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

中小学德育杂志 省级期刊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杂志简介:《中小学德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682/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本期视点、本期视点_党史学习教育与中小学德育的价值同构、道德领导力、课程育德、教师德育专业化_专栏、教师德育专业化、学生发...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2095-1183
国内刊号:44-1682/G4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总发文量:4942
总被引量:2045
H指数:17
引用半衰期:4.45
立即指数:0.0014
期刊他引率:0.75
平均引文率:0.3736
  • 呼唤小英雄的回归

    作者:仇光楼 刊期:2016年第12期

    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我,至今对童年生活记忆犹深。在精神生活并不丰富的那个年代,海娃、张嘎、雨来和潘冬子等众多小英雄的形象,几乎占据我大脑的所有空间。可以说,正是这些小英雄的光辉形象,陪伴我们那代人度过了整个童年。

  • 中小学经典诵读:价值审视与实践探新(下)

    刊期:2016年第12期

    传承文明,滋润品行,发展智能,这无疑是经典诵读的核心价值但要实现这些价值.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从经典诵读走向知行合一

    作者:程红艳; 范仕菊 刊期:2016年第12期

    国学经典承载的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等传统精神应为学生所理解、认同、践履、笃行.经典诵读要走向知行合一,须经过理解记诵、学问思辨、自我省察和事上磨练四个阶段。

  • 小学低年段道家经典教育交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作者:王思威; 刘峻杉 刊期:2016年第12期

    以小学低年段为例,选取道家经典著作《老子》为校本课程内容,以具有道家传统诵读特色的“阳光爱心诵读法”为主要教学工具,采用情境化、对照化、趣味化等教学方式,同时收集分析来自学生、教师、家长的反馈.这些探索为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 经典诵读的突围

    作者:邵艳红; 高华 刊期:2016年第12期

    当下的经典诵读陷入教育的沼泽淤泥,懂了再读与不懂也读、泥古主义与拿来主义、升学之与经典、课本之与资源、经典诵读之与诵读活动、形式之与生命,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命题与选择.经典诵读教育任重而道远,直面实践中的不足,寻思改进,遵循经典育人的客观要求,切实落实国家的宏伟计划,经典诵读的教育才能担当起填补文化断层、培养...

  • 锦鲤与池塘——来自学校经典教育的启思

    作者:邱志玲; 王云仙 刊期:2016年第12期

    如果学生是“鱼”,教育服务就是“池塘”。经典教育要取得实效,就需要不断拓宽“池塘”:开展师资培训,突破“池塘”边界;改革课程与教材,确保“池塘”水草丰美;以乐带学,激活“鱼儿”动力;游学实践,助力“鱼儿”畅游“大海”。

  • 经典滋养,不是单轨道

    作者:王积忠 刊期:2016年第12期

    中小学经典诵读应注重整体把握、自主自悟和探究延伸。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一种更为大气的方式,去品评中华经典的内涵、韵味和魅力,在中华经典的密林中感受“郁郁乎文哉”的意味。

  • 德育行为主义批判——德育应从重“行”转向重“知”

    作者:张正江 刊期:2016年第12期

    道德和道德教育,无不注重道德行为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现实中的德育课教学,由于难以保证学生的知行统一而一直遭到责难。其实,美德不可教,德育课教学的根本任务不在于培养德行,而在于通过对话促进学生学习和追求道德真理,理解道德,发展道德能力,获得道德智慧,实现道德领域的启蒙、解放、自由,德育行为主义把德育从文雅教育变成了实...

  • 保罗·弗莱雷的对话理论及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作者:付辉 刊期:2016年第12期

    保罗·弗莱雷的对话理论对学校德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对话的六个构成要件“平等、爱、谦虚、信任、希望和批判性思维”构成了对话的条件和基础。对话理论使人们对德育本质观、德育目的观、德育教师观等有了全新的理解。

  • 那儿童青少年是人类祖先的转世灵童(三)——生命本原显现诗人气质

    作者:毕世响 刊期:2016年第12期

    灵魂上天 那么,何兆武先生在学生时代是怎么激荡出来思想的呢?高中的时候,何兆武就在午饭后和同学去逛书肆,旧书、洋书、新书,“从前听说有二十四史,没看过,到了书店,哦,那儿摆的有二十五史,还有二十六史,原来还有这么多史”。

  • 重组品德课堂“现场”:从生活通达心灵

    作者:徐睿 刊期:2016年第12期

    着眼于“现场”的品德课堂要调用好儿童“生活现场”的资源,组织好儿童“学习现场”的活动,以促发和建构儿童“心灵的现场”。在具体教学中,通过邀约、建构和触发“现场”,引导和生成儿童的学习。

  • 品德课教师专业成长新视点——基于广州市荔湾区品德学科网络资源库建设的思考

    作者:谢慧敏 刊期:2016年第12期

    借助区域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品德学科教学资源库,通过“教材研读”和课例研磨,强化教师对课程标准的重视和落实,磨练教学技能,深化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有助于促进教师提高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淬炼品德课堂,实现专业发展。

  • 每课三问:提升学生公民素养的实践探索

    作者:唐隽菁 刊期:2016年第12期

    小学品德课程要培养具有良好公民素质的合格公民,需我们在教学中时时追问:课堂是否能引发孩子的独立思考,帮助孩子认识维护公共利益的价值,并主动运用于公民行动。如此,才能实现公民教育目标。

  • 构建生命活力品德课堂的实践探索

    作者:郝敬艳 刊期:2016年第12期

    品德课堂应该是一种生命状态。让儿童亲身感受生活世界,在体验中丰富和提升自身的生活经验,并学会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实现社会性发展,这样的品德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本位取向的学校特色课程开发

    作者:邹立波 刊期:2016年第12期

    学生本位取向的学校特色课程具有课程资源的独特性、课程组织的科学性、学习方式的综合性、课程实施的持续性、课程功能的发展性等特征。基于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学校特色课程包括主题统合型课程、科技创新型课程、服务学习型课程、心理建构型课程及社团驱动型课程五大类。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特色课程在教材编制上呈现出自身的特色与要求。