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

中小学德育杂志 省级期刊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杂志简介:《中小学德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682/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本期视点、本期视点_党史学习教育与中小学德育的价值同构、道德领导力、课程育德、教师德育专业化_专栏、教师德育专业化、学生发...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2095-1183
国内刊号:44-1682/G4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总发文量:4942
总被引量:2045
H指数:17
引用半衰期:4.45
立即指数:0.0014
期刊他引率:0.75
平均引文率:0.3736
  • 两难选择的教育哲思

    作者:潘照团 刊期:2018年第11期

    这一天,学校安排在晨会上举行科技活动。活动开始后一切进展顺利,可老天爷说翻脸就翻脸,不多时就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

  • 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解读: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具备的三重意识

    作者:毛伟娜; 罗羽乔; 左璜 刊期:2018年第11期

    基于哲学视角,综合逻辑推理以及实践分析发现,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意识包三个方面:教师自身能够作为道德与法治践行者的本体论意识;教师能够理解并创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相关方法论意识:教师能够充分认识与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价值论意识三者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专业意识系统,这一系统将为道德与法治...

  • 试论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的独特性及其养成途径

    作者:钟守权 刊期:2018年第11期

    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的特殊性至少表现在思想政治素养、道德修养、法治素养、社会参与素养、信息化素养等方面,与之相应,其专业能力亦有特殊之处,包括教材的校本化能力、教学逻辑的梳理和表现能力、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教学的社会化转化能力、活动策划组织能力等。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通过个体发展、校本研修、专项培训、...

  • 新使命 新要求 新实践——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之我见

    作者:孙民 刊期:2018年第11期

    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深刻认识时代背景下的课程新使命,拓宽专业发展视野;体认传播与培育法治理念的课程新要求,加强自身的公民素养;珍惜课程改革中的德育新实践,不断突破专业发展瓶颈,修炼自身的专业素养。

  • 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特质

    作者:郭雯霞 刊期:2018年第11期

    从课程与教学视角,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认识到自己是唤起人内心求真、求善、求美的心灵工作者,进而提升自身的伦理素养,做道德的思考者,创造思考做人的课堂;理解法治教育的价值,提升自身法治素养,做理性的思考者,创造追求社会公正的课堂;立足课程的综合性,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做有文化内涵的人,创造有底蕴的课堂。

  • 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构想

    作者:桑国元; 叶碧欣 刊期:2018年第11期

    从品德到道德与法治,是字义内涵的丰富和课程内容的深化,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学科认同和专业化水平、养成融合的教育理念、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适切性。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聚焦教师核心素养,以“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将“师德与理念”“知识与能力”及“综合素养”作为主要内容,重视发展过程中知识和学习模式的情...

  • 民族生活叙事:民族地区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境脉

    作者:国建文; 傅淳华 刊期:2018年第11期

    课程改革以来,民族地区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在探索中不断取得新进展,但同样也遭遇着多重阻隔,致使课程开发落入窠臼。在其螺旋式的发展进程中,民族生活叙事以其内容的丰富性、模式的多元性、价值的深刻性等独特优势成为突破校本德育课程开发困境的脚本。故此,从民族生活叙事与民族地区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性质、目的以及价值取向的本体论视角...

  • 父亲养育方式的潜在类别: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作者:刘桂玲; 廖文; 钟罗金 刊期:2018年第11期

    采用问卷法对684名小学生的父亲进行测试,通过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索父亲养育方式的潜在类别,之后通过分析儿童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问题、亲社会行为以及学业成绩上的得分差异确认潜在类别的有效性。研究表明,父亲养育方式潜在类别分为民主型、学习型、放养型、强硬型、拒绝型,且前三种类型所占比例较多、儿童情绪症状、品行...

  • 中小学文化育人需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作者:张琼文 刊期:2018年第11期

    文化育人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路径,在理论上有几对关系需要进一步澄清,在实践中也需要把握好分寸。具体来说,从内涵上,处理好文化育人与传统文化教育之间的关系;从方向上,处理好文化的共识性与差异性之间的关系;从内容上,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关系;从实施过程上,处理好文化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 基于家校协力育人的家委会建设与实施

    作者:王善刚 刊期:2018年第11期

    家委会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必然要求。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产生家委会成员,让每学期开展的家委会述职成为家委会建设的研讨会,推动家委会活动走向课程建设,将全面提升家校合作的育人水平。

  • 小学劳动教育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作者:孙亦华 刊期:2018年第11期

    劳动教育在学生品德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构建劳动教育班本课程的维度,通过校内劳动教育课程、家庭劳动教育课程和社会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重塑“劳动最美”的价值观,给学生以生动而深刻的教育。

  • 推行德育拓展课程 铺就精彩人生基石

    作者:王明霞 刊期:2018年第11期

    面对部分学生心理缺“疏”、学习缺“导”、生活缺“助”、安全缺“护”等问题,开发“小陶子成长季”德育校本课程,通过各年级六大德育主题的设定,对教材进行序列化编排,科学化落实,规范化操作,多元化评价,为成就每个孩子的精彩人生铺好道德基石。

  • 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材“解析力”

    作者:冯继有 刊期:2018年第11期

    “太多东西了,听得好累。”“都没拿到新教材,感觉有点一头雾水。”“我就狂拍课件,以后再看呗。”这些是听完一场小学《道德与法洽》统编版教材培训讲座后,我听到的部分教师的反应。

  • 关注生活 反思生活 超越生活——以统编《道德与法治》“周末巧安排”一课为例

    作者:胡莉英 刊期:2018年第11期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重在引领教学从知识学习到生活建构,引导学生在多种可能的生活中选择“好”的生活,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教师要从关注生活到反思生活、超越生活,引领学生在“回望”中提升生活经验,在反思生活中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并在榜样学习中追寻更美好的道德生活。

  • 在“4D立体悦读”中成长--广州市荔湾区合兴苑小学“合礼”德育校本课程的创新实践

    作者:苏苑勋 刊期:2018年第11期

    校本德育课程建设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导向,整体规划利用各种资源,协调各方力量。立足学校已有德育实践和文化特质,整合国家、地方与校本课程资源,构建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德育课程框架;在“4D立体悦读”中,以环境浸润、戏剧编演和活动体验等方式,整合学校、家庭和社区资源,促进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