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中医学报 伤寒论评话 【正文】

伤寒论评话

作者:梁华龙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郑州450046
伤寒论   太阳伤寒   太阳中风   麻黄汤证   桂枝汤证  

摘要:目的:探讨伤寒和中风、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的异同及其交叉证候的辨证治疗机理。方法:对《伤寒论》第23条、第25条和第27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伤寒和中风、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有异有同,并有二者的交叉证候需仔细辨证①第23条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是伤寒表实证的卫闭与中风表虚证的营泄两者混合而成。营阴外泄但不能出于皮表,卫气内闭但不能到肌里,卫闭和营泄僵持在肌外皮里,就出现了面红和身痒的典型症状。治疗时麻黄汤、桂枝汤同用,通过小汗出使外泄的营阴复归于脉内,闭阻的卫气敷布与体表,从而达到双管齐下,一举两得的治疗效果。②第25条"服桂枝汤"后出现"脉洪大"是因为用药的方法不当,风邪未祛,加之桂枝汤辛温药物激荡鼓动,且正气未衰,有足够能力抵御邪气,正气不衰、风邪荡漾、药力鼓动,三者合力导致脉象洪大。③第25条"服桂枝汤"后出现"脉洪大",是因为用药的方法不当,风邪未去,加之桂枝汤辛温药物激荡鼓动,且正气未衰,有足够能力抵御邪气,正气不衰、风邪激荡、药力鼓动,三者合力导致脉象洪大。④太阳伤寒表实证和太阳中风表虚证两者,一个是卫气闭合太过,重点在卫气;一个是营阴疏泄太过,重点在营阴,一个无汗,一个汗出,看似截然不同,其实随着病情的迁延,两者有时会出现在同一患者身上,所以在治疗时就不能拘泥于"有汗不得用麻黄,无汗不得用桂枝"的常规。结论:伤寒和中风、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及二者的交叉证候需要"平脉辨证",随证而施,辨证论治,不可拘泥。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