1剂。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记录治疗6个月内的急性痛风发作次数;血尿酸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4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各测量一次血尿酸水平;对主要症状、体征和中医证候进行评分;检测ESR、CRP、IL-8和TNF-α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5,P〈0.05);在6个月的观察期内,对照组发作(1.75±0.86)次,观察组发作(0.92±0.51)次,观察组患者平均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治疗后4个月和6个月血尿酸水平持续下降,并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主要症状、体征和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SR、CRP、IL-8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