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杂志 北大期刊

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杂志简介:《中学语文教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277/H,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中语视点_聚焦语文真问题_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审视、理念·观点_说文论语、实践·反思_课堂诊断、实践·反思_写作实验室、实践·反思_作...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2-5154
国内刊号:11-1277/H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52
总发文量:4039
总被引量:4083
H指数:27
期刊他引率:1
  • 天道与人文的融通

    作者:沈立岩 刊期:2018年第11期

    在我读过的书中,有一本小书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竺可桢先生的《天道与人文》。此书为“大家小书”丛书中之一种,系采择或节录竺可桢先生的若干文章而成。让我倍感惊讶的是,竺可桢先生虽以自然科学家的身份名世,却能悠然出入于古今中外、文史之间,信手拈来,左右逢源,从中得出精彩的科学结论。

  • 叶圣陶写作教学的真知灼见

    作者:商金林 刊期:2018年第11期

    叶圣陶长长的一生从教七十多年,对语文教育的关注尤其多,堪称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语文教育要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个命题和排序就是叶圣陶率先提出来的。本文着重探讨叶圣陶关于写作教学的实践和理念,归纳并阐释他在这一学科的真知灼见。

  • 文体、互文、课程与受众——文本解读应具备的四种意识

    作者:李红波 刊期:2018年第11期

    文本解读应该从两个基点提出问题:一是文本自身,二是课程框架。前者要求我们要有文体和互文意识,文体关注意义和形制之间的关系,互文重视文本网络对意义的开启。后者要求我们树立课程和受众意识:课程使我们的解读更有方法论的意义,受众促使我们多角度反思文本的意义。

  • 创设多重对质情境 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以《苏武传》教学为例

    作者:刘倩; 马云鹏 刊期:2018年第11期

    教师创设多重对质的教学情境,实现与主人公对质,与自我对质,与其他学习者对质,与现实对质。学生在共情体验、角色转换、权衡比较和辩证审视的学习过程中,发展了联想想象、内省分析、对比论证和批判的思维能力。

  • 借助课文,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作者:柳咏梅 刊期:2018年第11期

    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在阅读课文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梳理、整合课文的基础上,多角度多渠道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优良的语文学素养。

  • 整合文本资源 内化核心素养——以《植树的牧羊人》教学为例

    作者:秦峰 刊期:2018年第11期

    统编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有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达成。教学《植树的牧羊人》时,要抓住默读这个点学习语文知识,要通过文本、助读资料、个人体验感悟人文情怀,要通过评判和质疑提升思维品质。

  • 依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特点优化教学设计

    作者:曹茂昌 刊期:2018年第11期

    阅读教学中文本教学内容的确定和程序的选择,其依据是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好的教学设计应该在理解课标基础上,在文本特点和学生特点之间架设合适的通道。

  • 真实任务写作三重奏

    作者:魏小娜 刊期:2018年第11期

    真实任务写作的过程是写作技能操作、认知发展和任务解决的协同运作。借助实验案例分析以“写作技能操作”为主导的真实任务写作教学过程的利弊,建议真实任务写作教学从三方面实施:直面真实写作任务,凸显“任务解决”意识;夯实写作前的“研究”阶段,切实推动“认知发展”;结合语境进行文本表达,灵活运用“写作技能”。

  • 用好地方文化元素 充实习作素材库

    作者:张新慧 刊期:2018年第11期

    中学生作文最大的困惑是觉得没有生活可写,而事实是缺乏感悟生活的能力,对自己身边丰富的地方文化元素视而不见。可以通过组织活动,收集梳理地方文化元素;制定标准,精心选择文化元素;运用感官,体悟探寻独特气质;依据写作需要,巧妙运用地方文化元素。用好地方文化元素,充实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思维品质和文化自觉。

  • 我说《论语·侍坐》章

    作者:王俊鸣 刊期:2018年第11期

    《侍坐》章只是师徒间的一次随意的谈话,分孔子问志、弟子言志、孔子评志三个层次。他“哂”子路,不是否定他的志向,只是不赞成他的态度。“与”不是与“哂”对立的概念,不意味着孔子只赞成曾点而否定前三人之志。曾点之志不是描绘什么太平盛世.他只是想当一名教师。“与”,义为“跟随”或“参与”,是孔子表示要跟曾点“一起去”而已。把...

  • 对《〈《木兰诗》通解〉补注与再解》的答复

    作者:张华军 刊期:2018年第11期

    对周老师有异解的内容,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美学风格问题,“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中的省略问题,“出郭相扶将”诸句中对“郭”的理解以及“跳脱”的问题。“关山度若飞”诸句中对“关山”“死”的解释以及“将军”“壮士”的所指,“双兔傍地走”中对“傍地”的理解等,进行了再思考,对周老师的例证予以辩证地分析。解读策略...

  • 生命形式的幻觉与真实——朱自清《春》艺术表现浅析

    作者:张正耀 刊期:2018年第11期

    长期以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是各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它打破了一般散文的叙述模式与结构模式,以新的心理时间、空间观念,创造了具有浓烈的“生命形式”。透过这一表现性形式,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朱自清对生命独特而强烈的体认与感悟。

  • “还”字究竟应该怎样读

    作者:朱轶 刊期:2018年第11期

    “还(遁)”是古诗文中常见字,也是多音字,在诵读时该读hfi还是hufn?通过对“还”字在几句常见诗文中的读音判断,来说明如何通过意义判断、语法判断、结构判断、通假判断等多种方法进行推断,最终综合多重因素断定‘‘还”的读音。

  •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作者:于盼 刊期:2018年第11期

    【设计意图】《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鲁迅先生回忆了自己在仙台求学时遇到藤野先生,与其相识、相处和离别的经历。第一课时扫清字词障碍、理清文章结构,在整体感知时,学生提出困惑:文章以《藤野先生》为标题,但是l一5段、24—27段以及29—31段的内容却没有写到藤野先生,不理解这些内容与表现藤野先生有无关系,所以,如果按照...

  • 用“倒推法”打开阅读教学之门

    作者:陈树元 刊期:2018年第11期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内容丰饶情感丰厚的叙事散文。对此文的教学,有不少师生是“惧怕”的、“茫然”无措的。从头向尾阅读,往往是读不明白的;从前向后教学,常常是难于行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